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毕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应急救护,是指在面对突发的危急重症、意外伤害、自然灾难等,充分利用现场条件以及相应的急救技术减轻受伤程度、挽救伤者生命。通过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救护概念与技能,使“第一目击者”逐步成为社会公众急救的重要力量。为了应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突发事件和意外伤亡频发的社会现状,国家高度重视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5号),指出要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动应急救护工作。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河南省红十字会联合河南省教育厅自2013年连续举办六届“博爱中原、文明河南”红十字知识与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参赛院校广泛,社会影响非凡,对于普及公众急救知识、提高应急救护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校连续参加第五届和第六届应急救护技能比赛,分别取得单项应急救护技能二等奖、团体二等奖,并在校内、外引起推广学习应急救护技术的热潮。
据搜狐网2016年4月统计,我国每年因为心脏病猝死的约54万人,而在这个心源性猝死率居高不下的背后,我国当前心源性猝死的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超过10%,而纵观美国、德国等其院外抢救成功率已超过30%。虽然我国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约1 000万,但普及率也仅有1%,新加坡为1∶5,而美国则有1/3的人口接受过院外急救培训[1]。我国的近邻日本,中学生紧急救助培训率高达92%[2]。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院前应急救护技术的普及远低于国际水平,而在国内院前急救培训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区域性差异。调查显示,我国仅七成左右的公众对急救知识有部分了解,约两成对急救知识完全不了解;大学生中参加过急救培训的不超过三成,能准确知道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的也不过两成,众多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及技能缺乏,九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需要急救技能培训。
面对日益高发的突发事件与总体相对薄弱的急救技术培训现状,我国相关部门相当重视急救培训工作的开展,不少高校已经开设急救培训课程,如上海同济大学和急救中心联合9所高校开设了急救选修课,广州暨南大学联合其他高校开展了急救知识的普及。我省已有部分院校在急救培训道路中迈出了坚实一步,2013年河南理工大学成立应急救援研究所(应急志愿者管理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火灾消防、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
与附属医院急诊科合作,学校遴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急救培训的主讲教师,定期到临床一线参与实践锻炼,外出参加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基础生命支持培训(项目组成员周毕军2017年经过培训已经获得国际认证的BLS急救资质证书),争取机会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各项急救比赛,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救护力的整体水平。
专业课选修课模块增加急诊与应急救护技术选修课,如急救实用技术、创伤医学和危重病急救医学。急救实用技术和创伤医学两门课程已经在我校2016、2017级临床医学系中开设。
我国在应急救护培训上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教材、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考试、考核方法。课题组成员周毕军等在2012年主持“面向公众的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项目已经完结(2012年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Wjlx12039),初步构建了院前急救课程体系,现需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
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选拔热心公益、热衷急救的学生组成救护队,校内强化实训技能,校外参与院前救护。
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等,由团队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义诊及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不断扩大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领域。
联系当地红十字会、消防支队等急救机构,开展公众急救培训。带领学生救护队深入中、小学校,社区,厂矿企业,宣传急救知识、培训急救技能,逐步提升公众急救意识,提高公众急救技能,从而提高公众在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为纲领,制定各项赛事参赛的活动方案及细则。借助每年一届的河南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和全国高职临床医学技能大赛,走出校园,逐步参与附属医院的院前急救见习、南阳市红十字会的相关活动,深入南阳市中小学、高校开展公众急救培训,服务社会。
对于社会公众院前急救培训,我们也做了一定的探索,2012年做了“面向公众的院前急救培训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借助南阳举办全国农运会,开设了志愿者(1 000余人)急救知识培训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7年我们又做了“医学生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功能的探索与实施”研究,进一步在高职院校推广普及院前急救理念和应急救护技能,在在校大学生中掀起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潮。2018年8月应南阳卷烟厂的邀请,对该厂职工100余名进行了应急安全救护培训,引发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校连续参加第五届和第六届应急救护技能比赛,分别取得单项应急救护技能二等奖、团体二等奖,并在校内、外引起推广学习应急救护技术的热潮。我校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分别参加了第一、第二届全国高职临床技能操作大赛,分别取得团体二、三等奖。以此热潮为契机,我校临床医学系成立了实训部,并增设了急诊与应急救护技术选修课(2/3学时为实训课),共有3个班,254人参加学习,学生到课率高,训练认真积极。自2017年起,每年5月临床系均举行心肺复苏术推广活动,受益者达500余人次。很多学生自愿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三分提高,七分普及”即为我国急诊医学的重要方针之一。其含义就是指我们要以三分的力量关注急诊医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以七分的努力向广大群众普及初步急救知识[3]。我国在公众的院前急救培训上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教材,没有统一的考试、考核方法[4],如何有效地开展院前急救培训工作,并做到长期持续性发展是诸多高校、也是各级卫生部门乃至国家都应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随着培训学员的实践运用,我们需深入临床急救一线,深入企业单位调研,了解急救工作状况,以全面、客观评价改革成效。依据反馈的信息,扬长避短,促使改革方案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在公众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方面与国际差距明显,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本项目组所在学校拥有丰富的师资、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使命,是推动医疗急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5]。在我国“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政策指引下,借助每年一届的河南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和全国高职临床医学技能大赛,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联系“河南人人紧急救助技能培训联盟”和南阳市红十字会,进行“以赛促学 提高医学生应急救护技能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研究,因地制宜,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尤其是河南省省情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引领学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苦练急救技能,培训社会公众,进而拯救更多生命。以赛促学,提高医学生应急救护技能,目标明确,实用性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社会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