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

2019-12-25 07:00朱荣武心英朱春江陈源吴成洲冯亚楠
文教资料 2019年2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微时代

朱荣 武心英 朱春江 陈源 吴成洲 冯亚楠

摘    要: “微时代”的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媒介依赖过度、媒介动机偏差、媒介素养缺失、媒介文化冲击等。本文基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现状,提出以媒介素养思想引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媒介素养能力培育、媒介素养平台打造、媒介素养批判精神培育等,以期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工作。

关键词: 微时代    媒介素养    培育措施

自2011年起,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使用频率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微电影”“微小说”等“微+”式的名词越来越多,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1],可以说“微时代”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而来。它以受众数字精练化、传播效率快速化、交互冲击震撼化、交流跨越时空化为特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媒体为环境,改变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这势必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网络媒体海量的纷繁复杂信息,由于新媒体环境缺乏监管,各种泛滥的信息会给大学生带来潜在的危害,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利用微媒体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媒介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进行“微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措施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内涵与认知

1933年英国学者F.R.利维斯和D.汤普森在《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中正式提出概念“media literacy”,彼时旨在维护传统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反对大众媒介中的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这就是媒介素养的“免疫”(“抵制”)范式理念[2]。1994年,美国学者麦克库劳提出“网络素养”的概念,之后出现“网络信息素养”“网络媒介素养”等[3]。中文的表达意思包括“媒体素养”“媒介认知能力”“传媒素养”等。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人们对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参与和传播能力及道德意识等[4]。

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的定义是: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包含大学生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 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5]。

媒介素养是听说读写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更高层面的体现,在信息时代,面对浩瀚的知识信息,如何正确把握信息、甄别信息、理解信息已成为评判个体素养的关键指标。

媒介素养的形成及提高,離不开媒介素质教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就通过媒介教育帮助媒介受众抵抗不良媒介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西方国家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普遍做法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培育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我们国家而言,大学生的媒介素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网络意识形态、打造法治化、规范化的清朗网络培育环境[6],从社会、学校、传媒界多层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7]。

媒介素养培育本质上不是培养个体的专业技能,而是培养个体对媒介的感知、认知的一种思想,是培养个体面对海量信息时准确判断信息、理解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针对大学生而言,要加强大学生甄别信息、筛选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丰富大学生活,使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微时代”下,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浩瀚无边的信息中,日常生活、大学学习愈来愈多地依赖各种网络媒介,受到网络媒介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使用新媒介更多体现在休闲娱乐上,新媒介的知识检索能力方面的资源运用得很少,这种媒介使用动机的偏差令人担忧。另外,目前新媒体环境缺乏自律、缺乏监管、各种信息泛滥,会给大学生带来潜在的危害。再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多元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在给人体生活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个体带来危机。可以说网络媒介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拓宽大学生知识视野眼界的同时,其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

1.媒介依赖过度

“微时代”下,微媒体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目前微媒体媒介产品种类繁多,各种不同的手机APP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当下“00后”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媒介是智能手机媒介。由于网络发达,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上网,特别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新生,离开家长的约束,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加上网络新鲜的内容对大学生形成强大吸引力。如果放松对自身的管理,缺乏自律性,在强大的手机媒介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最后荒废学业[8]。可以说微媒体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逐渐使部分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形成惰性,如果网络占用大学生大量的时间,学习时间则大大缩减,则势必会影响到学业的完成。由于可以运用智能手机上网,学生在课堂上常常用其查找教师提问的问题答案,长此以往,会影响大学生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

2.媒介动机偏差

目前大学生已经对网络媒介形成一定的依赖性,并已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大学生使用新媒介进行娱乐活动可以缓解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放松身心,但是大学生对新媒介运用的娱乐化倾向已经过度。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目的仅仅出于本身的娱乐需求,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购、刷短视频、玩网络游戏等休闲娱乐上。面对新媒介的知识检索、国内外重大新闻传播、新知识学习等方面的功能,一些大学生运用得很少,浪费了新媒介的很多重要功能。

大学生对媒介信息利用存在偏差,势必导致利用媒介为个人成才提供信息服务意识缺失,浪费丰富的媒介信息学习资源,不能有效运用各种媒介制作工具,使用媒介仅仅是为了休闲娱乐,缺少对所学专业知识、时事政治、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可以说使用媒介动机存在偏差,影响到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

3.媒介素养缺失

目前,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中,一些媒介为追逐利益,有时会失去良知,道德失准。网络虚拟世界,每每可见欺骗、敲诈、攻击等[9]。对大学生而言,虽然对媒介信息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学生心智和思想还不太成熟、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导致一些大学生难以把握媒介信息的是非标准,导致对媒介的认知和运用缺乏一定的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大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各种学习信息,但由于一些学生缺乏网络媒介素养,面对给大学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新媒介海量的信息,直接抄袭,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违反学术规范,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在虚拟网络中,发表不恰当的言论,攻击别人。

4.媒介文化冲击

“微时代”下,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信息的交流和获得变得更加快捷,大学生在网络运用过程中必然接触到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中,不乏腐朽价值观念和负面社会思潮。就大学生而言,新鲜感和好奇心易使他们好奇并盲从。不稳定的价值观,使一些大学生不知所措,处于迷茫之中。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变革的时代,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很容易引发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思考,学生有问题找“度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络媒介涵盖大量多元化元素,可以从事件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不少学生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党课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但某些学生受到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信息的诱惑,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对策思考

媒体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们的媒介素养,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素养直接影响到国民的基本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的年轻一代群体,作为年轻一代群体,与新媒介有着频繁的接触和互动,是新媒介的主流群体之一,是未来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10]。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表现,从五个层面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1.媒介素养思想引领

目前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媒介的运用存在一些误区,因此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进行教育显得非常有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起到“思想导航”的作用,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从个体行为层面提出大学生在媒介运用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准则。在是非问题上,要坚持党的领导,要有爱国情怀,也不要在网络发布攻击他人的过激言论,做到团结友善,诚信待人。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时刻牢记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在媒介运用过程中要与人为善,和谐为贵,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在纷繁复杂的虚拟世界里把握正确的方向。

2.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目前媒介缺乏有效的监管及大学生的网络抄袭、甚至网络攻击等不良行为,为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一是针对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的行为,例如攻击政府网站、盗取核心数据、发布反动言论等,通过国家安全法、刑法等法律对惩罚网络犯罪行为。二是出台信息安全法保护电子版权、公民的个人隐私等。三是针对目前媒介信息发布缺乏监管情况,出台相关的媒体发布信息的许可性条款,净化网络资源,还网络一片净土,避免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里迷失自我。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法律,规范网络行为,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良好媒介素养的形成。

3.媒介素养能力培育

媒介素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育成效取决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目前而言,大学里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短腿,除了从事新闻传媒的教师以外,一些教师特别一些高校辅导员是没有经过媒体传播方面的系统专门化学习和训练,可以说大学生的媒介知识方面的学习大多靠摸索得来,目前缺失具备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因为高校媒介是高校政治思想传播的主要窗口,加强媒介素养师资建设迫在眉睫,一是主管高校思想政治的领导要非常重视,二是多渠道多途径进行高校媒介素养师资培养,可以通过到传媒高校进行进修深造、新闻传媒教师开办讲座、集体研讨等方式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思想过硬、媒介素质过硬的教师。

除了培养媒介素养专职教师以外,大学还要开发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除了新闻传媒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可以采用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形势与政策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等可以融入媒介素养相关知识,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4.媒介素养平台打造

大学生活通过学生组织进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动,学校的各种如学生会、学联、记者团、艺术团等组织都和媒介息息相关,可以说通过媒介活动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形成提供了平台,学校的校报、网站、校园广播、学校及院部的微信公众号等为学生的媒介素养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媒介素养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广告、摄影摄像、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及维护等相关工作。媒介素养作为高校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学校应该努力整合媒介素养平台,构建媒介素养培养实践机制,整合学校与社会媒体有效资源,与红色教育基地、时代楷模人物等形成良性的媒介互动,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价值观。

5.媒介素养批判精神培育

通过思想的引领、政府立法、能力培养、创建平台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但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还要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特别要具有批判精神。甄别就是要通过信息的现象看到信息的本质。大学生要有过硬的本领,能迅速准确地判断信息。除了具有甄别能力外,媒介素养的提高还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质疑批判精神,学会运用媒介素养能力独立思考,在网络上不能人亦云、随波逐流。还要求大学生具有自律精神,面对各种诱惑有一定的控制力,时刻提醒自己,努力通过媒介素养的提高,学好专业本领,履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宋璨璨,俞晓红.“微时代”红学的传播与接受谈略[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69.

[2]王军.论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和阅读素养的融合教育推广[J].传媒观察,2019(6):85-86.

[3]岳宇君,王娟.微媒体时代大学、职院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调查与培育[J].情报探索,2019(6):48.

[4]郭颖茜,刘樱,程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9):25.

[5]黄鑫.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实证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8:14.

[6]张欣然.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路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7]张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施途径[J].视听,2018(11):229-230.

[8]周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记者,2018(35):29.

[9]孙夏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闻采编,2019(1):58.

[10]殷志,谭军红,王莉芬,刘升学,罗筑华.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体素养培育和提升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5):19.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1050011Y);江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19SJZDA033);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重点项目(18FYHZD014);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KJ201805);连云港市第五期“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资助。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微时代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微美学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