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老年人心内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12-20 09:18杨慕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心内科病患层级

杨慕峰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律不齐等都属于心血管内科疾病范畴〔1,2〕。老年人患病概率相对增加,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期较长且易复发。为了降低老年患者心内科疾病复发率,提高其康复率,各大医疗机构一直致力于研究一种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提高老年人心内科治疗效果。该模式在对患者就医时间段分布规律及护理工作量多少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护理人员的资历、学历、业务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对护理人员进行职责分配〔3〕,划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及助理护士,保证24 h有责任人员在岗,降低出错率;责任护理人员分管床号与医生分管床号一致,负责老年病患从入院起至出院期间全权护理工作,深入了解病患病情,及时跟进护理工作;交接班人员工作交接到位,保证与病患及其家属间的顺畅交流,辅助日常医患沟通,增加病患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认真记录每一个病患的治疗日志及手术时间,根据记录,对术前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并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医嘱宣导,对病患及家属进行术前术后预防要求及生活饮食规律等健康教育〔4〕,树立病患痊愈信心,提高康复率。本文分析心内科治疗中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65~78岁老年病患200例,平均70.2岁,男110例,女90例。本次研究是在患者自愿配合的前提下进行的,并且未查验出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病症。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90例,两组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选取28名女性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中4人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17人中专学历;按照职称统计分别有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5名护士,5名助理护士。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分别是16人和12人。两组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及观察组多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狭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病症状是动脉粥样斑块破溃,血栓形成或冠脉持续痉挛使之完全闭塞,重要症状是疼痛,还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包括监护及一般治疗,采用罂粟碱、吗啡解除症状,利用利多卡因消除室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晕厥,重要体征为收缩性喷射样杂音,常伴震颤,主要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判定狭窄程度。两组用药及治疗方法均一致〔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护理过程:以护理人员学历、能力为标准将其划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及助理护士,并按划分采用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观察组病区划分成两个护理大组和4个护理小组,选取责任护士4名,责任组长2名,每个护理小组分管的床位号与医生分管床号相匹配,分管床位数量为10~13张。责任组长工作班次每月轮换,当休假时按照学历及能力选取辅助护士替补,确保节假日有责任组长在岗。由于护士工作时间为8 h,实行连续工作制度。为了提高就医集中时间段及午间就餐时间段护士在岗率,选取每周换岗的责任护士两名。一般白班时间段、晚班时间段及夜班时间段分别为8∶00~16∶00、16∶00~22∶00及22∶00~次日8∶00,以工作量多少和危重患者人数为基础进行排班。假设早班时,需治疗人数较多、护理任务繁重、危重病患数量较多,则需要将护理人员的排班人数集中在白班时间段。护理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娴熟的护理技术、沟通能力强是选取责任组长的前提条件,责任组长除了执行本职工作以外,还可协助护士长处理护理大组事务,实行与医生一样的全责制和管床制〔6,7〕,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全程护理负有全权责任,包括期间的护理、治疗、填写病志、整理编辑护理病志、病房管理等。助理护士一般负责技术等级要求不高的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治疗辅助工作和抢救辅助工作是辅助护士和协助责任护士的基本工作。

1.3评价方法 使用规定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及效果进行统计〔8〕。对“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主要评价项目:全部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满意度;责任护士面对突发状况应变能力满意度;病患家属对责任护士工作质量满意度;护理人员对病患护理工作跟进是否到位满意度。对“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效果主要评价项目: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评测和术后3个月内遵医性;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评测是对出院前两天患者的饮食保健、药物应用等;术后3个月内遵医性是对术后病患的饮食结构、药物服用监督、每日运动量等每日记录,并在手术后第3个月进行汇总〔9,10〕。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心内科治疗效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满意度比较(n)

与观察组比较:1)P<0.05,表3、表4、表5同

2.2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3两组规定治疗期内效果比较 观察组30 d的治疗期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28,P<0.05)。见表3。

表3 两组规定治疗期(30 d)效果比较(n)

2.4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评测 观察组伙食保健、药物应用血压监测体力活动评测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评测分)

2.5两组术后3个月遵医性比较 观察组术后3个月,伙食结构、每日体力活动及每日监测血压、按时服药遵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三个月内遵医性比较(%)

3 讨 论

采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提高老年人心内科病治疗效果的过程,需要对现有的护理人员按照学历、资历、职称及综合能力水平进行分层选拔、多层管理,对科内护理人员及科内工作进行划分,划分的每一块工作都有相关责任人,使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提高护理灵活性。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言,层级全责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化,护理积极性加强,确保护理人员深入了解老年心内科病患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提高老年人心内科治疗效果治疗质量。

层级管理整体护理模式有助于老年人心内科疾病康复的优点在于:①及时了解和通报患者病情。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而老年人多对病症感受不敏感,且表达语言多有不清晰现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通过老年患者并不清晰的表达,迅速了解其病症推断其病情,向上级主治医生汇报临床症状,做出相应的紧急处理,确保老年人心内科病的治疗效果。②增强临床健康干预对老年心内科病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通过护理人员间相互配合协作,降低老年人心内科病康复过程中出现重大医疗事故,同时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患者的病况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确保治疗效果。③层级划分的护理人员对病患病情跟进及随访,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使病患及其家属对饮食结构、生活规律性及每日运动量等有益于康复的事项进行了解,并让患者对自身康复持有坚定信念,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心内科病患层级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