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韩国和德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2019-12-20 03:02刘芳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创业教育创新教育

刘芳宇

摘 要 创新创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和对比研究了美国、韩国和德国三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特征,以期为我国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创新与创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据美国 2014 年的经济数据显示,新创企业是就业岗位增加的主要驱动力,占年新增就业总数的70%左右。据韩国创业经济新闻报道,截至2008年末,41名毕业生在毕业3年内创造了490亿的韩元产值增值,增加了282个就业岗位;而69 个企业的管理者在接受创业研究生院教育后,将平均年产值由 3.8 亿韩元提高到 8.9 亿韩元。由此可见,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常态”。创新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实现创新创业战略的关键一环。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学术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和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与互动等方面,但多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对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成功经验、模式及特色,结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难题,提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和举措。

1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与特色比较分析

1.1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教授为MBA学生开设了一门全新的课程——“新创企业管理”;1968 年,百森商学院第一次为本科生设置了创业教育课程;1971 年,南加州大学首次设立创业学硕士学位;1985年,美国有 253 所大学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或企业管理课程;1997 年,全美超过 400多所商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至少一门创新创业课程。到 2004 年,美国已经有超过 10800 个高校设立了超过 2500 门课程,100 多个创业教育科研机构和超过 40 个相关的学术期刊。从时代背景来看,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因为大工业时代的限制,发展速度缓慢;而在70年代后,在硅谷科技创业者所获成功的影响下,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迅速發展,成就斐然。

总结来看,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1.1国家战略有力支撑创新创业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美国于2004年颁布《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内容标准》,并在2009年、2011年、2015年三次发布并更新“美国创新战略”,对美国的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提出“创业美国”计划,用于鼓励和支撑创新创业。

1.1.2“高校——企业——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美国成立了大量的科研基地、创新创业科研机构、孵化园以及风险投资组织等,织构建起一个大型的创新创业体系,为高校和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的交流与互动搭建了平台。该平台的最大特色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与当地的社区联系十分密切。学生通过参与当地社区服务,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锻炼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使其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并能使学生从中发现商机,开创企业。该举措也使得美国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更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1.1.3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

进行跨学科学习是美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学生通过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在自身学科专业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其他学科内在联系,进而锻炼跨学科思维和多学科理解,并掌握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思维方法。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在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提出以下举措:设置了由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群体构成的创业寄宿制学习团体;开设跨学科的“第一年兴趣小组”研讨会,使学生在研讨过程中运用多学科视角来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设置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位和证书,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横向涉猎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 实践知识和高阶知识。 跨学科学习契合了创新创业精神和思维的内在逻辑,而多学科的理论视角有助于人们更能对其进行理解。

1.2韩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20世纪70年代,为了改善技术创新主要靠引进的局面,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措施,鼓励和引导创新创业的发展。1987年,东国大学首次引入“创业与项目分析”进入正轨课程中,拉开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韩国高校创业类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99年,韩国崇实大学和湖西大学在本科阶段首次招收了创业教育专业学生,韩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始专业化。进入21世纪后,韩国推行了“全球化青年创新人才”、“大韩民国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以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活力。目前,韩国已经形成以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三大支柱”的创业教育体系。

总结来看,韩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2.1政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推手和财政保障

无论是韩国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并出台一系列的扶持及鼓励政策措施,推动韩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比如,出台《英才教育振兴法》、《中小企业系列化促进法》、《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等支持教育事业和专门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设立创业中心、创业帮扶中心等专门机构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指导帮扶;对创业研究院和创业中心等持续给予财政支持。

1.2.2高校是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2004 年,韩国政府将全国划分为首都圈、京畿·江源圈、忠清圈、庆尚圈、全罗圈五大区域,在每个区域中选取一所高校创建了创业研究生院。除此之外,韩国高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一方面传授学生创业理论,另一方面通过计入学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累创业实践经验。韩国几乎每所高校中均建立创新创业中心,该中心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提供免费的场地,并积极联络有经验的创客提供专业指导,尽快孵化有价值的项目。

1.2.3广泛的产学合作机制

韩国的企业培训和发展规划机制享誉全球,韩国民众注重终身学习,企业及非营利机构等社会组织也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韩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得益于此,很多产业部门都愿意投入资金扶持创新创业项目,同时提供技术指导和创业培训,发掘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1.3德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德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源于某些职业院校经济类专业出现了教学实践困境,“模拟公司”开始出现以摆脱该困境。到了20世纪70年代,德国一些以商贸和手工业培训为主的非全日制学校开始设立创业类教育课程。随后,科隆大学、多特蒙德、斯图加特等全日制大学相继开启创新创业类教育的研究计划和教学课程,拉开全日制学校设立创新创业类教育的先河。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德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民众失业率持续走高,大学生传统就业市场出现萎缩,就业困难加剧。因此,德国政府和高校开始大力推动社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计划,为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训练提供环境和平台。目前,德国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德国企业之间的“产学结合”的支持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德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肯定与提升,社会价值不断显现。

总结来看,德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以下三个特点:

1.3.1具有完善的教育体系

德国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横向全面、纵向连贯”的特点。“横向全面”是指创新创业课程涵盖了企业创立、企业财务和企业管理方方面面,包括创业政策的解读、商业计划书撰写培训、企业运营管理等几十门课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纵向连贯”是指德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即在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均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侧重点不同。小学阶段基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中学阶段开设“预备职业教育”,从真实案例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让学生快速具备创业意识和能力。

1.3.2注重創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德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非常注重创业教育的社会实践性,高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企业,并专门设立创业教育教授职位,只有少部分师资源于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专门教员。来自企业的专业人才,为高校学生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项目评估与指导以及课程教学,促进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转变。

1.3.3注重跨学科人才与平台建设

德国教学课程非常注重学生跨学科能力、知识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设置大学课程时,不仅包括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还包括跨学科的相关课程,培养综合型人才。另外,德国还比较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德国政府向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保障小微创业的实现;提供创新创业的服务机构与场所,促进技术产业化,为初创企业提供场地。

2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从美国、韩国和德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可以看出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源最早、体系最完善、覆盖面最好,收益最大;韩国和德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技术的困境及经济的下行,但在政府——高校——社会三大支柱的支持下,均获得巨大的良好社会效应,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政府均出台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应具有较强的国际性和开放性。

我国在社会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应汲取其先进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制度,出台相关的政策监管机制,确保大学生创业稳步发展;简化大学生创业相关手续的办理程序,积极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助高校建立创业基地,并提供创新创业的服务机构与场所,促进技术产业化,为初创企业提供场地;积极构建良好的经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其次,校园应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在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两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搭建平台。在教学方面,应构建“横向全面、纵向连贯”的教育体系;在师资力量方面,应大比例吸纳企业人才,设立创业教育教授职位;最后,应培养跨学科人才,有助于学生采用多学科的理论视角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应具有较强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开阔学生视野,并接受来自国际市场的机会和挑战。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的研究与大数据环境下管理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黎青青,王珍珍.创新创业教育综述:内涵、模式、问题与解决路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10(01):14-18.

[2] 卓泽林,黄兆信,庄兴忠.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8, 267(11):78-84.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创业教育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