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培养养老专业人才的困境分析

2019-12-23 05:46吕绍玖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养老实训

吕绍玖 ,李 彭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9;2.六安市中医院,安徽 六安 237000)

当前,老龄化程度加深已成为我国社会要直面的长期问题,我国老龄化除了基数大、增速快、分布不均之外,还表现出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特点。20世纪末,在国家养老政策的引导下,虽然全国开设养老类专业的院校逐步增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明显加大,但人才短缺的整体格局并没有改变,特别是养老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与加快发展中国养老产业的要求和当前社会对养老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分析当前我国以中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探索加快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1 一线养老服务人员“三低三高”现象突出,降低了养老专业吸引力

目前,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和老龄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的现实下,养老服务人才市场却没能及时形成。“收入待遇低、学历水平低、社会地位低,年龄偏高、职业风险高、流动性高”的现象,使其职业魅力锐减,致使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缺乏的现实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于2000年我国才开始老年服务和管理相关专业的首批高专、高职教育试点,之后有63所院校相继开设了老年服务、管理等专业,但专业开设不仅多集中在中、高等院校,以职业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而且专业范围相对狭窄,并且这类院校仅占高职院校总数的5%,培养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1]。基于以上事实,即便在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院校,专业报考率、报到率也不高,报到后转专业学生数更是居高不下。学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养老机构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精准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社情差异,落后地区与东部发达城市的养老机构在管理水平上差异较大,专业化水平差异明显。当前,全国养老机构管理人员12万余人,养老服务人才成了当前国内最抢手的人力资源之一,而越是市场化经营程度高的养老机构越需要有经验、会管理的高级人才。针对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有限,培训较少,专业化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市场需求,大多数培养养老人才的院校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面向养老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培养紧缺型的养老护理员或管理人员。然而,伴随着社会和健康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养老从服务业发展成为产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养老产业作为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服务产业,老年人的需求也开始从包括照护、康复、医疗、卫生,延伸到包括老年用品、文化娱乐、金融保险和家政等方面的服务。所以,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面向整个养老产业。另外,公办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人员配置有限;而民营养老机构人员待遇福利等多在摸索中,专业人才不愿意去,养老机构招聘不到好的养老管理、经营、服务人才,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其他专业人才甚至临时工来替代,而其往往不适应现代养老及其养老机构经营管理和产业服务的要求,造成机构无法盈利,甚至倒闭。

3 养老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短板

20世纪90年代,一些高职院校结合市场调研和需求,试图开办老年服务相关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自此开始起步,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缺乏和人才引进困难成为这些院校开设该类专业面临的难题。截至目前,国内也只有少数高校开展了老年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但招收名额相当有限。在家政服务、社区康复、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等相关养老服务专业相继开办后,专业建设中,科研机构稀缺,养老服务师资培训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尚属空白,师资短缺直接制约着养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真正高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科研基地、培养基地严重不足,这也极大制约着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不足,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国内中、高职院校即使开设了养老服务类专业,也必然面临着前期招生难、中期培养难、后期就业难的“三难”尴尬境地。

4 养老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系统

在我国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大部分院校中,办学模式大多以职业教育为主,办学层次大多为高职或中专,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层次相对单一,未形成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人才培养定位和配套的课程设置是相辅相成的。面向养老产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提出更高要求,所以课程设置也应该更加丰富,更有针对性,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目前,各院校课程设置中针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和伦理道德养成的教育普遍比较缺乏。由于在养老专业设置上缺乏整体规划,更谈不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各院校多是根据自身实际软硬件情况,量力而行。如个别高等院校是在护理学院下设老年医学、老年护理课程,有的是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有的是单独开设老年学专业,还有的在人文社会学专业设置老年学研究方向,在管理学院下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专业学科归属的混乱,必然给专业课程综合高效开设和不同院系学科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带来难题。

5 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健全

面对专业性、技术性和人文性要求都比较高的养老服务行业,学校在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中要将知识、技能和品德价值观教育相统一,而这需要特定的实训条件、实训仪器设备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实训课程、实训标准、实训考核指标等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2]。但是,受限于产业发展水平和专业建设投入,目前大多数院校专业实训条件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健全。加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尚不健全,校企协同育人的“双主体”管理机制在实践教学基地未能建立起来,所以不能很好地发挥校企融合协调、一体化育人的优势。在我国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后,真实评估专业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不能在实践中形成,校企合作缺乏更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最终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学产研用一体化程度低,院校无法给产业、企业提供更有价值和更高层次的人才。

6 学校专业教学资源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

相比其他成熟的专业,养老专业缺乏统一性教材,教材内容与产业的贴合性不足;数字化、网络化教学资源比较缺乏;与专业课程配套的教学软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尚待开发和研究;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多是基于教学云平台的微课、视频共享和在线提问答疑。

7 毕业生对口就业层次普遍偏低,创新创业任重道远

从我国国家养老政策支持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央和地方发布的文件涉及养老专业人才的主要为规划指导和专项措施方面,均未有明确的职业化引导,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起步阶段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晋升通道窄、工作环境差、流失率高和自行创业难度大,这是整个养老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除依靠政府、产业、社会力量以政策投资人才之外,院校作为养老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体,只能是结合当前养老服务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建立以生活照顾人才为主体,以医疗康复人才为支撑,以外联服务人才为依托,以教育培训人才为保障,以机构管理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生技能培养、品德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统一,为学生高层次就业和自行创业夯实基础。

养老专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特征和要求,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分析中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探寻有效对策,以培养高素质养老专业人才,为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养老实训
养老生活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