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有广 张征
摘 要:分析了大学生农村义务支教活动存在的支教与实习难以平衡、支教形式单一、支教时间短、支教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探索了师范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义务支教机制。
关键词:师范生;“线上、线下”相结合;支教机制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0-013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652.4 文献标志码:A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目前大学生农村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
1.1 支教质量与实习效果难以平衡
为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紧缺、高师院校实习困难的问题,多家师范院校采取实习支教的实践教学方式,但在全部顶岗实习或部分顶岗实习上存在争议。有些学校师资紧缺,就全部顶岗实习,让实习生大量上课,有的每周甚至超过20课时。有些学校则部分顶岗,只把无人能上的课交给实习生,造成实习生课时过少。
顶岗实习基本没有高师院校指导老师给实习生把关,同时支教学校师资水平不高,无力指导实习生备课和授课,因此教学质量只能取决于实习生个人水平。这样的支教(实习)状态,造成师范生支教质量和实习效果都难以保证[1]。
1.2 支教形式单一
许多高校大学生一般采取住校面授支教的形式,这对实习校师生有切实的影响。无论是知识体系、能力水平,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对实习校的师生有不小触动,利于锻炼大学生的教学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但全程面授也带来学校管理、人身安全、经费支出等衍生问题。
有的师范院校采取线上支教的方式。这种方式借助互联网、微信、QQ等媒介为支教学校提供大量教学内容和技术指导,形式新颖、活泼、信息量大,但难以避免人机对话、硬件条件限制、缺少情感等问题。
1.3 支教持续时间问题
目前,国家和学校政策大都将支教时间定为1年或半年,有的学校支教时间更短,这无疑产生了资源浪费的问题。支教大学生刚刚适应环境,找到从教的感觉,就将离开支教学校。支教学校师生刚刚与实习支教老师建立感情,就面临分离。
这种支教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非连续性。每一批次支教大学生的离开,经常把刚刚建立起来的学习秩序和学习状态打乱。这种情况下,单次支教效果难以持续,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巨大的损失[2]。
2 探索农村支教的可能形式
2.1 建立高校主导、互利共赢的大学生农村支教长效机制
要解决大学生支教时间短、方式单一、实习与支教难以平衡的问题,就应努力找出与支教地区学校长期合作、惠及當地薄弱学校、方式多样灵活、学科覆盖面广、切实解决大学生见习实习问题的长效机制。
这种机制要求师范大学提供政策支持,包括指导教师配备、实习支教经费支持、支教学生的学分认定、评优评先政策的支持等。还需要支教地地方政府与学校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比如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食宿条件、长期合作意向和规划、对大学生的接纳和配合等。
高师院校、支教地政府和学校应把支教活动当成一项长期稳定事业做下去,在支教工作延续中解决各种问题,平衡高师院校师资培养和支教地学校教学水平提升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兼顾。
2.2 “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大学生支教方式
考虑到农村支教活动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应探索对大学生和支教地学校互利共赢的支教方式。如果支教活动全部采用面授方式,对大学教学管理、学分认定、学生培养质量都有一定的冲击,支教学校也有一定的管理压力。如果全部采用网上授课,势必会削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
应探索以面授为主、互联网授课为辅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支教方式。采取每2周1次面授,结合随时线上辅导,最大程度解决双方的难题。
在以面授为主的支教时,选取文科、理科、艺术、体育、外语等专业的大学生,以学识、朝气、热情影响感染支教地师生。面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知识的美好并体会艺术、体育、外语的魅力,这是最直接的影响。支教地学生渴望把学科开全,渴望能上音乐、美术、体育、外语、朗读等课程,而不只是形式单一的语文、数学等科目。
受到学科特质、地域限制、经费管理等因素影响,支教学生不能时时在支教学校,可以把一些不便于在当地演示的实验、艺术活动、辅助资料、拓展知识等做成微课或视频课发给支教地,或者刻录成光盘送给支教学校,将面授与线上指导答疑穿插进行。
2.3 保障支教大学生质量
安排专门的教法老师指导,选择品学兼优、有奉献意识的高年级师范生从事支教工作。将支教队伍发展成社会实践小组或创新团队,学生进入团队可以抵顶创新学分甚至抵顶实习。团队有吐故纳新机制,要一直保有大三大四各学科学生,尤其要有艺术、体育和外语专业的学生,以弥补农村小学艺术和体育等专业师资不足的短板。
首先,应考察参与选拔的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支教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具备良好的品质,患得患失、不能吃苦、没有奉献意识的学生是不适合的。其次,选择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能过硬、有提高潜力的学生。再次,由高校教育专业教师在每周固定时间对考核通过者进行教学设计、试讲、课外辅导等培训,保证支教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在每年毕业前夕,应选拔下一批在校大学生来替换即将毕业的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队伍补充机制,保证支教团队的质量和数量。
2.4 打造乡村教育持续服务机制
支教学生通过到乡村学校面授,发现支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问题,通过深入学习解决相关问题。支教学校师生通过网络连接将教研教学问题实时反馈给高校学生,高校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去查资料、找方案,联系各专业学生去解决具体问题,请教高校教师去帮助解决教学和教研难题。这种机制真正将高校智力资源与支教学校共享,实现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3 结束语
师范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义务支教机制,是一种高校主导、互利共赢的支教机制,可以解决支教时间、支教方式、支教质量等问题。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义务支教机制能够切实改善目前支教活动的不足,加强高师院校和农村基础教育的联系,让高师院校真正助力农村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弓青峰,任丽婵.实习支教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9-11.
[2]冯晓星,刘敏.顶岗支教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8(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