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养为本”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19-12-23 07:15董海
化学教与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化学

董海

摘要:化学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依据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结合课程内容等确定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创设学习情境,由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生成学习任务,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并运用化学学科特征思维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多元有效评价,可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2-002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2.008

普通高中化學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积极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师也应顺应这一趋势,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面从“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的具体运用及模式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素养为本”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是课堂教学的5个基本要素。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根据目标创设真实情境,来引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根据情境生成教学任务,通过任务引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通过组织具有学科特质的多样化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活动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把评价融于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评价激励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上述五个基本要素功能各异、互相影响、环环相扣,都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基于以上理念整体架构“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见图1)。

二、“素养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1.教学设计(见表1)

2.设计思路(见图2)

3.板块设计

【板块1】感受中和反应的发生。

【板块2】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

【板块3】感受中和反应的应用。

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见图3。【板块1】对应的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板块2】对应的核心素养是“微观探析”,【板块3】以解释含A1(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中和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应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从板块递进关系来看,从宏观现象进入到微观本质,体现了化学的学科逻辑,板块1、2、3中都有相应的符号表征,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特有的“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

三、“素养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应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初中化学课程内容,考虑学生的经验基础,对一节课的结构、任务和活动进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加以制定。

特别要注意知识、能力与素养目标的整合,关键在于通过化学知识的建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案例中的3个目标,分别是在“探究酸碱能否反应”“中和反应的本质”“中和反应的运用”等相关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新颖且有价值,尽可能联系当地的社会实际和贴近学生的生活。真实的问题情境是生活世界与化学世界、文字符号与化学事实、核心知识与学科思维的有效链接。案例中“分别品尝蘸醋前后的皮蛋”“实验探究酸碱能否反应”“含Al(OH),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等情境,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平台。

3.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基础和需求,把化学学习内容设计为具体的化学学习任务(问题或问题链)。尤其要注意依据探究的核心要素和探究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对核心任务(问题)进行合理分解,设计子任务(或子问题);注重问题的驱动性,问题关联体现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和探究活动的思维架构。

学习内容一般比较抽象,学习任务则较为具体,具体的任务比抽象的内容更易于操作;相同的知识内容可以设计为不同的学习任务,正是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为教师实现教学的多样与创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案例中针对本节课“中和反应的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中和反应的运用”等学习内容,设计了4项学习任务,有些学习任务又由多个层层递进的问题组成,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和驱动学生的思考,在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中建构相关知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4.开展具有学科特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求知不是静坐、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实践、体验、感悟的主动建构,离开了个体的体悟,知识就无法转化为素养。学习活动要多样化,可以采用教材或学习资料阅读、质疑、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学习成果展示等形式,围绕某个问题的探究、某项任务的完成来设计、组织。特别要注重设计与组织两类活动,即实验类活动和科学思维活动。通过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去解决相关问题,一定会有效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5.实施评价一定要围绕核心概念、学科思想与观念、学科思维方式的建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来进行学习评价,同时要关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使学习评价与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设计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

案例中每一个学习目标都有相对应的学习评价,围绕“中和反应的定义(化学核心概念一化学反应分类)”“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及实际应用(化学学科思想与观念一微粒观、价值观)”“判断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学科思维方式一证据与推理)”“判断无明显变化的化学反应发生的一般模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内容的建构来进行学习评价。同时也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如积极思考的意识、表达交流的能力、实验操作与解释结果的技能、与同伴合作的能力等。

“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对初中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培养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提出有效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未来更大的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奇妙的化学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