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钰情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韩国学研究包括韩半岛的哲学、政治、经济、法学、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军事、体育等所有领域。1992年两国建交之后,随着各方面交流的广泛开展,国内高等院校韩国语专业的设立以及各种研究、教育机构的出现,人们对韩国的关注越来越多、了解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可以说,中韩建交之后,韩国学在中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东北、京津、沿海、东南等地区依托其优势,韩国学的发展较为超前,而我国其他地区韩国学的发展则相对滞后。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韩国学发展现状的研究,找到韩国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策略,最后展望一下中西部地区韩国学的发展前景。
地理意义上的中西部地区指包含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六个省的中部地区和包含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等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西部地区。本文“中西部地区”的划分,以研究韩国学的地理特征为依据,区别于具有语言优势的东北地区,政治优势的京津地区,地缘优势的沿海地区,经济优势的南方地区,本文中的“中西部地区”特指以河北省、陕西省、山西省为区域范围的、在韩国学研究上特征较为一致的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代表省份。
中西部地区受地理环境、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对外交流也更加活跃,和韩国之间也开展了多层次的广泛交流。下面,从人才培养、研究机构、政府民间交流三方面来看一下中西部地区韩国学发展的现状。
两国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对韩国学人才的培养以外语人才的培养为基础。中西部地区韩国学的研究是以2004年河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设立本科韩国语专业为契机发展起来的。对中西部三省韩国语专业设立情况的调查显示:从2004年9月到2016年9月,中西部地区共有河北大学(2004年9月)、河北经贸大学(2010年9月)、河北外国语大学(2012年9月)、西安外国语大学(2004年9月)、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2004年9月)、沧州师范学院(2016年9月)、渭南师范学院(2005年9月)、山西同文外语职业学院(2013年9月)、山西旅游职业学院(2010年9月)9所高校开设了韩国语专业,其中2所(河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具有硕士培养资质,5所(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具有本科人才培养资格,4所(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沧州师范学院、山西同文外语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具有专科人才培养资质。在这些高校的韩国语专业中,教学人员最多的为8人,最少的为2人,职称构成以讲师为主。在校学生最多的170人,最少的仅22人。
中西部地区专业研究韩国学的机构以2010年设立的河北大学韩国语言文化研究所和河北经贸大学韩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为主,两所研究机构在进行有关韩国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学术研究活动的基础上,以其研究成果为依托,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两所研究机构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总体来说其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西部地区的政府、企业、各种民间组织、学术机构均有和韩国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如河北省中韩经济交流协会、韩中(河北)贸易投资合作论坛、2017中韩西安国际学术大会等。可以说,在韩国学的支撑下,中韩两国政府及民间实现了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发展、友好交流、不断进步的“双赢”局面。
中西部地区韩国学的发展相对于周边其他地区来说,正处于初步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说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992年中韩建交之前,我国只有北京大学、延边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少数高校开办了朝鲜语专业。中韩建交之后,以山东省为代表,各省市高校的韩国语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建立起来。然而,中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在中韩建交较长一段时期后才开始陆续设置韩国语专业,因而起步较晚。
韩国语是受众面很小的一门非通用语,在中西部地区高校中均不是重点学科,因为获得的各方面资源有限,受到的关注较少。总体来说,其基础设施配备水平一般,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比较低,获得的各种专项支持较少。目前来看,人才培养的力量还较为薄弱。
随着韩国语专业的建立与发展,中西部地区的韩国学研究虽然初有成果,但研究人员以高校专业任课教师为主,相关经验不足,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深度不够。同时,各地的研究人员缺乏相关的交流与合作,因为所做研究领域较为分散,缺乏创新点,水平较低。
单从国家实力来看,韩国作为一个地理面积仅1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5千万、GDP排名11位的国家,获得的国际关注度较低。在中西部地区政府部门、各级企业的交往对象国排名中并不靠前。因而,目前中西部地区和韩国的各方面交流涉及的领域有限,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
中西部地区韩国学要想发展起来,必须从问题入手,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积极寻求对策,才能获得迅速而有力的发展。
中西部地区的韩国学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缓,这是劣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韩国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又具有无限的活力和广阔的前景。因此,应该提高各级各部门对韩国学的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壮大研究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下,韩国学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2000年以前,中西部地区在政策、经济、地缘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因而各方面发展有限。2000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和发展力度。2000年“西部大开发”国策的确立、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2017年“雄安新区”的设立都是中西部地区韩国学可利用的发展契机。
中西部地区韩国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9所设置韩国语专业的高校中,总体来看,分布较为分散,研究领域多而不专,缺少统一的合作平台。将来,应该整合韩国学方面的研究力量,化零为整,组成研究团队,商讨出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研究领域,全力合作,集中攻破,提高整体研究水平,争取某领域研究达到国家、甚至国际先进水平。
韩国和中国隔海相望,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中西部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偏东北方向,东临渤海,内环京津,地缘条件得天独厚。同时,韩国和中国同属“中华文化圈”,两国又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因而,韩国学的发展应该以此为发力点,报以睦邻友好和求同存异的态度,加强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力争实现“共赢”的局面。
中西部地区的韩国学发展虽然还处在初步阶段,在发展速度、人才培养、研究成果、各级交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正因为其年轻,所以才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中韩1992年建交,可以说韩国学的正式发展也仅仅是20多年,许多方面还不成熟,许多领域还有欠缺,这是问题也是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时机,借助各方面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韩国学一定会潜力无限,前景光明。
中西部地区的韩国学研究力量总体学历、职称水平虽然不高,但是队伍年轻化,活力无限,干劲十足,创新力强,因而可以说中西部地区韩国学的研究根基较稳,后劲充足。目前,韩国学的发展还处在积累阶段,将来一定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改变。
中西部地区东临渤海,和韩国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地理优势明显的两国各方面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在这种环境下,既需要韩国学迅速发展为两国交往创造便利的条件,同时两国的顺利交往也会促进韩国学本身的发展。
2000年以来,国家的重大国策——“西部大开发”、“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等,全部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发展对象。可以说,中西部地区已成为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韩国学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天时地利”的条件。以此条件为依托,中西部地区的韩国学的前景一定是无限广阔的。
中西部地区韩国学可以说是随着2004年河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设立韩国语专业才正式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发展较缓、人才培养力量较弱、研究成果水平较低、各级交流活力有限,因而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但是,韩国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无限的潜力,中西部地区的韩国学研究具有活力无限的研究团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以及强有力的政策依托,其前景光明广阔。只要我们在提高重视程度、依靠政策支持、注重深入合作、依靠地缘优势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完善自我,韩国学在中西部地区一定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