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敏,韩丹丹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在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新媒体时代,传播迅速、信息丰富的网络学习交流模式成为高职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各种网络信贷、电子商务、网络犯罪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时,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医务工作者面临越来越多因医疗卫生行为产生的法律风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就要求高校在新媒体时代创新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机制,改进法制教育内容,引导高职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为从事医疗卫生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评价等显示,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进入大学校园后视野的拓展和知识的积累,高职医学生整体对法律权威有敬畏感,对我国法治实践认同感较强,能积极关注并参与高校法治实践,对依法治国充满信心。同时,高职医学生也关注自身的合法权益,愿意通过正当、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且学生群体占比最大。经调查显示,高职医学生获得法律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来自课堂学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获取法律知识已成为仅次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此外,电视媒体、家庭教育等也是高职医学生法律知识的来源。
目前高职医学生的法律需求与实际法律水平不匹配,应用法律知识指导学习生活的实践能力不强[1]。部分高职医学生关注国家法治建设,关心时政热点,了解部分法律常识,合法维权意识较强,能够主动通过互联网、专业教师等寻求法律帮助。但他们面对学习、社会实践以及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普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解释和运用能力不够,导致了学而不知何意,知而不懂何为的现象。
高职医学生能意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对卫生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通过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来提高自身法律素养,规范自身医疗卫生行为的愿望强烈。但是,通过对高职医学生法律相关课程学习前后了解发现,高职医学生学习效果整体较差,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体系基本内容掌握程度不高,难以对卫生法律行为进行准确判断和分析。
高职医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自觉性。同时,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辨别是非能力较差。遇到问题习惯咨询网络、依赖网络,在互联网上找解决之道。这使他们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放松自我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约束。
目前,某些高职院校在医学生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轻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法制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卫生法学相关课程仅面向部分医学专业开设,并未普遍开设。在课程时间上一般开设在低年级,而具有更多法律需求的高年级学生并没有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普遍采用单一灌输的授课方式,典型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等因为课时限制而不能进行,淡化了教育的实效性。在专业教师团队方面,法律基础课程大多由德育课程教师兼任,有些教师法律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没有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种现状既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虽然我国目前有相应的立法规定,但在新媒体监管的执法落实方面仍有所欠缺,造成新媒体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高职医学生无法判明信息真伪、合法与否,容易受到侵害,如当前出现的校园贷、网络诈骗等问题,给高职医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带来了诸多影响。而监管部门由于主客观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法律监管,网络文化中的不利一面容易导致学生权益受侵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加强对法律知识内在价值的宣传,树立法治保护意识,让医学生了解网络法律知识的同时熟练运用法律制度,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损害,在学会学以致用的同时应成为网络规范的宣传者。提高高职医学生自身守法意识,在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运用法律规范来约束自身的网络行为,坚持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抵制不法网络行为。
一是建立科学、实用的卫生法律教育课程体系。以专业为导向,侧重于教授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学生遵守职业法律规范,判断职业违法行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结合医药卫生领域新事物,如医学美容技术、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等引起的法律问题。二是分阶段安排法治教育内容。高职医学生在校学时较短,专业课学习任务较重,应注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融入法制教育。在校期间加强校纪校规、卫生基础法律知识、人身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等学习,实习中加强合同法、劳动法、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
一方面,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如运用校园网站进行普法宣传,包括宪法等基本法律法规、卫生法律法规、互联网相关法律条文及与高职学生相关的案例、社会热点问题等。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微社交”媒介,拍摄法治视频或者公益宣传片,将法治文化与流行元素相结,使用医学生乐于接受的途径渗透法治理念。另一方面,转变纯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的图像、视频及与音频相结合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理论教学,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加形象化[2]。通过微课、网络选修课、慕课、网络直播等形式,运用广泛的新媒体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法制教育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积极举办各类法律知识竞赛、情景剧、法治短视频等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治意识。
在全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形成以思政专业教师为主,校内外专家、辅导员相结合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聘请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校外卫生法专家、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内授课,尤其是针对高职医学生兴趣最为浓厚的医疗纠纷处理、具体卫生法律法规的运用等内容,通过对医疗卫生实践中的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