■朱加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峭岐中学)
在小学数学阶段,学生对逻辑推理的经历主要是以直观猜想为主的规律探寻,是“经验型”思维,缺少理论支撑,逻辑性不强。初中数学“公理”“定理”“概念”等知识增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发展,要逐渐过渡到“理论型”逻辑推理阶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障碍,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促进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有效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本文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的教学片段,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课堂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乐学”是核心素养提出的学会学习中的一个要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数学素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更加需要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因此教师教学时,要精心设计一个富有生活趣味的、能引起学生关注并希望深入了解的问题,使学生乐于思索,从而推动其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课堂伊始,教师便抛出一个问题:
在某一个晴天,你手中只有最大测量长度为20米的卷尺。请问,你如何测量一个12层居民楼的高度?说说你的方案。
生1:可以先量一层楼的高度,再乘楼层数。
生2:不可以,因为楼层高度并不完全相同,绝大多数的楼是一楼的层高较高,况且还有顶楼的高度无法测量。此方案行不通。
生3:可以先立一根木杆,然后退到适当位置,当看到木杆的顶端与楼顶重合时,就可以运用我们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了。示意图如图1。
图1
师:生3的方案的确不错,具有了操作性,也能测出相对准确的高度,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案。但假如没有木杆,你能利用现有的工具来测量吗?不要忘了天气是晴,所有的物体在太阳下都会有影子。
生4:可以先测出一个人及其影子的高度,再测出大楼的影子长,然后利用比例,就可以求出楼高了。
到此,问题解决。此问设计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思考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会想出多种方案,但方案提出后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实际上从问题提出,到疑问产生,到方案产生,到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再到答案的给出,就是一个基本的逻辑推理过程,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乐学素养的过程。
面对数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时,会涉及众多的数学概念。厘清概念是数学逻辑的基础,也是逻辑推理正确发展的保障。为此,课堂上教师进一步提出更完整的数学问题。
师:如图2,在某晴天的某一时刻,一个身高1.8米的学生在太阳下的影子长是0.6米,同一时刻,某一大楼的影子长是12米。你能计算出此大楼的高吗?
图2
师:此题中,生4的比例式如何得出?
生5:可以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师:你能说说哪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生5:大楼与自己的影子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人与自己的影子也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师:如果真如你所说的相似,那么它们的相似条件是什么?
生5:太阳的光线是平行的,因此它们与地面构成的角是相等的,大楼、人与地面都是垂直的,因此它们与地面形成的角都是直角。这样,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两组角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相似。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知识技能的运用课,所涉及的知识基本都是数学方法的运用,要求掌握的新的数学概念基本没有,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强化所涉及的一些概念。比如此问题中,对于“同一地点下的阳光是平行光”这一物理知识中的概念需要再次明确;人、大楼分别与水平地面是垂直的。这些基本概念是保证楼高、楼影长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与人高、人影长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关键,也是进行下一步逻辑推理计算的保证。这是从小学直观的逻辑推理,走向初中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关键过程,是培养学生“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的良好方法。
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中提出,要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构建数学模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也是促进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快速有效的良好方法。将上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是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将实际问题归纳为数学问题的关键。
生6:可以将实物图转化成图3,在Rt△ABC与Rt△DEF中,边AB表示大楼,边CB表示大楼的影子,边DE表示人高,边EF表示人的影子。
生7:虽然生6的图3可以解决此题,但仍然不够简洁。我们知道,大楼不可以移动,但是人可以移动,同时转换视角,就可以将人与大楼重叠到一起,如图4,两个三角形的相似就可以相对容易得出,比例也相对容易得出。
图3
图4
不难看出,生7构建的数学模型更为简洁、有效,也更能直观表现出物高与影长的比例关系。因此,建立一个简洁、有效的数学模型,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可以简化思维过程,明晰逻辑推理思维的方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建立简洁、有效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从问题的感知升华为思维的感知,最终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归结为一定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的思维层次进一步提高,为推理积累感性的经验。数学中很多的逻辑证明的方法,如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归纳法等都是按照逻辑推理的规律进行的一种数学活动,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的源泉是理性思维,也是逻辑推理的过程呈现。逻辑推理过程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成是数学语言的推理过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教师交流,以此来促进逻辑推理思维的成熟,让推理更严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时管控推理的进程,规范说理的策略,逐渐形成“条件A+条件B+条件C+…=>结论”的形式,多引导学生质疑、纠错,帮助学生将逻辑推理内化成一种本能。如:
师:同学们,能否就图3说一说比例式成立的理由?
师:在生8的答题过程中有没有欠缺的地方?
生9:生8没有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理由说清楚。我可以将这部分补充完整,补充如下:
根据题意得:AB⊥BC,DE⊥EF,AC∥DF,∴∠ABC=∠DEF=90°,∠ACB=∠DFE,∴Rt△ABC∽Rt△DEF。
师:生9补充得很好。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数学语言的表述,同时也要注重逻辑推理的完整性、严密性。在生8与生9的共同努力下,此题的解答过程就完整了。
数学是一个完整而又严密的体系,有独有的符号作为科学的语言对逻辑推理过程进行表述。数学课堂中对一些问题的解答、证明过程,用数学语言严谨地推理,就是一个逻辑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