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019-12-25 01:24于水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于水根

【摘要】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首先分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最后分析出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初期,也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最好时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以情入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综合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偏离主题

数学与生活之间息息相关,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但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一旦偏离了中心,就是偏离了主题.[1]例如,现在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的故事等,结果导致学生被故事所吸引,而忽视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教师偏离了数学教学的中心思想,学生也偏离了学习数学的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在数学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在发现自己无限的可能性.因此,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存在的规律,培养学生专注于问题解决的能力.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教学的本身知识相结合,否则就不能引出问题.从而使学生不能思考问题,没有思维想象的能力.

(二)脱离学生

在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还要把数学问题转化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理解并且把握住数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要以生活中学生常见的问题为主,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由于现在的教育大部分以物质意义为中心,从而使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与情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在寻找数学知识文化的同时,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时带入数学存在的真正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设定不同的学习情境,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喜爱程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接受情境设计.这样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会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望,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想要去解决问题的习惯.再次,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选取的生活中例子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将数学带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学习数学知识.[2]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知道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最后,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要具有挑战性.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最大可能地激发自己的数学思维.这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并享受完成挑战后的满足感.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从而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时,首先,教师要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起源.人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都起源于生活.目前学生的大多数问题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总结生活中丰富的知识,从而为学生创设更好的问题情境.其次,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不一定能够直接发现问题.因为要经过情境的逐渐展示一层层来突出主题.因此,教师要展现出与问题有关的知识背景,再叙述背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现象存在的冲突,然后再叙述有效的解决策略,最后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经常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思考以及求知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要有目的性,这是教师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之一.

(一)生活的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基础.[3]例如,在“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板块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一个更深的印象,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直观地让学生去认知这个图形的形状.像长方形,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桌的表面,告诉学生这就是长方形等.并且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长方形的事物.这样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指引学生进入到生活熟悉的情境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生活的另一面,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

(二)故事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每天的生活与童话故事或者动画片分不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共同特征,在课堂上教学时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讲一个有关的故事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倍.教师可以问学生“动物园里面有两只老虎、四只狮子、八只羚羊,你们猜一猜狮子比老虎多几只呢?”,这时学生肯定回答“两只”,教师可以接着问“狮子比老虎多两只,那狮子是老虎的几倍呢?”学生就答不出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入这节课的知识点,那就是对倍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倍的含义.对学生说道:“假设两只老虎为一个整体,那么四只狮子就是两个整体,那狮子整体上比老虎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是两只老虎,所以说狮子是老虎的两倍.”这样反复地拿故事为学生举例说明,学生立刻就懂了倍的意义.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游戏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都爱玩游戏,教师围绕游戏来创设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鸡兔同笼”这一教学板块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之一.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鸡兔同笼的概念,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一个小游戏.男生一人为一组是鸡,女生两人为一组是兔.教师可以提问:“地面上一共有28只脚,请问有几只鸡和几只兔子?”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份开始排序,再进行查数,这样就可以正确地推算出一共有十名女生等于五只兔子,四名男生等于四只鸡.在这样有趣的氛围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还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接受数学,学习数学.通过游戏的方式,既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对学生的学習效果有了很大的帮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学习.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开始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还为学生的以后人生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水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9):145.

[2]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62.

[3]郑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教育探索,2005(7):74.

[4]吉智深.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的理解、编写与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3):63-67.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