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冠生
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各有侧重,没有一类食物能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要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是基础。
饮食行为是指与食物选择、购买、摄取等相关的行为。儿童时期不仅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还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饮食行为的可塑性较强。如果错误的饮食行为得不到有效干预,一旦成型,往往会持续到成年期,甚至保持终身。因此,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关系孩子一生健康。
孩子饮食行为发展、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便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饮食行为的形成最初依赖于模仿身边的成年人,特别是最亲近的父母。调查发现,经常不吃早餐的儿童,其父母大多也不吃早餐。可想而知,父母如果经常吸烟、饮酒、吃快餐、喝饮料、不运动,影响的不仅是自身,还有孩子。
有些父母非常注重孩子饮食的“营养”,力求为孩子提供营养全面、均衡的一日三餐,但孩子还是会出现健康问题,原因很可能就是孩子的饮食行为不够“健康”。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包括不吃早餐,喜好甜食、饮料,常吃快餐、油炸食品,偏食挑食,进食速度过快,不合理吃零食,等等。就拿最普遍的偏食挑食现象来说,有些孩子吃饭时挑挑拣拣,喜欢吃的“没够”,不喜欢吃的一点不碰,这就与家长的喂养行为有关。曾有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婴儿对甜味感到愉悦,对苦味则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证明人类对食物口味有天生的偏好。若家长在喂养孩子时,认为孩子可能偏爱某些食物或口味,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而过早或频繁地给予孩子这些食物,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偏食、挑食。在孩子发生偏食或挑食行为时,家长应该不做过多评价,平日里也不要总将孩子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挂在嘴边,否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孩子的这些行为;在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家长也不应该采取追食、诱食、强食等方法“强迫”孩子,以免他们对吃饭产生抵触情绪。
在许多国家,“食育”计划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食育”是指饮食教育,以及通过饮食相关过程进行的各方面教育。“食育”不仅能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他们保持健康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爱的能力等。“食育”在学校、家庭中均可开展。
在选择、购买和烹调食物时,家长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其中。孩子不仅可以借此机会认识和了解不同的食物,还能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一些营养健康知识。例如:家长买菜时,可以告诉孩子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在选购牛奶时,可以告诉孩子奶類含有丰富的钙,有利于骨骼的健康;等等。许多父母不让孩子参与烹调食物,担心孩子伤着、烫着。但事实上,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准备、制作中,不仅可以加深对食物和营养知识的了解,还能培养对食物的兴趣,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可以受益一生。
大众医学201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