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增值收益的政策建议

2019-12-25 16:10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农地成都市农村土地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农村土地流转关系着“三农”稳定与国计民生,仅从农业用地概念入手,忽视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集体建设用地,就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我国的城镇化问题也将陷入困境。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增值收益目标,应当分清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增值收益工作的主次矛盾,层层推进,推动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本文认为,推进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增值收益的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弥补农地制度体系漏洞,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聚焦农地流转市场的分配体系,释放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力量;着力创优休闲农业,形成经济生态圈;规范流转主体行为,推进农地流转增值收益等,以下将详述各重点的内涵和要义。

一、弥补农地制度体系漏洞,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

四川省人均耕地仅1.21亩,人多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我国试点土地流转的区域之一,土地流转率在26.5%左右,低于全国30.0%的评价水平。只有建立统一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置全国性统一机构对土地利益进行协调,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利益分配,用法律来保证土地增值—农民增收—产业升级这一利益链条,同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农地产权交易的公开、公正、规范进行,使农民的生活、工作不受侵犯,才能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统筹发展城乡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这是推动社会效率提升的要求,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明晰成都市农地权利的内容,充分给农地主体做出选择的机会。即农民是行使农地职能的主体,他们有维持长期稳定的农地承包关系的愿望和动机,稳定的生产关系有助于减少农地浪费和农药激素的滥用,保护当地农民享有农地的发展性权益,让成都市农地使用权更加实惠,利于成都市长期的农地流转增值收益,对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聚焦农地流转市场的分配体系,释放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力量

聚焦农地流转市场的分配体系。鉴于成都市现行的收益分配方式主要靠协商,分配比例多而农地评估还处于“三无”状态,使相关分配度量难以把握,流转过程中会产生较多沉没成本。因此,建立有效的符合成都市实情兼具独立性和营利性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这具有营利为目的完全市场化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构建论证模型,概算科学合理的出资额和分配标准的方法并赋予这一中介机构一定的优先受让权。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具有较大的风险,在遇到自然灾害农户经营受损时,很容易导致抵押农户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失去农地承包经营权,这一不足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来弥补。

完善新型职业经理人的培育体系,释放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力量。改善新型职业经理人的培育路径,要从培育的第一步就开始做好统筹规划,并制订完善的培育计划,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成都市急需建全市场化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人才流通平台,协助部门间协作配合,避免盲目地各自为战,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有效地降低资源的浪费。成都市的农地经营的主体也可以继续壮大对该团队建设,成都市政府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对这些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组织培训与评估管理。此外,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每年国家政策的要求,及时地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体系做出调整,保证农民培育的时效性。

三、着力创优休闲农业,形成经济生态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站在国家全局发展战略角度提出的重要举措,其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休闲农业作为乡村产业兴旺的一条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已经超越产业发展而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现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促进成都市的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增长点,是成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拓宽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空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要顺应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促进乡村休闲相关产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成都已经形成了“旅游+农业”“文化+农业”“服务+农业”“互联网+农业”“双创+农业”“生态+农业”等六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附加值,又不断升级休闲农业,促进城乡互动发展。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色生态价值观理念,发展绿色生态乡村,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重视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增强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活力。乡村曾经是中国文化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家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要用现代的、灵活的、市场的形式和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让乡村文化保护与乡村文化产业培育相得益彰。

四、规范流转主体行为,推进农地流转增值收益

目前,全国各地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象已经比较普遍,流转过程中的问题、矛盾和利益关系也逐步显现出来。成都市政府应当结合实情制定出一些具体措施来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同时做好登记、备案和纠纷处理等工作。健全和完善农地流转监管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坚决予以查处,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对地方政府本身的行为也要进行规范和监督。中央多次强调农地流转应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但有些地方政府以执行中央政策“引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为幌子,随意变更甚至撤销农户的承包合同,甚至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自愿原则也没有很好贯彻,有些地方政府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强制推行农地流转,严重违背了农民意愿。要设立权力约束机制,规范政府本身的行为,同时要设立反馈机制,农民发现违规行为可以随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乡村要发展不能仅靠外部供给,而应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禀赋,盘活乡村各种发展资源,提高农牧民主体地位,整合乡村发展的内外力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制度、市场、创新、监管”不仅是新内生发展理论的核心,也是我国实践本土化探索的经典成果,是在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基础上,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的关键,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及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借鉴的作用。

猜你喜欢
农地成都市农村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