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镜子意象研究

2019-12-26 11:15瞿丽莎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镜子意象功能

瞿丽莎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云南 昆明:650500)

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金部》云:“镜,景也。”段玉裁注曰:“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谓之镜。”《释名》亦云:“镜,景也,言有光景也。”镜子这一意象之所以被神化赋予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其中的一个原因就与“光”有关。我国古代常把“镜”与“鉴”混同使用,汉魏之前多称“镜”,在唐宋之后镜子也称之为“鉴”,按《玉篇》云:“镜,鉴也。”《广雅》亦云:“鉴,谓之镜。”

据考古发现,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铜镜为1977年在青海贵南县尕马台25号墓出土的一面七角星铜镜,即齐家文化铜镜的代表,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由此可知,我国使用镜子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按《大戴礼·保傅》云:“明镜者可以察形也。”可知,镜子最早的使用功能就是正衣冠、修饰容所用。如《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篇,邹忌“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及其后文中的“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又如《乐府诗集·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如先秦宋玉之《九辩》:“今脩饰而窥镜兮”,汉代李尤之《镜铭》:“铸铜为鉴,整饰容颜。修尔法服,正尔衣冠。”这也是镜子最原始的意象所在。

在我国古代小说中,镜子被赋予了不少功能,随着历史的演变,镜子的形制、大小、功能也随之改变,甚至出现了以镜子为职业的磨镜人,加之我国原始宗教、巫术及佛道二教的影响,又赋予了镜子其他的文化内涵。

1 镜子的起源

《轩辕黄帝传》记载:“……(黄)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黄帝的传说固然不可作为历史的佐证,但是足以说明我国使用镜子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并且“黄帝铸镜”之说也被引用进入小说的创作,大多具有神异功能的镜子都是源于黄帝铸镜,如隋唐时期王度的《古镜记》有云:“侯生常云:‘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1]3《古镜记》就是借助了黄帝铸镜的传说来进行创作的。又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多次出现的“轩辕镜”,如第二十七回真君与天师斗法,不敢轻易应战,就从“水火花篮儿,取出一个宝贝来。这宝贝不是小可的,却是轩辕黄帝头上一个顶阳骨,团团圆圆,如镜子之状。”[2]353《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中的“聚宝之镜”亦是黄帝所铸:“原来这镜果是有来历之物,乃是轩辕黄帝所造……”[3]580除此之外,也有黄帝铸镜十二面的说法,如《黄帝内传》中记载:“帝既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

此外,1975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中发掘出来一面镜子与1976年青海贵南县尕马台村25号墓中发掘出的一面铜镜都具有齐家文化的象征,这也证明了我国使用镜子历史悠久。

从以上记载可以知道,镜子的起源与使用是非常早的,它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并且对镜子的研究是相当早的,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镜子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它既是装饰修容的器物,也是用来反省自身的一个器物,也是驱邪除妖、治病救人、平定风浪、预测未来的宝物。同时它还是闺阁之中女子用来伤春、怀思、自怜自怨的一个倾诉工具,往往对镜自怜,抒发人生感慨,如“镜中人瘦如花瘦”、“镜中白发已如此”之感慨。

镜子,作为一种文化意象,在明清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小说中又存在哪些文化内涵呢?

2 明清小说中的镜子意象

2.1 意象一:驱邪治病的象征

镜子能够驱邪治病的观念主要来源于人们在无形无意识中赋予了镜子能够使鬼魅现形和鬼魅害怕照镜子的功能。《本草纲目·金石部》亦云:“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避邪魅忤恶。凡人家宜悬大镜,可避邪魅。”[4]35王度《古镜记》中亦云:“持此(古镜)则百邪远人。”

镜子这一意象在《红楼梦》中出现过很多次,不过大多是作为装饰修容之用的,如第五回中贾宝玉醉酒在秦可卿房中歇息,所看到的“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又如第十七回贾政众人游园时所遇见的“玻璃大镜”,此处的“玻璃大镜”与后来刘姥姥进大观园醉卧贾宝玉处所望见的是同一块镜子。玻璃镜是明末清初由国外传入的,赵汝珍在其著作《古玩指南全编》中言:“直至明季之末,始有以玻璃为镜者。清代乾隆后,玻璃始大兴于民间”[5]132。此外,在第二十八回里宝玉行酒令时还提及了“菱花镜”,及第四十一回宝玉房中的“穿衣镜”。

在《红楼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于跛足道人持有的“风月宝鉴”。此“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最大的功能就是“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奇物必然有“奇”来历,“风月宝鉴”也大有来历,据跛足道人所言“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6]171

由“风月宝鉴”“风”“月”二字可以窥见,作者在塑造风月宝鉴这一器物时,就暗含着红尘与人之情欲,并暗含了贾瑞这种病症乃是“冤业之症”,吃药是吃不好的,只有照了镜子的背面才能好。从贾瑞视角可得知,镜子的反面“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又将正面照将起来,“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如此三四次,便丧失了性命,临死之前也不忘记拿走镜子。贾瑞至死都不能放下“风月宝鉴”,这也正说明他沉迷于红尘,无法脱身。

关于镜子能治病救人这一来源,很可能是与古时用镜招魂有关,在古时,人们对于镜像并不了解,认为镜子能吸附人的灵魂,所以在人死后,会“设野祭,击古铜镜以招魂……”因为对光影的不了解,加之对神话的想象、黄帝铸镜的传说,赋予了镜子神异性。因为制作镜子的工序,加之对日月星相的崇拜,人们便认为镜子能够治愈疾病。在《西京杂记》卷三“咸阳宫异物”条中提到咸阳宫的一面神异宝镜就有救人的功能,在《本草纲目·金石部》中,多次记载了“铜”具有治病救人的功效,《开元天宝遗事》卷一中也记载了“照病镜”治病的故事。

此外,镜子还有镜精之说。早在王度的《古镜记》中就已有了镜精的形象:“龙头蛇身,朱冠紫服,谓龙驹:我即镜精也,名曰紫珍。”[1]7在《红楼梦》第十二回中,贾代儒夫妇因贾瑞因镜子而死,认为镜子是妖物,要烧毁,“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关于镜子出声,在《拾遗记》卷三(周灵王)中就有记载,对于镜子能够开口说话,有了镜精这样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赋予了人格化的意义。

2.2 意象二:降妖伏魔的法器

镜子作为降妖伏魔的法器,在明清神魔小说中极为常见,其中最为常见的降妖宝器就是“照妖镜”。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第十九回,王尚书因风狂浪大,大船无法行进,向长老请教后得知阻挠他们前进的是白龙江有名的神道,通过张天师的占卜又只能得知此物“带头、带角、带须、带鳞。”尚不知其真正的身份,所以向长老请教,长老在此就用了“照妖镜”:

“……却说悬镜台上挂起了照妖的宝镜,……二位元帅看来,只见是一个老白龙……”[2]247-249

在此处,照妖镜的功能主要是用于鉴别妖怪的身份。并没有真正的使用它的“降妖伏魔”功能,与“照妖镜”具有相似功能的镜子还有“轩辕镜”,在第二十七回、二十八回、三十回、五十四回中都有所提及:

“这宝贝不是小可的,却是轩辕黄帝头上一个顶阳骨,团团圆圆,如镜子之状。……这宝贝名字叫个轩辕镜……”[2]353

从故事情节可以得知,“轩辕镜”的功用和照妖镜差不多,但是照妖镜特指照妖怪,轩辕镜则是人、鬼、神仙皆照,并且照了之后会使人现出原形。在第五十四回中还提及了其他宝镜,“道长道:‘世上有三面镜儿出名:第一面叫做轩辕镜,第二面叫做炼魔镜,第三面叫做照妖镜。’”[2]697-698镜子之厉害,连拿了隐身草的王明都被照了出来。

除此之外,《西游记》中也多次出现了“照妖镜”,这里的照妖镜就是单独针对妖怪而言的,大多时候也是用于降服妖怪。如第六回中,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法,二郎神请托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立在空中,好方便他捉拿孙悟空。又如第三十九回,文殊菩萨取出照妖镜照出了妖怪的“原身”,得以窥见妖怪原形。又如第五十八回,因无人能辨别真假孙悟空,闹到天上去,玉帝便传旨托塔李天王让他:“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7]675又如在第六十一回中,又借助托塔李天王的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只得求饶,奉上芭蕉扇。《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中就利用照妖镜收服了梅山七怪。镜子能照出物的原形,在《双槐岁钞》中亦有记载。在小说中镜子具有照妖功能,早在后汉郭宪撰的《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卷一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镜子,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卷十“方丈山”条、《西京杂记》卷一“身毒国宝镜”条也记载了镜子能照妖怪之功能,《抱朴子·内篇·登涉》中亦有这样的记载,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物异”中也记载了镜子能照异物的功能。

镜子作为降妖伏魔的法器一般是道教中人所使用的,使用镜子并加与符咒进行驱邪避灾,《道藏》卷一六七(上清天蓬伏魔大法补遗)中曾记载:“明灯照出千年鬼,古镜照出万年精。”[8]61除了照妖镜外,《封神演义》中还提及了其他的镜子,如第四十四回、四十六回里金光圣母所使用的宝镜,这种宝镜能够照住敌人,使之化为脓血,还有第五十九回、六十回中殷洪所使用的“阴阳镜”能够现生死路。此外,还有《南游记》所提及的“照魔镜”,这些镜子在使用功能上都是大同小异的。

2.3 意象三:聚财敛富的宝器

当镜子作为聚财敛富的象征时,这之中还涉及到了佛教的因果关系,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中因镜子而引发出来的因果报应。此故事讲述的是宋朝隆兴年间,蜀中嘉州地方有一个渔翁,姓王名甲,家住岷江之旁,世代以捕鱼为业,并且一心好善敬佛、乐善好施。在打鱼的过程中,得到了宝镜,此镜火采闪烁,射人眼目,“周围有八寸大小,雕镂着龙凤之文,又有篆书许多字,字形象符箓一般样,识不出的。”[3]580在后文中为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作者特地解释了此镜的来源:

“看官听说,原来这镜果是有来历之物,乃是轩辕黄帝所造,采着日精月华,按着奇门遁甲,拣取年月日时,下炉开铸,上有金章宝篆,多是秘笈灵符。但此镜所在之处,金银财宝多来聚会,名为‘聚宝之镜’。”[3]580

此镜亦是黄帝所造之物,不过不是“驱邪治病”“降妖伏魔”之物,而是聚财敛富的“聚宝之镜”。聚宝镜不仅有聚财敛富的功能,作者还借胡人之口,说明此镜非常人能用:

“胡人见了,合掌顶礼道:‘此非凡间之宝,其妙无量,连咱也不能尽知其用,必是世间大有福的人方得有此。咱就有钱,也不敢买,只买此二宝去也够了。此镜好好藏着,不可轻觑了他!’”[3]582

与此类似的故事情节还有《涌幢小品》卷四“古铜镜”条。对财富物质的追求,在明清小说中是比较常见的,经常与道教的“炼金术”结合起来。镜子被赋予了聚财敛富的功能,这与民众的宝器崇拜也有一定的关系,民众之所以对镜子有所崇拜,是因为民众对镜像的形成不了解,也不了解光线对于镜子的作用。古人对于不了解的事物,往往会带有一种畏惧与敬畏之心,对镜子的崇拜更主要的是一种对自然的崇拜。之所以塑造出镜子的聚财敛富的功能,乃是民众在物质缺乏的时候渴望有这样的一个物品能够实现这个渴望,这样的一个物品的幻想就成为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器物,镜子,这样的一个器物又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当然,为了更好地塑造这样一个拥有聚财敛富功能的镜子,往往还与黄帝铸镜的传说结合起来,使得镜子的“神异性”更加合理些。

2.4 随葬品——光明破暗之象征

从目前考古界的发掘成果来看,铜镜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比较常见的随葬品。《西京杂记》云:“哀王冢,……无余异物,但有铁镜数百枚。”《双槐岁钞》卷九“名画古器”条云:“甲辰二月,宿州农夫垦田,遇古墓,获镜及灯台各一。”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记载“今世有大殓而用镜悬之棺盖,以照尸者,往往谓取光明破暗之意。”《坚瓠广集》卷六“棺中悬镜”条云:“世人大殓,用镜悬棺前以照尸者,谓取光明破暗之义。”[9]1749《七修续稿》卷六(事物类·古镜)亦云:“世之古镜,多出北方古墓,人知而宝之,未知墓出故也。”[10]600按此两条,都提及了《汉书·霍光传》,据《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记载:“光薨,……东园温明,服虔曰:‘东园处此器,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大敛并盖之。’”[11]1020-1021由此可知,将镜子悬挂在尸体上方,在汉朝时就已经存在了。

因为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较多,使用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住宅、嫁娶、丧葬、贺寿、出行等等都能用到它。张玉平在其论文《甘肃清水宋墓顶部正中置铜镜“明镜高悬”的象征意义探析》一文中,认为清水宋墓中置铜镜位置及象征意义应该分别是象征日月、辟邪和成仙[12]。

在墓葬中,镜子成为了光明破暗的象征,这也证明一点,古人向往“光”,并且对“光”有所崇拜。也能从另一个方面来证明,古人相信“灵魂不灭”的思想,并认真地构造了一个死后世界,也就是“地下世界”。从我国的墓葬文化可知,人们一般会将“地上世界”墓主生平所用的东西随着墓主埋入墓穴,意味着这些器物将随着墓主在“地下世界”生活,构成了另一个空间。镜子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那么这种常见的物品作为随葬品就是很正常的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镜子随葬,乃是取日月之意,认为镜子象征着日月。这一点又正好与黄帝铸镜的故事相同“昔黄帝氏液金以作神物,于是为鉴凡十有五采阴阳之精,以取乾坤五五之数,故能与日月合其明。”诚如巫鸿教授所言“古人最使人害怕的是死后将进入的黑暗世界。”[13]243

加之,人们认为镜子具有驱邪避害的功能,并且认为死后的世界是十分可怕的,会受到鬼魅的侵害,加之佛教思想的传入,更加使人们坚定了地狱可怕的思想,认为“死后将进入的世界可能充满了可怕的幽灵和精怪,灵魂前往天界的途中也要受到种种危险。”[14]所以,使用镜子来陪葬,其实是为了保护死后的自己。镜子的这种功能与古代的镇墓兽很相似。

2.5 意象五:预兆福祸的象征——镜听

我国古代历来尚占卜,以期通过占卜来趋利避祸。正如古人对梦不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梦,故而有了占梦之说。占卜的方式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蓍占”、“签占”、“牌占”、“金钱占”、“米占”等,镜听同样也是我国古代极其盛行的一种占卜方式,这种占卜方法起源于东汉时期,《御制月令辑要》中对此有所记载,《瑯嬛记》亦云:“先觅一古镜,锦囊盛之,独向灶神,勿令人见,双手捧镜,诵咒七遍。出听人言,以定凶吉。又闭目信足走七步,开眼照镜,随其所照,以合人言,无不验也。”[15]3442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信仰。

镜听这种占卜方式,在清代初期的时候尤其盛行,梁绍壬在其笔记《两般秋雨庵随笔》中曾记载:“昆山徐大司寇乾学,是弟三人,未第时,除夕相约镜听,乃翁侦知之,先走匿门外,俟三子之出,揖而前曰:‘衣喜弟兄三鼎甲。’诸子知翁之戏己也,不顾而走。则有二醉人连臂而来,甲拍乙之肩而言曰:‘痴儿子,你老子的话是不错。’盖以排语相戏也。已而果应其言。”[9]5344-5345由此可知,人们利用“镜听”来进行占卜,大多时候是为了求问功名。除此之外,也有利用镜听来求问生活琐事的,如《两般秋雨庵随笔》中的另一则故事:“又,钱塘黄文嘻公机未遇时,镜听闻二妇人相语云:‘家有二鸡,明日敬神,宰白鸡乎?宰黄鸡乎?’其一曰:‘宰黄鸡可也’。机、鸡同音,遂以为谶。”[9]5344-5345对于祭祀之物也要进行镜听求问。

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也记载了有关镜听的内容,在明代杭州就有在除夕夜使用镜听的风俗。

通过镜子进行预言福祸的,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卷一就有相似的记载,除此之外,唐代张读《宣室志》卷一亦有记载,宋刘敬叔《异苑》卷四亦有记载。不过这些大多都是通过“镜照”来预示福祸,从唐朝到明清,民间更注重通过“镜听”来进行占卜,也就是闻“声”。通过声音来进行占卜,我国古来有之,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通过自然界的植物之声、动物鸟鸣之声来进行福祸的判定。

在《聊斋志异》第七卷“镜听”条中,镜子也被用来进行占卜以问福祸,主要占卜的是仕途。益都郑氏兄弟,皆文学士。大郑因为早早出名,得到父母的偏爱,二郑落拓,连带着妻子也不能得到父母的喜欢,为了得到父母的喜欢,也为了自己能够争一口气,妻子便使用“镜听”来进行占卜,却得到一句“汝也凉凉去!”[16]402-403等到她的丈夫高中之后,她不自觉地脱口而出“侬也凉凉去!”才后知后觉是镜听之验也,这种占卜方式,与巫术有关,从东汉流传至明清,镜听已然成为了一种生活的“解趣”方式。

通过镜子进行占卜,曾经在古代是十分流行的,尤其是在唐代,唐代诗人有很多作“镜听”之诗的,如唐代王建的《镜听词》:“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回身不遣别人知,人意丁宁镜神圣。”又如明代袁华的《送田起宗回泉南次倪云林韵》中:“香阁无人占镜听,倚门应念来何暮。”由此可见,使用镜听大多是为了求问一些琐事,但大多数时候都是闺阁女子求问出行之人的归期,如明代黄佐的《忆妾行次曾于阳韵》:“时凭镜听卜归期,好语初同俄尔异。”

在明清时期,镜听慢慢成为了闺阁中女子们的一种寄托愁情的载体,而不再只是整理仪容的工具。镜听这样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生活,也成为了一种寄托愁思的民俗信仰。因此,对研究通过镜子来进行占卜的方式,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民俗生活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3 结语

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器物。古人更是不可一日无镜,镜子这一意象,在明清小说中是很常见的。在世情小说中,镜子大多数时候作为一种驱邪避害的宝物,在《金瓶梅》中还特地介绍了磨镜人。镜子作为降妖伏魔的宝物主要出现在神魔小说中,往往与道教有关系,作为道教的法宝存在。镜子作为随葬品在墓葬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在古代小说中,镜子作为一种意象,与宗教思想、民间的传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镜精的出现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意义。

镜子被赋予驱邪治病的功能与古时的医疗技术低下有关,人们渴求通过镜子这一信仰来进行祈求,这一点也在镜子的铭文中有所体现,如“长命富贵”“厚德荣贵”等铭文。从魏晋小说至唐宋小说,再到明清小说,镜子都被赋予了“驱邪”的功能,至于后来的“照妖镜”,完全是受民间文化的影响。镜子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先民的一种对神怪的想象与宗教思想的融入所形成的结果。

猜你喜欢
镜子意象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神奇的镜子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空镜子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意象、形神
他者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