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19-12-22 19:37:40曹炳山肖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福建福州35000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小学生

□ 曹炳山 肖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7)

前言

目前,我国的体育课堂教学正在朝着素质化教育的方向发展,希望可以让小学生把体育运动的思考和练习结合在一起,在探索和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问题的思考能力,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技巧,从而提升当下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1、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重要性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解决能力属于人类认知思维的最高阶段,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启发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更好的面对体育运动技巧来进行相应的拓展。由于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当中受到父母的溺爱。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进行问题能力的自主解决,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当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意志,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运用体育课堂当中所锻炼的解决问题能力来进行拓展提升。而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某一些体育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动作的步骤提出问题或思考,也就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2、当前体育课堂中存在的教学误区

2.1、探究学习过于形式化

从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很多体育课堂的教学实际环节都过于形式化,具体表现在很多体育课教师都会拿出一小部分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或小组研究讨论。比如,在针对立定跳远练习时,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深入性的指导,小学生很难对立定跳远的练习动作展开思考,如为什么要在起跳的时候下蹲?下蹲的角度是多少?这些都是需要小学生思考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小学体育课堂练习都像是自由活动,没有真正意义上去探究体育运动练习中的各种问题。

2.2、体育教师缺乏教师主导性

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责任意识较差,不能有目的性地对学生问题解决意识进行培养,这样就很难有效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能够进行拓展和提升,从而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对于体育学习重视程度也相应的降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跟对教师的引导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够积极的发挥主导性作用,使得自身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法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拓展和提升。体育教师的主导教学意识较差,具体表现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的自制力差,整个体育课堂比较杂乱无章。

2.3、体育课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关注学生几项体育运动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不注意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学生缺乏对体育动作练习的思考。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担心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在体育锻炼当中出现意外。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在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和学习,体育教学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提不起兴趣。

3、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3.1、强化对学生的体育概念教学

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小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要强化对学生体育动作概念的学习,特别是针对学生对于体育动作概念不理解,掌握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对学生深入性地手把手教学。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标枪和铁饼练习时,要让学生在实践练习时注意安全,并且告诉学生标枪和铁饼投掷的异同点,千万不能让学生用扔铁饼的方式投掷标枪,要强化学生对标枪动作和铁饼投掷动作的理解。比如说在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有的学生在平时练习时不注意压腿,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在仰卧起坐的时候双腿要处于蜷曲的状态,这样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动作才能够更加规范。

3.2、设计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体育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对体育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意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体育课堂问题情境的时候,要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设计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时,可以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着手,小孩子们喜欢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活动,像是跳皮筋、打口袋等体育游戏活动。小学生更希望掌握体育游戏的技巧,取得比赛的胜利,所以要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应用体育技巧来完成游戏任务目标。在进行体育游戏问题情境教学时,体育教师要多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循序渐进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解决体育活动问题情境的能动性,给予小学生更多练习和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真正热爱上体育游戏活动。比如说学生在一些集体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中,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有的小学生参与意识不强,这时候体育教师往往需要注意到每位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才能够让这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己对体育动作的思考能力。

3.3、科学设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体育教师还应该科学地设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就是弱化体育课专项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定性,将对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培养重点关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关注于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训练动作的思考,这也侧面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在体育运动训练教学中,为小学生创建一种和谐的问题思考情境,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可以采用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提高每一位同学的课堂参与性,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民主、自由的体育课堂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4、科学设置生活化,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体育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授过程当中要根据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关于生活话的教学情景体育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关于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锻炼和提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所有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将体育教学结合生活化的情景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思考习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活动当中从小事入手,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越接近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则学生会更好的接纳学习到的知识和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可以将相对应的体育运动常识与生活当中实际的场景来进行有效的连接。使学生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学习投入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接受程度。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蛙跳训练的过程当中,由于小学生不了解蛙跳的基本规则。所以教师在进行引导教学,可以与生活进行相互联系,并且询问学生大家是否见过,现实当中的青蛙在跳跃时候的样子?使学生能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切实感受,启发学生将蛙跳运动结合现实当中的青蛙,来进行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帮助学生能够进行类比思想的方式,有效的解决相应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投入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3.5、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体育教学方案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于小学生好奇心较强,遇事往往喜欢争第一名。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竞争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领导下更好的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巧,并且教师也要激发学生在竞争的过程当中寻找运动方式的策略和问题,展开积极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来思考运动当中的技巧性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在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掌握良好的运动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性格和解决问题掌握良好的运动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性格和解决问题习惯,增强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师也要进行细致耐心的引导,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探究,并且利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学生,针对体育锻炼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和培养,通过设计趣味性的体育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一步步对体育动作的思考和练习,增强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思考意识,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体育课堂训练中都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小学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我是小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师友(2011年1期)2011-03-20 15:29:23
非常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