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优劣势及对策

2019-12-23 05:46吴岸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师资卫生职业院校

吴岸晶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 086万,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 003万,占总人口的10.8%;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4万个,比上年增长20.7%,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5万个,比上年增长34.6%,互助型养老服务机构7.6万个,比上年增长22.6%;全国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比上年增长8.9%,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322.9万张。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和养老服务机构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照护问题日益突显。在提倡“健康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明确指出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为保障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就需要大量全科医学、老年医学、老年保健护理等专业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力资源非常缺乏。在这一形势下,国家鼓励医学类院校设置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和老年服务管理相关专业。卫生类职业院校应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成为培养老年服务人才的重要基地。

卫生类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更加注重传统专业人才培养,如护理、药学、检验、康复等。而重点为老龄化社会服务的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从专业角度而言,在其最初设立时是归属于管理专业,并非传统的卫生类专业,最早是开设于民政、管理类学院,而非卫生类职业院校。早期开设此专业的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发现,缺乏医学类专业(如护理、康复)知识的学生在整体知识结构上是不完整的,也无法满足岗位工作要求。为了进一步完善该专业办学,非卫生类职业院校陆续开设了医学相关课程,引入相关师资,建设相关技能实训室等,这些均说明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医学课程的重要性。

1 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优势

医养结合背景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既需要掌握管理知识,也需要具备大量的医学知识[1]。在养老服务项目需求程度排列中,医疗保健、生活照料、身体锻炼等与医学相关的项目需求排前三位[2]。有研究者认为,老年学概论、基础医学、老年心理学、基础护理学等均为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而老年人的生活护理、疾病预防康复与训练、心理卫生评估等则属于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其他研究者认为,老年精神心理护理与服务也应当受到相应重视[4]。涉及以上知识和技能的卫生类学科,在所有卫生类职业院校中均有开设。甚至还有些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专门化方向、养老护理员培训等课程。因此,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无论在师资、专业底蕴、教学条件方面,还是实训场所、实习基地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劣势

作为管理类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还开设了许多非卫生类课程,例如社会工作、小组工作、个案工作、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等社工类课程,老年服务项目管理、养老机构文书处理、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老年政策与法规等管理类课程,学校还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开设了如老年用品营销、老年文化教育、行政文秘[5]等特色课程。对于开设这样一个专业,卫生类职业院校要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社工类和管理类师资

卫生类职业院校原本可能没有社工类和管理类教师。尽管卫生类职业院校可能已开设护理管理一类课程,但其师资要求与养老课程教学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有些院校聘请行业专家负责此类课程教学,但行业专家或能手的教学能力良莠不齐[6],教学素质和能力得不到保证。

2.2 专业教师缺乏养老机构工作经验

无论是临床、康复还是护理等专业教师,其原来的专业实践以临床工作为主,主要学习及工作场所为医院相关科室,缺乏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的经验。其他教师对该专业的认识也同样存在不全面的现象[4],不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岗位及服务范围,不了解养老市场人才需求,易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误导学生。

2.3 学生实习内容与场所模糊

学生的实习过程是对所学核心课程及要求掌握的核心技能的反复实践过程,因此,实习场所尤为重要。卫生类职业院校各传统专业学生均在医院不同科室实习,有些专业还有严格的实习时间及医院等级要求,而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往往也有丰富的实习带教经验。但对于针对养老产业而设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既掌握护理、康复等医学知识与技能,又具备管理等能力。所以,为满足该专业学生实习要求,学校一定要与养老机构合作,增加医院以外的实习点。如果让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到医院实习,则有可能造成实习医院因不了解该专业而将其与护理专业混淆。如果让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到养老机构实习,一方面,以目前国内多家大型养老机构对实习生实习岗位的安排来看,由于企业自身岗位不全——例如缺乏康复科或社工部,学生实习时大多开展老年介护工作,在康复、管理等岗位实习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另一方面,由于养老机构部分岗位工作人员存在工作忙、学历低、教学能力薄弱等情况,实习带教效果不佳,造成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与机构岗位要求不吻合的局面[7]。

3 对策

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开展师资培训。对于重要的专业课程教师,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或直接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加入学校教师团队,选派有意愿的校内教师到养老机构挂职锻炼,从内部选拔,培养师资[8]。对于一些隶属于综合性职业学院的卫生类二级学院,可以在学院大范围内跨专业学院征集师资,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与开设同类专业的兄弟学院以“互聘互兼”教师方式,实现人才共享[9]。加强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培养,选派有潜力的致力于养老人才培养的教师到养老事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甚至攻读相关学位,提高团队的专业教学能力[10]。同时对养老机构的兼职教师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对全校教师开展现代养老相关宣传,让他们认识到目前社会对养老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现代养老服务岗位工作特点,从而使其改变陈旧观念,正确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积极参加与老年人相关的课程教学研讨会。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增设一些与老年人相关的选修课,如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老年人营养与保健、老年人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等,让学生接触老年人相关知识及老年人生活需求,了解社会对养老事业的重视情况,为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奠定课程基础。

构建“医院+养老企业”的联合实习模式,对专业课程如老年护理、老年康复等教学,可安排在医院相应科室完成,其他养老照护与管理课程教学则在养老企业完成[1]。一方面,学院可以继续利用原有的医院资源,保证传统专业实习教学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解决养老企业实习师资不足的问题,避免学生不能按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实习的情况发生。

构建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有条件的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11]。深度合作包括师资培养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建设与开发、教材选择和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开展学科横向科研、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这样可以增强企业责任感,促进企业师资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猜你喜欢
师资卫生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智取红领巾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卫生歌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