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念(江陵县白马中学 湖北 荆州 434100)
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在足球训练过程中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来说使直观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态度,提高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促进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足球运动中。通过足球运动的方式,学生会提高身体素质和能力。良好的足球训练习惯会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动作,增强自信,了解比赛规则,将最出色的自己展示出来。同时,足球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足球训练行为习惯的时候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行为习惯是受思想指导的,为了使学生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需要从思想上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进而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运动,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新课改理念下的足球课程,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受到运动对于学生良好生活的价值。同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基础,对于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价值,会促进学生自主运动和坚持锻炼”。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足球运动方式,促进学生在足球运动中产生兴趣,带着浓厚的热情进行锻炼。学生感受到了足球运动的快乐,认识到了足球运动的重要性,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运动过程中,听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从行为上和运动上来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教师要从制度上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使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行为,提高训练的规范性。教师在带领学生训练之前要使学生明确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通常这些常规要求来指导学生,这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基础和保证。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学校的足球训练场是有专人负责和管理的,不是随便进出的,必须经过负责人员的批准和许可才能够进入到足球场地。到了训练场地要像爱护自己家一样来爱护足球场地的所有公共设施,不能随便踢打或者损坏。在训练场地也要行为规范,不能大声喊叫或者是打闹,不得影响其他班级正常上课,要维护自己的课堂秩序和训练秩序。在训练场内就要专心训练,不能做与足球训练无关的事情,在这里不能吃零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为了使足球训练可以顺利进行,所有的队员需要穿上合适的运动鞋,舒适的运动服,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受伤。有了这些常规制度的要求,学生就会用制度来约束和限制自己,同时也治安运动中保护了自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运动道德。
教师作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指导者和点拨者,要训练足球对队员的行为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足球是一项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的运动,在学生的运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的方式来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开朗乐观的态度。教师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参与中产生愉快的心情,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进而感受到运动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足球训练过程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运动的训练情绪,并且用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产生运动热情,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教师要使学生接受到“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四自”自学、自强、自尊、自律的教育,促进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主成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足球运动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符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方法,并顺应学生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主动运动,在实践和体验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足球带球过人”技巧时,为了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教师首先要通过示范的方式来使学生掌握动作。比如右脚外脚背往外带一下。右脚外盘一下。左脚外脚背往外带一下。左脚外盘一下。教师把动作示范给学生后要带领学生共同实践,通过学生主动体验的方式来训练,掌握动作技巧。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果没有对方队员盯防,也不能将足球踢离自己很远的地方,避免无法掌控。遇到对方队员拦阻的时,要沉着冷静,尽量远离。而且在过人的时候一定要坚定,不能犹豫,可以通过假动作来迷惑对方,以便自己顺利带球过人。教师将动作要领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会提高学生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可以针对性地练习和实践,在真实的训练中掌握动作技巧,并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指出学生动作不到位或者是不标准的情况,使学生可以在体验中有所收获,进而规范自己的动作,养成规范、标准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
作为学生足球训练的指导者,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在掌握足球运动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喜爱足球体育运动,热爱锻炼,同时关心学生的运动和生活。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工作和组织管理能力,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标准,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来规范行为。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时候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教学,通过向学生传授每一个动作要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动作。例如在学习“脚内侧传球”时,教师就要将规范的动作告诉学生,并且通过示范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运球时要放松,用自然的方式使上身稍微前倾并且朝运球的方向转动,步幅要小。传球时支撑脚一定要站稳,摆动腿随着身体的惯性自然向前摆动,并做出传球动作。传球的瞬间,小腿要绷直,摆动腿不要随球一起出去,要定好型,不能晃动,用小腿的力量把球传出球,确保传出去的球又准,又摆动腿一定要定型,不能晃动,否则传出去的球没有准度。教师将这些规范动作要领告诉学生,学生就会按照教师的要求来练习和实践,促进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指导,不仅仅是课堂授课训练中,还可以在专门的实战比赛中,指导学生如何准备,如何比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赛前,学生要对比赛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明确时间、地点、费用、队员等,带着必须的物品来参加比赛。赛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工作,并且对比赛过程中的首发和替补的队员名单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参加比赛的学生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来比赛,而其他队员则要认真观看比赛,文明观赛,并且为队员提供必须的东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比赛过程中的良好秩序当做是正常的事情,进而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习惯。
校园足球运动文化是构成足球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要通过校园文化来宣传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理论要领,进而提高足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要考虑到用文化制度来教育学生,丰富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论认识,促进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接受到影响和熏陶,对足球运动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借助校园文化制度来大力宣传足球运动过程中的良好行为和习惯,会促进学生更了解足球运动,避免足球暴力以及因为失误而造成的误伤。文化建设会控制暴力事件的产生,对于宣传足球运动行为规范具有积极的作用,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足球运动快速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足球技能的掌握并不多,教师要多从方法上和策略上来指导学生,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在足球行为习惯培养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多指导,多点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进而可以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足球课堂上,如果教师让学生随意地踢球,学生不仅不会掌握专业的运动技能,反而还容易造成意外伤害或事故。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热身,之后传授学生传球、踢球、带球以及头球等不同的运动技能,指导学生通过规范的专业动作来掌握动作要领和动作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习惯。教师将足球运动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会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带着热情参与课堂训练和学习,进而在参与中掌握动作要领,养成良好习惯。在学生参与足球运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计划和训练步骤,使学生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方式在反复训练中掌握动作技巧,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计划,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可以按部就班地掌握足球技能,通过由部分到整体,由易到难的训练方式来提高运动能力,实现运动能力的提高。总之,教师在通过足球训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和感受的方式来享受到足球体育运动的快乐,进而可以发自内心地遵守各种运动规则和运动规律。学生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运动行为,从思想上想要改变,就会付诸于实际行动,并且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技能,进而提高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