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研究

2019-12-22 04:26李秋平宋曼琳任建立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中医药模块

李秋平,宋曼琳,刘 毅,彭 婵,任建立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受到了多种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问题,冲击了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为体育课程研究指明了方向。其中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意见、“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传统文化传承通知等[1],都为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遵循课程理论指导,总结中医药院校课程改革实践,依据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要求,对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新视野[2]。

1 体育课程发展现状与研究特点

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受理论、观念、文化、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有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有“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终身体育”的影响,有传统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有国家教育教学、全民健康政策的影响。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把握好课程理论与实践经验、国外发展与国内特色、课程形式与实质运用等的关系。面对不同的理论分歧,我们立足于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和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1.1 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现状与特点

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深受俄罗斯、美国与英国的影响。俄罗斯:课程标准强调人文特征,注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强调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韩国:以价值引领目标和内容构建了“体育课程的价值领域、目标、内容、成就目标”4级纵向贯通的结构体系,体现健康、挑战、竞争、表现、休闲的目标理念。美国:体育课程体现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主性强,选择性大,开课方式灵活,教学方法多样,重视对健康体适能理论的教育,契合学生的健身需求。英国:把培养学生的精神、能力、道德等作为体育课程的价值目标,注重人文精神与公民意识,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大,课程设置考虑到后续学习与延伸发展。

1.2 国内体育课程发展现状与特点

国内许多著名学者就课程理论进行了长期研究,在课程基础、原理、结构、设计、评价、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在此主要从体育课程与文化、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1)体育课程与文化的理论研究:在人本化体育教育理念、人本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就人文化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创新研究,体现中国本土文化、世界文化对体育课程的影响,在文化引领下开创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后现代主义思想指导下,分析体育课程的“钟摆现象”和“工具性逻辑”,体育课程改革必须体现多元性和动态性,回归体育课程文化逻辑[3];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对体育课程的指导,使体育课程上升到一个文化传承、礼仪规范、精神铸造、立德树人的新高度。(2)体育课程与文化的实践研究:把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气功、地域文化项目、地域特色项目、华侨高校特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进行实践研究,创新优秀文化遗产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涵。(3)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从体育课程目标结构以及普遍性、行为、表现性、生成性目标方面进行分析,从职业能力角度构建课程目标,基于生命教育理论提出制定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三者和谐共存的课程目标[4],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提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目标,从系统论观点对体育课程心理健康目标进行思考,从我国课程标准的演进历史分析目标发展情况。(4)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研究:从职业素养、阳光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本科院校特色体育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2 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

依据课程目标构建原理(行为目标、展开性目的、表现性目标),构建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模块,形成以传统保健体育理论、中医学理论等为基础的理论模块,以“一校一品——德玉医疗练功”、传统养生功法为核心的实践模块,设置必修课程和第二课堂选修课程。

2.1 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传统保健体育模块

通过医学类高等院校体育现状调查和问卷统计分析,实地走访考察,借鉴中医学理论、课程理论、结构决定功能理论,依据中医药文化与高校体育的逻辑关系,对“健康中国、体育先行、健康养生、体医结合”理念再认识,开展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研究工作。

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养生学说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文化遗产。它强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理的暗示,使身心融为一体,以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发掘人体的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5]。传统保健体育分为导引与武术两大类,安排在第三学期体育必修课程中,共36学时。教学内容以组合形式供学生选择,主要如下:传统保健体育理论+武术基本功+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咏春拳(选择其中1项功法),传统导引养生功法概述+导引养生基本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七星功(选择其中两项功法)。在期末考核中,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功法创编考试,拍摄视频,评选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在全校展示,逐步形成“学习—检查—考试—评价—展示”模式。从队形、服装、音乐、动作创新等方面提出统一要求,2017年开始整理“合作学习”考核视频,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普及、推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保健体育的热情,宣传中国传统文化[6]。

2.2 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运动技能模块

根据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和特色,在第一、二学期设置体育必修课,制定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运动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大球类运动技能模块、小球类运动技能模块、形体健美操运动技能模块、田径类运动技能模块。

在对模块内容进行优化的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综合性评价方式,既强调技能学习结果,又注重技能运用情况。球类运动技能模块,除运动技术考核外,鼓励学生主动参加校园球类运动联赛,以运动员、裁判员、组织策划者、教练员等身份参与比赛中,并根据参与情况进行期末考核评价。形体健美操运动技能模块,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健美操比赛,参与球类联赛、中医药文化艺术节与各系部活动等,依据获奖情况和参与次数进行期末考评。田径类运动技能模块,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参加田径裁判和志愿者工作,也根据参与情况评分并计入期末成绩。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运动技能模块教学,不仅强调课堂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还注重技能运用、组织协调、裁判服务、运动成绩,将课堂与课外有效结合,真正实现体育课内外教学一体化。

3 结语

(1)国外体育课程特别注重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模式多样,方法新颖,重视体育社会价值、体质健康理论教育,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挖掘公共体育的深度。

(2)国内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体育课程与文化紧密相关,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互融,借鉴实践经验,使文化传承、体育育人、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谐发展。从结构、理论、生命价值、人的发展等不同角度开展体育课程目标研究,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特色发展、职业素养、人才培养、阳光体育、国家政策紧密相关。

(3)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传统保健体育模块教学,采用灵活的组合形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同时,考核评价也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创新创编的角度推进学生对传统功法的掌握、理解与运用,通过在学习通平台和学校网站上分享考试视频,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4)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运动技能模块,通过项目分类与有针对性的考核,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联赛,以赛带练,提高实践运用能力。改变传统技能考核模式,采用综合评价,使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展示平台,从而真正热爱体育运动,并延续到课堂外,延续到学习、生活中。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中医药模块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