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中 吴九如 陈永智 周世民 王宏 张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骨质疏松本质是人体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力学强度减弱。由于骨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基本特性均明显降低,骨折成为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严重的后果之一。由于骨质疏松,治疗骨折时采用的内固定或植入物固定等方法效果不理想,容易发生固定物松动、骨愈合过程迟缓等,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加强对骨质疏松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监测,有效预警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和社会意义。本课题组以老年人不同部位骨密度(BMD)、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血清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CTX)等骨代谢生化指标为观测指标,期待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提供临床监测预警。
1.1一般资料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和门诊骨质疏松患者85例,其中骨质疏松非骨折患者20例纳入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性骨折65例纳入骨折组。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颁布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以BMD或骨矿含量(BMC)为诊断标准〔2,3〕。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包括恶性肿瘤、骨折、骨髓炎等);合并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包括心血管、肝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及不能配合或无法按时完成治疗的特殊患者,或同时进行其他治疗的患者。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27例纳入正常对照组。三组年龄、身高、体重分布均衡(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检测指标 采用相关检测设备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BMD、空腹血BGP、B-ALP、CTX、钙(Ca)、磷(P)。建立病例资料档案,将三组临床检查数据分类整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骨折组各项指标值的中间截断区(一般以中间值80%为理想的取值范围)设定为参考值,并以此为预警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监测阈值。
2.1各组多部位BMD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折组腰椎(L)2~4椎体、股骨颈(NECK)、股骨沃氏(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TROCH)、桡骨远端(RADIUS)五个部位的BMD明显下降(P<0.05)。三组Ca、P的变化情况与BMD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不同部位BMD与Ca、P含量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5
2.2各组BGP、CTX、B-ALP水平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折组BGP、B-ALP、CTX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见表3。
表3 各组BGP、CTX、B-ALP水平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骨质疏松组比较:3)P<0.05
2.3BMD检测预警值 依据统计学取值范围的规律设定骨折发生的BMD预警值为:前臂桡骨(0.267±0.111)g/cm2;下肢股骨(0.571±0.119)g/cm2;L2~4(0.714±0.107)g/cm2。
2.4BGP、B-ALP、CTX检测预警值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预警值:BGP为(5.75±5.43)ng/ml、CTX为(0.47±0.39)ng/ml、B-ALP为(34.05±13.33)U/L。
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以从骨量丢失、骨微结构变化、骨密度因素三方面进行阐述。骨量丢失导致骨量明显降低是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且骨量丢失情况与年龄、骨的部位有直接关系。骨量是决定骨强度的主要物质基础,骨量减少是影响骨强度的非常重要的因素〔4〕,快速骨量丢失对骨小梁重建影响更加明显,更难达到或恢复合理的承重结构〔5〕。同时,骨强度除与骨量有关外,还与骨内部结构质量有关,且骨强度的影响因素中“质量”比“骨量”因素更重要〔6〕。正常情况下,人体骨结构中的细微损伤可经过骨重建完全修复,但随着年龄增加,骨小梁变细,通过自我修复很难实现愈合。当这种微骨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出现了骨的“质变”——骨折〔4〕。BMD能够从数据上直接体现人体骨质疏松的程度〔7,8〕,是骨质疏松的重要诊断依据〔9,10〕;同时,在预警骨折危险性方面也是首先重点考虑的指标。
ALP是一种磷酸单酯酶,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极少量与脂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结合。有研究发现,ALP在骨更新率增加的代谢性骨病如佝偻病、骨细胞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表现显著升高;相对而言,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研究上,ALP升高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一般在60%左右〔11,12〕。BGP是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直接反映成骨细胞尤其是新形成的成骨细胞的活动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BGP升高明显〔13〕。CTX是成骨细胞合成胶原蛋白时的中间产物,是骨组织中唯一的胶原,占骨基质的90%以上,能够准确反映成骨细胞的活动状态,与骨形成呈正相关〔14,15〕。综上,检测中老年人BMD与ALP、BGP、CTX等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够高效反映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状况,精确预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程度,从而提醒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药物调理等方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为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