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锐(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篮球作为高校体育目前开展较广、较为深入的一门选修课,多年来不仅在促进学生体质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更在学生体育素养形成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意义。因此,关注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水平和篮球技术掌握现状是篮球教学评价的关注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长期以终结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性为主,虽然便利了教师的评价操作和节省了评价工作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漠视学生个体性和阶段性发展的不良后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外因的关系,大学生篮球技术的成长与发展是内外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的评价模式应该充分体现当代学生的新的实际成长特点和实际篮球学习需要。这些特点和需要不仅要靠篮球教师的努力,更要靠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来完成,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则离不开适宜的评价模式。笔者在长期的篮球教学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为了验证该教学模式的科学性,笔者选取了本校2017-2018两个年级的100位选修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名,实验组50名,且每组男女生对半,实验初期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数量分布保持一致,对照组仍沿袭传统的评价模式,实验组运用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进行阶段性评价干预与教学反思,实验期限为一学期。根据实验效果探讨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对学生篮球学习的真实效果。
本研究根据研究进程及实际需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了验证该教学模式的科学性,笔者选取了本校2017-2018两个年级的100位选修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0名,实验组50名,由学生根据体育运动能力优、中、中下三个层次随机构成,且每组男女各占50%,实验初期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数量分布保持一致,对照组仍沿袭传统的评价模式,实验组运用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共分三次测试,测试时间点分别为篮球选修1个月、选修2个月和学期末三个阶段,特别是在第1、2阶段进行阶段性评价后对相关学生进行了教学干预与反思,最终根据实验效果探讨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对学生篮球学习的真实效果。
所谓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在本文中是指在篮球公共选修课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学期的课时安排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学生的篮球教学接受能力,将一学期的课时进行合理划分与分配,划分成几个不同阶段,并在每个阶段末进行相关篮球成绩测试,以检测并反馈学生在该阶段的篮球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个体的成绩和教师对学生的篮球学习能力进行的重新评估及时调整学生所在的分组层次,实施有针对性、区别性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效果的一种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区别于传统评价模式典型特征是强调学生个性和成长性,重视大学生篮球教学成长的实际特点和需要.重视大学生全面素质和篮球思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研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长期自主成长及篮球学习主动性。
从笔者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做的三次篮球技术测试结果来看,在对实验组进行教学评价干预测试1个月的测试结果显示,实行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篮球学习兴趣的刺激成效及最终篮球理论知识、篮球技能的掌握上要高8%-9.6%,在2个月后进行的测试结果看,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高7.1%-7.9%,而第三个月后的测试结果看,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高4%-5%,在实施新评价模式的初、中期效果最为明显,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刺激效果看,该评价模式对实验组中的中等及中等偏下两个层次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刺激成效,能有效地激发该两个层次的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日常的篮球课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主动产生互动并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最终的结果是起到了很好的掌握规范的篮球技术动作和篮球理论知识的效果。而对照组仍然实行传统的定量评价模式,对于学生个体的刺激成效不明显。
以本校的2017-2018两个年级的100位选修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名,实验组50名学生实行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2个月后的课堂观察结果看,两个年级的实验组的学生在日常的篮球教学课堂上约有89%的学生养成了主人翁精神,能够以学生主体的地位与教师进行富有探讨性的平等对话,并就某些问题和训练方法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创造性价值的建议,特别是2018级的实验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为活跃,思维更加灵活多变,形成了较好的课堂氛围。而对照组学生由于仍然实行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教师仍然充当了篮球教学的主导,并没有较好地认识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一地位转化,对于学生的教学模式仍是教师一言堂模式,学生属于从属地位,较少有机会参与课堂建设。对对照组进行的课堂观察看,没有进行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思维培训的教师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参与性意识上较实验组教师稍微欠缺,且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差距不断拉大。可见,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可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关系,促使学生学会篮球学习,并能在篮球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有助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得到唤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精神。
在对实验组进行最后一次测试结果看,经过3个月的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的深入影响,实验组学生约有87.6%的学生能跟随教师对篮球技术的讲解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并通过运动表象的建立而加深对篮球技术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实验组三个层次的学生不仅增强了对高达79%的篮球技术动作的对比与分析能力,还提高了自身对同学的技术评定能力能够较快和合理地指出同学们在做篮球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的途径及解决办法,由此可认为:实施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有利于加深对篮球技术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当今的大学生群体的成长环境和社会认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的个性和自我意识更为强烈,具有更强的目标性和自我性,更敢于表达自我实际接受水平和实际需要。在传统的篮球教学评价体系中,大学生群体的个体需要和主观能动性在群体性、统一性的关注与追求下背抹杀,因此过去的强调统一性和整体性的篮球教学评价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具有较好的积极的意义。根据2017-2018两个年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学期的不同评价标准的干预对照测试结果和问卷调查来看,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较其它定性、定量型评价模式使学生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更为放松和大胆,能够及时提出疑问并寻求到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在这样的氛围的长期影响下笔者更相信这样的评价模式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长期篮球学习意愿,产生长期发展性的学习动机,确定篮球学习目标,甚至养成长期体育运动动力的。并且在轻松、融洽的团队氛围中也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求知欲与探索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符合当今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求。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曾就学生的评价标准的制定指出:“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反馈功能,评价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学习态度要与基础水平相结合,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办法要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因此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这一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根据笔者针对本校2017-2018级两个年级的100名学生所做的为期1个学期的实验对照研究结果,认为:首先,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对当前的高校篮球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均具有较好的激励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对中、差级别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刺激成效,能较好唤醒实验组各层次学生的篮球兴趣。具体实验结果体现在实行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篮球学习兴趣的刺激成效及最终篮球理论知识、篮球技能的掌握上要高8-9.6%,在2个月后进行的测试结果看,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高7.1-7.9%,而第三个月后的测试结果看,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高4-5%;其次,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有助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得到唤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2017-2018两个年级的实验组的学生在日常的篮球教学课堂上约有89%的学生养成了主人翁精神,能够以学生主体的地位与教师进行富有探讨性的平等对话,并就某些问题和训练方法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创造性价值的建议,特别是2018级的实验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为活跃,思维更加灵活多变,形成了较好的课堂氛围;再次,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加深对篮球技术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知识迁移能力。主要体现在经过3个月的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的深入影响,实验组学生约有87.6%的学生能跟随教师对篮球技术的讲解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并通过运动表象的建立而加深对篮球技术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实验组三个层次的学生不仅增强了对高达79%的篮球技术动作的对比与分析能力,还提高了自身对同学的技术评定能力;第四,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产生长期学习动机,确定篮球学习目标,养成长期体育运动动力。
学习阶段性成长评价模式对篮球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教师从每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加强认知和反馈。课前准备中需要体育教师有效构建出完善的课前教学结构并加强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课中教师要就教学内容明确向学生提出相关篮球学习问题和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主动性,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篮球技巧的理解运用;课后阶段体育教师必须利用有效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后沟通交流,让学生及时反馈自身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篮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形成动态发展的教学任务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