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燕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10)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提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乎立德树人,关系到中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人文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如何?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应当采用何种方式,依托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更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呢?笔者就以上问题,在任教的中职学校,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了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着力探讨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策略。
2018年5月,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巴渝文化教育对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小组就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在高2020年毕业的19 个班中,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共计发放问卷656 份,回收问卷644 份,男生312 人,占48%,女生332 人,占52%。其中,学前教育专业53人,护理专业184 人,计算机专业185 人,财会专业19人,汽修专业88 人,美容美体与形象设计46 人,高星级饭店运营专业69 人。
1.2.1 中职学生人文知识相对匮乏
课题小组以本土文化“巴渝文化知识”为内容,调查学生对本土文化知识的了解、认同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巴渝文化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巴渝文化中的“巴山调”“大足石刻”“秀山花灯”等,仅有不到1/3 的学生知晓。可见,中职学生在本土文化知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1.2.2 中职学生人文态度喜忧参半
80%的中职学生在“人文修养对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影响”方面认为人文修养能够使眼界开阔,增加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但仅有34%的中职学生认为本土文化有助于增加热爱家乡的情感,41%的中职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可以自然增长,还有10%的中职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53%的中职学生从来不读或者很少阅读人文书刊。
以上结果表明,中职学生普遍认为人文修养能够促进专业学习,这种意识让我们感到欣慰。然而令我们担忧的是,仅有少数中职学生对本土文化倾注了情感,少有中职学生愿意经常阅读人文书刊。不少中职学生对本土文化缺乏认同感,提升自己人文素养的愿望也不太强烈。
1.2.3 中职学生人文品质有待提升
在人文品质方面,7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诚信程度佳,59%的学生认为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对待中职学生违反校规的处理,47%的学生认为学校处理得很正确。在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有11%的学生认为权力和金钱才是真理。学习品质方面,有49%的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和动力,不明原因地感到缺乏活力;32%的学生虽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类活动,但拖沓怠慢,状况堪忧。
以上结果表明,中职学生诚信程度还是比较好的,对自己未来创业、就业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规定,支持学校对违纪现象的处理决定。然而,中职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学习动力。
1.2.4 中职学校人文氛围还需营造
50% 的中职学生认为“现在所在学校的人文氛围”一般,认为人文活动“活动少领域狭窄”“内涵不深刻没有收获”“枯燥乏味缺乏创新”“宣传欠佳影响不够”占据平均比例。78%的中职学生认为人文课程没有专业课重要。43%的学生赞同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科学课程;49%的学生建议增加人文课程数量,提高人文课程质量,优化校园选课设置。
在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方面,61%的学生认为应该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55%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大投入打造校园人文景观,优化人文教育硬环境;50%的学生认为应该多邀请有影响的人士,多开展一些有影响的人文活动;41%的学生寄希望于高素质教师的讲课;39%的学生觉得可以通过阅读人文书籍来提升人文素养。
由此可见,中职学生“重专业,轻人文”态度明显。学校在人文活动的开展与人文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对学校人文氛围评价不高。不少中职学生认为加强当前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着眼点应该放在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人文、质量、精神、道德摆在了史无前例的地位。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外部条件。学校可依托地域优势,借助于风景名胜、民俗文化、历史古迹、名人纪念馆、红色文化等景点来打造校园人文景观,增加学校历史人文精神的厚重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认同家乡文化的人文情感,使学生精神受到熏陶。
例如:结合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历史,凝练“问学悟思”“德美和合” 的办学理念,构建一系列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其人文思想和人文内涵。“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读书明理做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校风,“勤学守纪、团结进取”的学风逐渐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加之对校园进行绿化,营造出“清洁、整洁、舒适、有序”的校园环境。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人文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中职学生在学校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各项有益活动,发展个人能力,积累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没有人文知识做铺垫,学生要发展人文素养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因此,以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结合中职学校德育活动和文化课程,丰富、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知识,成为中职学生获得“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但是,大多数中职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人文书刊,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书刊很少阅读,人生观、世界观也很不成熟。“人文精神”的不足必将影响到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限制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事实上,文化基础课程包含了大量人文素养信息,文化课教师要善于挖掘文化基础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因素,让学生体会教材中蕴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人文思考,在塑造人文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的长远发展。
人文素养乃立人之本,是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内化成的涵养和品质。大多数中职学生入学时,年龄小,文化层次低,文化知识积累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彻底形成,文化底蕴相对薄弱。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中职学生赢得职业生涯发展,成为健全人格的发展型职业人才。
因此,中职学校应大力发展职教特色,拓宽领域,创新形式,挖掘内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立足专业,依托基础学科,面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开展相应内容的人文素养教育,如与职业相关的系统的职业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技术类课程开设过多,人文素养课程开设较少。一些中职学校,即使开设了人文素养课程,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也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匮乏。
中职学生“人文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是艺术类和社会类课程。中职学校可以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增加人文课程的数量,开设人文选修课程,通过艺术类课程的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责任,规范礼仪。针对中职学生专业,面对其未来工作岗位,开设相应内容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以有效地促成和发展中职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彰显中职学校的课程特色。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地域文化丰富多彩,我们应以此作为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突破口,创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深入贯彻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更好地完成“中职德育大纲”要求的培养中职学校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