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2019-12-26 02:53马玉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口头歌谣

马玉涛

(河南省文联故事家杂志社,河南郑州 450008)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流传,最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一种口头艺术形式。从体裁上分,民间文学主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等,以及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谚语,和韵散体相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艺术形式。长久以来,民间文学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以及各种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各个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民间文学的特点

民间文学的特点与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说,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口头性。高尔基说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指的是民间文学具有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基本特征。尽管民间文学现在也用文字进行记录,但主要是为了搜集整理,进行保存研究,但文字不是民间文学必须的载体,只是辅助性的载体。口头吟唱,口耳相传这是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这是和作家文字显著区别之一。

集体性。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劳动人民,每个人在传讲吟唱时都可以修改它,进行再创作。因此,民间文学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传播的文学。并且,集体性越强的作品,其重要性越高,越能代表当时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我国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和白蛇传,经历了无数人的再创作,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一些特点和文化内涵。

变异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和口头性会导致了它的变异性,它是指一个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时间、地点被不同的人讲述的时候,都会出现变化。例如,《汉书》和《前汉纪》所记载的同一首兄弟不睦的歌谣,就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汉书》记载为:“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前汉纪》则记载为:“一尺布,暖童童;一斗粟,饱蓬蓬。兄弟二人不相容。”

传承性。民间文学作品在经历创新变异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因素,进行世代传承。在内容上表现的是经久不衰的主旨情节和故事类型;在形式上则表现为一些艺术技巧和手法格式。如歌谣的起兴手法,从《诗经》一直传承到现在。

以上就是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和口传性是主导的特征,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派生出来的特征。

2 民间文学的价值

2.1 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

民间文学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非常明显的实用价值,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劳动时的动作,统一劳动节奏。在原始社会,劳动人民为了协调动作,统一节奏,创造性地喊出劳动号子,这在一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振奋了劳动精神。至今,这种实用性仍然存在。《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述过这种情形:“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2)总结生产劳动经验,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谚语是民间文学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农谚,它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口头教科书,在传统农业劳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谚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燕子来,齐插秧,燕子去,稻花香。”等,通过这些谚语,劳动人民可以掌握生产规律,及时耕种收割。

3)反映不公遭遇,讽刺不良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劳动人民是被欺压剥削的对象,他们创作出很多歌谣来揭露悲惨遭遇表达这种不公。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硕鼠》等。新中国成立前各地流传的“长工歌”则更为具体:“要吃地主饭,拿那命去换。半夜就打水,鸡叫就吃饭。走路像小跑,掌柜还嫌慢。一天两顿汤,半颗米粒也不见,三天一犒劳,两人伙吃一瓣蒜。”

4)鼓动宣传、宣讲政策。我国历代的农民起义,歌谣、揭帖都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和组织手段。例如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用童谣“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来进行鼓动宣传。在革命斗争年代,红色歌谣则是作为宣传斗争、宣讲政策的一种有力武器。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送郎当红军》等,对红军的阶级性质、斗争目的、革命纪律乃至对反动派的仇恨都有生动的反映。

5)道德教育、娱乐工具。民间文学通过儿歌、歌谣、童话、传说不断彰显着人们所称颂的优秀品质,譬如说热爱劳动、刻苦勤奋、勇敢担当、谦虚好学等。民间文学的这种带有传统的道德教育,对国家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另外,民间文学还具有娱乐功能。恩格斯曾说过:“民间故事书的使用是:在一个农人晚间从辛苦的劳动中疲乏地回来时,使他得到安慰,感到快乐,恢复他的精神,忘掉繁重的劳动,使他的石砾的田地变成琼郁的花园。”在劳作之余,人们把民歌、故事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可以达到精神解脱的目的。

2.2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是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作品经过不断锤炼,长期流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它们无论在思想性还是在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并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作家文学及文学家们。可以这样讲:民间文学是文学之源。

1)民间文学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我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是从民间文学开始的。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到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不仅反映了远古祖先开创世纪的伟大、不屈不挠的意志,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屈原的作品,无论是《离骚》、《天问》,还是想象力丰富的《九歌》,都无不由于这种手法的运用而拥有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气魄宏伟的诗篇,关汉卿《杜娥冤》的深刻反抗,汤显祖《牡丹亭》的冲破礼教,吴承恩的《西游记》寓批判于离奇情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鬼狐官批判现实等。这些即便是悲剧性的作品,也由于积极浪漫主义的照耀为作品披上一层高昂战斗的光辉。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则是作为古代现实主义的源头,无论是在文学表现对象上还是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以其中的长篇叙事诗《豳风·七月》为例,诗中不仅悲愤地记叙奴隶们在皮鞭胁迫下无休无止的劳作,同时也揭露了奴隶主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灵魂。《诗经》中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很多,它们表现的不仅是低沉的叹息,更是高昂的战歌。我国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认为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他继承了《诗经》以来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另外,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受《诗经》及乐府诗的影响。另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如《赴奉先咏怀》中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别蔡十四著作》中的“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还有“三吏”“三别”,都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这一根本矛盾,这与《诗经》反映现实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即使是长篇小说《水浒传》,也是在宋元话本《宣和遗事》、《武行者》、《花和尚》、《石头孙立》以及其他说唱文学的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的,尽管水泊梁山最终被招安,但它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经典杰作。

民间文学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它开创的多种表达方式,影响着我国文学的发展方向,这是永远值得在文学史上大书一笔的。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艺术形象。

我国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是来自民间的歌谣,历代优美的诗歌没有不从民间歌谣汲取丰富营养的。我国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乐府诗,也是从民歌开始的。汉魏乐府在感情方面深厚强烈,语言方面朴实自然,在精神上可谓追步《国风》,而形式上却又更为活泼,它们取代了穷途末路的汉赋。而且,人们一度误认为词是文人创始的,然而从敦煌发现的千余首曲子词中,我们看到了唐代民间早就有了《菩萨蛮》、《长相思》、《鱼歌子》等许多词牌,而曲词大多语言质朴,感情奔放,即使这些曲词确实经过文人加工,但仍然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气息。

元杂剧是我国成熟的戏剧,但这种戏剧形式的诞生,却是由于宋金时代民间产生了诸宫调的说唱形式。如备受推崇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则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发展而来,而它就是那一时期流行的说唱文学,是在民间故事传说与赵德邻《商调蝶恋花》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关汉卿的《窦娥冤》则是吸取了民间流传的“东海孝妇”的素材。所以,我国戏曲的形成仍然抹不掉民间文学的贡献。

另外,白话章回小说的诞生,跟宋元民间说唱文学的兴盛是分不开的。民间艺人虽然不能一次完成卷帙浩繁的长篇巨制,却无形中为长篇巨制准备了产生的条件。最显著的例子通过把“水浒”、“三国”各个独立的故事加以整理连贯起来,使长篇巨制的基本轮廓初步树立。如果脱离了民间文学这些创造,我国文学史上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一类的长篇小说,就不可能那样顺利地在文人笔下形成,而后来的《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长篇小说,也可能将由于缺乏技巧的借鉴和创作经验,诞生的时间和成熟的程度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理想。

可见民间文学不仅是“流”,更是文学之“源”,是文学艺术永远取之不尽的宝贵矿藏。

2.3 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

由于民间文学真实、全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状况,直接、深刻地记录着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并真实地还原着历史,总结劳动及斗争的经验,是人民的“百科全书”,因此,它具有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历来学者们对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都是非常重视的。在我国,对史前社会历史的研究,口头文学是其重要的依靠材料,上古时期社会风貌,很多是通过神话传说的某些方面来了解的。从考古学、气象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大禹治水等神话并非是完全虚构的,它们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民间传说也是这样,它所具有的史料价值以及对历史真实性的叙述,反而是很多历史典籍无法做到的。最典型的例子就2017年3月以来,流传于民间的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不断得到证实,万件文物出土,也都验证了这一点。

2)具有文化研究价值。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文化习俗,在民间文学里有大量的记载,这对于研究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而且,它的意义不止于此,如在神话、传说或故事中可能隐含着某段人文历史方面的信息。譬如说我国曾流传着伏羲女娲是兄妹并最终成婚的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含着上古时期可能存在血缘婚姻的事实。

3 结语

民间文学是国家、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我们不仅要重视它,热爱它,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动手去搜集它、整理它、研究它,使它焕发出新的生机。就像高尔基所说:“不了解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就不可能了解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这正是民间文学不朽的价值。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口头歌谣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春天的歌谣》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