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广月 周 洁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内心认为自己从事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1]
三个建筑工人造房子,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我在造房子;第二个人回答,我在挣钱;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造最美丽的建筑。与之类似,教师也一样。有人只看到了工作本身,觉得自己就在做教师;有人把教师看作一种谋生手段,为了挣钱;还有人把教师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第三种才是从内心里对工作认同,看到了工作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教师的职业认同。
在从事幼儿教师教育的活动中形成的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对于自我职业认同感高的幼儿教师他对于理解自己是职业性质与价值,自身所体现出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理想的程度也较高。这便是职业认同的价值意蕴所在。
人们在政治经济不同发展状况的背景下所遭遇的价值困境不同。在20世纪以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物质条件落后,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这样一个略显清贫的职业在那个时期却能够安贫乐道。然而在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的改革,也是人们思想和精神的解放,同时也包括物欲的解放,这一系列的解放突破了原有思想的枷锁。对于幼儿教师队伍,由于幼儿教师职业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造成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本身就较低,对自身的职业接纳性较低,对自我职业同一性理解能力低下。对与学前教育事业来说,上述的这种幼儿教师的职业危机已经阻碍了我国学前教育应有的发展步调。因此深入分析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困境,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是目前研究者和相关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其相关困境主要表现如下。
我国幼儿教师的培训开端要追溯到近代,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起步晚,底子薄,对于承担幼儿教育这一重要任务的幼儿教师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误解。传统的幼儿教师角色是教导者生活的照料者,环境的提供者。[2]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也曾一度被称作“臭老九”而被世人所鄙夷。随着社会对职业分层概念的改观,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与示范作用被大家所重视。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等一系列教师的地位和尊严被不断的提升。然而幼儿教师却在这一行列之外的。大众观念普遍认为幼儿教师只是带孩子玩耍,并且认为这是一份人人都能做的职业工作。在这样一种世俗背景下,幼儿教师处于困惑当中,自己是否也和其他教师一样,也是园丁,蜡烛,也从事着太阳底下的光辉职业。然而这些令人尊敬,让人自豪的称为却不存在于幼儿教师身上。很少有人会这样夸赞他们,或者称呼他们。在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里,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开始动摇,先前国家推崇的幼儿教师职业身份和自我职业期待形成的稳定认同开始解体,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同一性”的认识开始解体。
幼儿教师所面对的3-6岁的儿童是相对其他学段的学生来说比较特殊的全体,他们的身心各方面的素质都处在较低水平且高速发展的阶段,因此,这一特殊性就导致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都有较大的不同。从幼儿入园开始幼儿教师的工作齿轮就正式开始转动。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会发生各种突发状况。相比在中小学课堂上对教师教育机智的要求程度,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要复杂的多。当新学期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出现时,幼儿会不停的哭闹,想念家人,情绪不稳定。幼儿教师需要使出浑身解数去应对这些状况。在教学环节中,幼儿教师要面对整个班级中“坐立不安”的幼儿,维持班级秩序占用了教师的主要精力。幼儿教师的下班时间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幼儿园繁杂的事物,如环境创设,玩教具的准备,都需要花费幼儿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导致幼儿教师的身体和心理都严重透支,对比教师多很多倍工作的“特殊教师群体”难以自我接纳自我价值未能实现。
教师价值是在教育环节中作为客体的教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程度和教师个体的自我实现的程度。[3]从目前来看,我国幼儿教师满足学生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远远高于教师个体的自我实现程度。幼儿教师较低的职业地位和工资待遇是其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分别于1998年和2009年根据我国常见的100种职业,在北京市进行了调查,其中大学普通教师的排名分别是14、18;中小学教师为29、32;幼儿园教师仅为36、43。[4]由上可见,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水平相比其他阶段的教师声望处于最低水平,并且近年来也无明显回转趋势。可见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差距巨大。究其根源,笔者认为还是与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极低和人民群众对幼儿教师工作性质的误解有直接关系。并且有无编制造成的幼儿教师工资悬殊巨大。
中国文化是“内在超越”的,其中又以儒学为主要代表。“内在超越性”是儒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是儒学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儒学所倡导之“内在超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明确了个体向上超越之路,主张将个体自身价值的实现付诸对天道的践行,经过格物、致知、诚心、修身(内圣)将天道内化到个体自身的德性中,从而在当下的现实世界中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外王)的人生价值。在这里,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在自我完善的意义上取得了最后的统一,个体的生命存在也因此获得了完整的意义。第二,确立了个体追求天道实现超越的自信,主张个体价值的实现通过自身的自觉努力来完成。第三,提供了一套具体而系统的“成己之道”,即个体通过道德修养完成自身价值实现的方法。
虽然在人们的固有思维中,传统思想的糟粕让人们在选择和汲取文化营养的时候产生混乱,但是儒学“内在超越”的思想传统与精神内核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价值危机却有着强大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儒学思想中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汲取的。当我们在价值困境中徘徊时,“内在超越”这一精神信仰能够体现出它独特的作用与价值,能够支撑我们继续前进,能够在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时候拥有自身内在的信仰和支持。根据以上三点内在超越的独特性质和特点,希望以此为依据,能够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的分析,以及对现实周围环境中的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现象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们多数幼儿教师都处于职业认同感较低的状态。对于自身存在的价值,存在的意义有一定程度上的质疑。究其原因,还是外部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多。现代社会大多数多物质层面的过度追求似乎导致了很多人难以填补对物质欲望的满足。在教师群体中的幼儿教师由于相关现实因素,物质水平本身就不高,受某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其更加迷茫,在职业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在的价值依托和希望。从而出现了较低的职业认同感,更有甚者迷失了人生追求的价值方向。对于这种现象,可以借助儒家的内在超越品质中的“人与天地万物本为一体”的这一思想,这里表现出的是对生命的整体价值体系。人与世间的天地万物都是一体的,人们应该将关注自身存在价值的这一相对狭隘的视角转移到天地万物的整体中来,表现出以天为视界参照终极关怀、安排尘世生活的基本态度,形成以对生命整体性的价值体系以及与天合德、尽性知天的价值取向。
其次,在对外在事物寄予过多的期望和寄托时,也应该对主体的力量充满自信。相信“人能弘道”,“为仁由己”。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低的原因,一部分是来自于外部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误解,人们错误的理解造成了人们对这一职业的错误对待,他们否定了这一职业内在的价值,认为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一职业,只从表象上去解读这一职业。幼儿教师从某种程度上也受这种态度的影响,对于自身职业价值认同也低。基于这些,“人能弘道”,“为仁由己”,从这种对外在天命和主体自由的双重确认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儒学在天命的关照下个体身体力行追求生命超越的信心。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儒学这种对主体权能的确信的思想帮助幼儿教师确立主体意识和信心,借助于此,可以摒除外界对于幼儿教师的误解而带来的幼儿教师自身职业价值感低,增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最后,儒家的“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有利于树立幼儿教师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意识。在社会现实形态中,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较为泛滥,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称为“唯我式的个人主义”。“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内在超越精神内核主导下的思想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幼儿教师较低的职业认同感所带来的就是对相关责任承担的推卸与躲避。“己欲立”是指个人的立身成德。“立人”则指立他人和促进群体的完满和谐。因此,应该借鉴儒家的这一思想,帮助幼儿教师正确处理个体和群体、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将个体价值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培养其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的能力。从而减少或者彻底清除幼儿园中因教师自身情绪情感问题引发的虐童事件,建立和谐文明的师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