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蔡滨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开办于2004年,是学校的新兴发展专业,目前共有毕业生700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左右。2011年,学校获批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药剂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
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部委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在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教学内容、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评价模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为了详细了解目前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市场需求,同时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我校于2013年组织开展了药剂专业人才需求方面的调研,并对由此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可行性论证。
1.1.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的优势与不足 根据卫生部对药剂专业的职业规划,药剂专业学生的实习应该有药品营销、临床调剂、制剂生产3个方向的体现。因此主要围绕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包括对医药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的了解认知程度,职业道德养成情况,沟通能力及技巧、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适应期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展开调研。
1.1.2 药剂专业制订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主要围绕学生职业知识、职业能力情况,毕业生就业、评价情况,课程内容设置、课时数设置,执业资格考试分析,市场、行业、企业对药剂见习生的建议及意见等方面进行调研。
1.2.1 文献研究法 查阅收集资料、信息以及政策性文件,并对相关资料、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实地或电话访谈)方式进行。
(1)采用自设问卷对药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以现场发放、收回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对我校药剂专业的一、二、三年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其后,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果。
(2)采用实地访谈、电话访谈形式对相关医药企业、药房管理人员,专家,带教教师进行访谈调研。在访谈前列出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形式,全程笔录。其后,对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果。
1.2.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研究 对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对在校生调查的问卷设计了6方面内容,分别为对见习的看法、对带教教师素质的要求、见习希望学到的内容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见习期间对教学管理的需求。问卷结果汇总如下:(1)9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能早期进行见习。(2)学生选择见习地点的顺序依次为医院、医药公司、社会药店和药厂。(3)学生看重带教教师应有的素质排序依次为尊重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专业态度和理论知识。(4)从见习希望学到的内容来看来首选是相关行业的职业技能,其次是沟通技巧、规章制度,最后是办公软件使用能力和工作流程。(5)学生最希望的教学方法排序依次为参观学习、操作示教、见习讨论、专题讲座和小讲课。(6)在见习期间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方面学生都希望采取专人带教和随课上班相结合这种方式以及自我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对连锁药房、医药公司及医院制药厂进行调查研究,连锁药房收回问卷32份,医药公司收回问卷30份,医院收回问卷25份,制药厂收回问卷17份,并结合对相关医药企业、药房管理人员,专家,带教教师进行访谈调研。调查结果发现,药房、企业等对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岗位适应和胜任能力方面的评价认为,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缺少学习和提高沟通能力及沟通技巧的机会,对于日后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要求和职业特点知之甚少,导致学生在实习阶段适应企业要求时间长,学生既不了解行业、企业,企业、行业也不了解学生,学生就业适应期大大延长。因此不管是药品生产企业还是药房、医药公司都普遍希望学生能早点进入企业见习,“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对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实际操作技能初步了解,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和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98%以上的学生愿意到医院药房实习,85%以上的学生愿意到医院制剂车间实习,75%以上的学生愿意到药店体验实习,94%以上的学生愿意从事药品营销工作,约70%的学生愿意到药厂车间从事一线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因对工作环境和岗位缺乏实际的了解,认知度不高,毕业后对就业的选择倾向于药房或者药品营销工作比例较高,对药厂车间、制剂车间等一线工作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工作重体力,比较辛苦而心存芥蒂。因此学训结合人才培养中,应加强对学生工作职位选择的引导,通过前期的见习,让学生对每个具体的工作岗位有初步的认知,使其今后制订的职业发展规划更为切合自身实际,更为理性。
通过对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的访谈调查发现,他们对药剂专业课程内容设置、课时数设置、基础课与专业实训课知识够用度的反映是,有20%的毕业生认为实训课时数过少需增加。对在校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调查发现,30%的学生选择了参观学习,34%的学生选择操作示教,24%的学生选择见习讨论,12%的学生选择专题讲座,不足1%的学生选择传统讲课。因此学生对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需求是非常强的。
通过对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考药剂员、药物制剂工等职业资格证情况分析,发现考试内容和题型与实际生产管理结合越来越紧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行业、企业对医药人员持证上岗规定的要求,因此应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为导向,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熟练和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医药人才。
通过以上对在校生、用人单位、实习生、毕业生关于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问题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药剂专业教育与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之间存在脱节现象,药剂专业课教学基本在校内完成,然后通过校内实习来强化理论知识。“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模式导致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适应岗位和社会环境时间较长,无形中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了解行业、企业,企业同样不了解其接纳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只有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更好地融合才能满足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如果不及时进行变革将有碍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并加以完善。
我校紧跟市场需求,以卫生部对药剂专业的就业方向规划为指导,以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药品营销、临床调剂、药物制剂3个岗位为依据,确立了[1]“职业认知→模拟生产性实训→定岗实训→顶岗实习”的“学训结合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校内教学与岗位实习完全分割现状,让学生早期到制药企业、医药连锁店、医院药房等见习,接触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岗位知识技能学习和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用结合,实行教、学、做、考一体化,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满足学生一岗多能的需求。
学校已于2009年8月投资1.5亿元建设新校区,占地300余亩。教学大楼配备与互联网相通的网络系统、数字化广播、电视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大楼建有机能学实验室等,基本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现在正依照“学训结合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对其中4间实验室、2间准备室进行改建。在校内新建药物制剂实训基地(教学车间)、药学服务实训基地(教学药房药库)、中药观赏园、中药标本馆4个实训基地。
另外,学校在原有2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开辟6家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以兼职教师为主的实践教师队伍。并且加强实践教学各阶段的监控,修订实验实训考核大纲和标准,创新实习考核评价手段和方法。
成立药剂专业“学校—企业合作办学体制”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与合作方共同研究、磋商,探讨学校—企业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并建立双方互利共赢、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推进合作办学模式的试运行,形成新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雏形。目前学校已经与四川省中药饮片厂、成都健之佳连锁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就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见习、实习,储备员工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
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下成立药剂专业工教结合指导委员会,聘请成都健之佳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世国和成都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均担任指导委员,参与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工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督导工作。同时,成立了药剂专业建设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并聘请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蒋学华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庭模教授、成都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曹定知副总经理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负责药剂专业建设的总体指导工作。
药剂专业建设坚持以学生职业技能掌握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资源,研究、探讨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保障措施有力、实施方案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课程体系按照“多元整合”的思路,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以临床调剂、药物制剂、药品营销三岗位方向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通用性和特殊性的结合,采取模块化、递进式的方法编排。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工学结合、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