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

2014-01-31 02:36屈政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三角区年龄阶段骨量

屈政梅

(东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620)

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1]。在人的一生中,骨量并不稳定,而是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当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骨量达最高时,峰值骨量(PBM)出现[2],其受遗传和环境影响最大[2,3],后者包括营养及力学载荷,尤其是运动的刺激[4]。个体 BMD 取决于 PBM 和丢失的骨量[5],WHO 规定PBM减少2.5SD为一个地区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因此,对一个地区PBM的确定及骨量丢失情况的研究意义重大。武术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退役前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退役前经历了长期的有规律的运动训练,退役后大部分运动员远离运动训练,对PBM及骨量丢失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武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寻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为这一群体骨质疏松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表1 被试基本情况一览

选择15~50岁年龄段从事武术运动的在役和退役运动员311人作为被试,被试主要从事太极(男:40人,女:39人)、散打(男:38人,女:23人)、套路(男:90人,女:81人)运动。以5~为一年龄段为划分标准,共分7个年龄段,分别为15~、20~、25~、30~、35~、40~、45~。男性168人,各年龄段人数分别为24、27、24、30、27、20、16 人。女性143 人,各年龄段人数分别为 18、22、19、24、25、20、15 人,考虑绝经对女性骨量的影响,对女性要求绝经前且月经有规律。

1.2 方法

采用DXA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仪(美国Hologic QDR 4500W),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前臂(左右均值),第1-4腰椎(腰椎1-4),髋部大转子、髋部股骨颈和髋部三角区(左右均值)进行骨密度(BMD:g/cm2)测量[3,4,6]。

1.3 数据处理

所有测量数据均运用SPSS15.0进行处理,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男性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测量结果

表2 男性骨量丢失结果一览 (单位:g/cm2)

各部位PBM出现的年龄段不同,各年龄段各部位骨量也不同。前臂PBM出现在40~岁,为0.807±0.124g/cm2;腰椎1-4出现在25~岁,骨量为1.005±0.138g/cm2;髋部的大转子出现在20~岁和25~岁两个阶段,骨量均为0.801±0.094g/cm2,股骨颈比较特殊,在15~岁、20~岁和25~岁三个阶段骨量非常稳定,都接近PBM,在0.974±0.132g/cm2左右,三角区在20~岁和25~岁保持稳定,PBM分别为0.903±0.112g/cm2、0.904 ±0.110g/cm2,见表2。

图1 男性骨量丢失部位、年龄特征

图1显示,前臂骨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40~达峰值。腰椎1-4PBM出现较前臂早,25~出现。大转子骨量整体不高,PBM在20~和25~出现,随后骨量开始丢失,但丢失率不大。股骨颈PBM出现最早,15~出现,并保持到30~后才开始出现骨量丢失现象。三角区PBM后骨量丢失比较严重,是所有部位中丢失幅度最大的部位。

2.2 女性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测量结果

表3 女性骨量丢失结果一览 (单位:g/cm2)

女性前臂PBM出现在35~,0.723±0.107g/cm2;腰椎1-4在25~出现,0.952±0.112g/cm2;大转子在25~出现,且保持到30~,分别为0.735±0.078g/cm2、0.734±0.080g/cm2;股骨颈比大转子出现稍早,在20~出现,但在25~峰值基本稳定,分别为0.863±0.092g/cm2、0.862±0.077g/cm2;三角区在25~出现,峰值为0.794±0.089g/cm2,详见表3。

图2 女性骨量丢失部位、年龄特征

图2显示,与其它部位骨量相比,女性武术运动员前臂骨量总体偏低,出现峰值的年龄较晚。腰椎1-4骨量总体最高,出现峰值的年龄在25~,PBM后开始丢失,但各年龄阶段骨量仍高于其它部位,说明PBM对BMD具有决定性作用。髋部三个部位,出现PBM的年龄比较早,基本处于20~到30~,且大转子和股骨颈峰值保持了两个年龄段,三角区骨量丢失幅度最大。

3 分析

3.1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特征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身体各部位PBM及骨量丢失不同。男性各部位PBM均高于女性。男性腰椎1-4、股骨颈及三角区骨量高于同年龄阶段的前臂和大转子,其中,腰椎1-4骨量最高,其它部位依次为股骨颈、三角区、前臂、大转子。男性前臂和腰椎1-4PBM均保持了一个年龄阶段,髋部三个部位PBM保持了2~3个年龄阶段的稳定期,大转子和三角区在20~和25~保持稳定,股骨颈在15~、20~、25~三个阶段保持稳定,是最早出现PBM的部位,且保持了良好的PBM稳定状态。5个部位PBM出现后,随年龄的增加开始出现骨量丢失,丢失幅度最大的是髋部的三角区,到45~,丢失骨量0.128g/cm2,而其它部位骨量丢失比较均匀。本研究中,选择绝经前且月经有规律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女性各部位骨量均低于男性,腰椎1-4骨量最高,其次为股骨颈、三角区、大转子和前臂,与男性各部位骨量情况比较一致。女性髋部大转子和股骨颈两个部位PBM稳定在两个年龄阶段,大转子保持在25~和30~,股骨颈保持在20~和25~。前臂、腰椎1-4和三角区只稳定在一个年龄阶段,前者保持在35~,后两个部位均保持在25~。相关研究认为[6],PBM在20~或40~年龄阶段,其中三角区最早20~,前臂最晚40~,与本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各部位PBM、后开始随年龄的增加出现骨量丢失,在45~之前,骨量丢失最快的是髋部的三角区,骨量丢失达到了0.162g/cm2,丢失幅度远大于其它四个部位,同时超过了男性三角区,提示,男女武术运动员退役后髋部三角区是骨量丢失最快的部位,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预防。男女各部位PBM出现的年龄段数量不同,男性各部位出现PBM的年龄段数量大于女性,男性5个部位共有9个年龄阶段出现PBM,女性只有7个。男性主要集中在髋部的股骨、大转子和三角区,女性集中在髋部的大转子和股骨颈。表明,髋部各部位PBM具有较稳定的保持期。相关的研究显示[6,7],身体各部位PBM主要保持在一个年龄阶段。其PBM稳定周期明显短于本研究的测量结果。提示,武术运动对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骨量形成具有良好的刺激和积累作用。这可能与大部分武术运动员从小练习武术有关,在身体生长发育时期,武术练习中的纵横向力对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刺激[3,5],长期的刺激对骨量的积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年龄特征

骨量随年龄的增加逐渐积累,在某一年龄阶段骨量可达到个人的峰值,随着年龄继续增大,骨量又开始出现丢失,丢失的速率与峰值骨量密切相关[2,5]。峰值骨量的高低受较多因素的影响,遗传、营养、激素、年龄、运动等等均可影响峰值骨量[2,3]。身体各个部位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阶段不同[2,6],PBM出现后保持稳定的周期及骨量丢失的速率不一[2,7]。相关的研究发现[6,7],男女PBM出现的年龄阶段不尽相同,男性前臂峰值出现的年龄阶段在 45~岁,腰椎1-4在 25~,髋部 20~岁居多[6,7],且基本上只能保持一个年龄阶段[6,7]。女性前臂峰值出现的年龄阶段在40~,腰椎1-4在30~,髋部的大转子和股骨颈在30~,三角区在20~居多[6,7]。在本研究中,男女性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各年龄段骨量测量结果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整体上表现为PBM出现稍早。男性在15~,股骨颈部位PBM出现,且能够稳定保持在20~和25~。到20~,又有二个部位出现了PBM,分别为大转子、三角区,且PBM稳定保持到25~。到25~,腰椎1-4PBM出现。到40~,前臂 PBM 出现。纵观男性各部位PBM,其出现的时间较早,基本稳定在15~到25~之间。尤其是在25~,腰椎1-4、大转子、股骨颈和三角区骨量均处于峰值。女性武术运动员到20~,股骨颈PBM出现,并能保持到25~。到25~,腰椎1-4、大转子、三角区 PBM 出现,但只有大转子保持到30~。到35~,前臂PBM出现。本研究中,骨量达到个人最佳水平的年龄段在25~,共有四个部位处于该阶段,分别为腰椎1-4、大转子、股骨颈和三角区。各部位出现 PBM 的年龄段比相关的研究要早 5 ~10 岁之间[2,6,7]。根据运动员退役年龄分析,在本研究中,武术运动员在退役前各部位的骨量基本上处于个人的最佳值。分析认为,较早出现PBM且能稳定保持的原因可能与武术运动有关。根据武术项目特点分析,武术运动对人体的骨量积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机械压力可促进骨量增加,肌肉的收缩活动对骨产生了间接的应力,刺激骨形成[3,5,8]。二,运动改善了内分泌系统,促进骨量的增加[5,8,9]。

4 结论

4.1 男性各部位PBM高于女性。男性PBM,腰椎1-4>股骨颈>三角区>前臂>大转子。女性PBM,腰椎1-4>股骨颈>三角区>大转子>前臂。

4.2 男性股骨颈PBM保持稳定三个年龄段,大转子、三角区二个,腰椎1-4、前臂一个。女性股骨颈、大转子PBM二个,三角区、腰椎1-4、前臂一个。

4.3 PBM后,男女随年龄增加骨量丢失,三角区丢失幅度最大,女性大于男性,提示,男女武术运动员退役后髋部三角区是骨量丢失最快的部位,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预防。

4.4 男女性PBM出现较早,男性稳定在15~到25~,在25~,腰椎1-4、大转子、股骨颈和三角区处于峰值;女性PBM稳定在20~到30~,在25~,腰椎1-4、大转子、股骨颈和三角区处于峰值。

[1]Pasco A,Lane E,Brennan L,et al.Fracture risk among older men: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defined using cut-points derived from female versus male reference data[J].Osteoporos Int,2014,25(3):857 -862

[2]Rachner D,Khosla S,Hofbauer C.New horizons in osteoporosis[J].Lancet,2011,377(9773):1276 - 1287

[3]Morgan S,Gleason J,Chen L,et al.Associa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Pelvic Floor Symptoms in Women Presenting for Bone Mineral Density Evaluation[J].Journal of Clinical Densitometry,2012,15(4):488

[4]钟平,刘锡仪.运动干预非负重骨骨量丢失的实验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22-4

[5]吉洪林,赵光圣,张峰.女运动员运动性骨量丢失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4):62-68

[6]伍贤平,等.女性不同骨骼部位的峰值骨量及骨丢失率和骨质疏松患病率[C].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0,1:185

[7]侯艳丽,廖二元,伍贤平,等.中国与美国多种族女性髋部骨量和丢失率的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5):320-6

[8] Ito M.Recent progress in bone imaging for osteoporosis research[J].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2011,29(2):131-140

[9]Lau RY,Guo X.A review on current osteoporosis research:with special focus on disuse bone loss[J].Journal of osteoporosis,2011,doi:10.4061/2011/293808

猜你喜欢
三角区年龄阶段骨量
我的各路好友
地震时是躲是逃?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综采工作面端头三角区悬顶处理措施研究
骨量测定,走在骨质疏松前
身上有四个“危险三角区”肿瘤
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
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可行性研究
教学暗示艺术在小学不同学段的运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