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体育“课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19-12-19 20:42:32
活力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价值观育人

黎 锋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绵阳 621000)

引 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 等,如何开展“课程育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以合理定位归正大学体育“课程育人”教育本位

众所周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更在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长久以来,由于体育教学价值的异化,部分院校片面的对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义为使学生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却看不到“育魂”的价值追求,出现了教学目标设置工具化、教学内容安排片面化、教学过程形式化等问题,究其根本在于教育方体育育人意识不足。因此,强化体育“育人”意识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育人”得以实现的首要着力点。这里至少要从两方面教育主体入手,一是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来说,强化体育“育人”意识的关键是摆正体育教学的观念,明确体育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必须强化体育“育人”的目标定位。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提出了“身心兼修,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关注学生形成“运动技能规范、教学技能扎实、理论知识丰厚”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价值培养。二是对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师来说强化“育人意识”在于恢复体育课的人本价值,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立德树人因子,在课堂教学上有意识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注重活动开展中的德育引导,教学效果引入人格养成因素。

二、以文化渗透引领大学体育“课程育人”实践创新

人类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了多种体育文化。它通过可见的身体形态、运动表现、体育器材和无形的社会属性,反映出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识、观点和精神,表现出体育符号、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规则等独特的存在形式。对于体育育人来说,长期以来体育文化的渗透是个薄弱环节,既不被重视,也缺少各种能力素质和保障性条件支持。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体育文化渗透可以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文化灌输来实现,这种文化灌输可以是对内蕴于新中国体育发展历史资料中的体育精神传承,可以是对经典体育赛事内镌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扬,也可以是对公平正义、团结互助、尊重合作等体育价值观的向往和追求。体育文化渗透也可以借助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课程完成,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好基本动作的同时,也要强调让学生践行和体悟相应的体育礼仪。

三、以教学重建推进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过程优化

201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体育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中内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公共体育理论课堂渗透我国竞技运动员爱国主义的核心意识,培养学生勇敢、拼搏、团结友爱的体育道德意识。二是在教学各环节中有意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子。在教学设计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的性,选择更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和项目。比如在课堂常规部分安排学生进行弘扬正能量的每课一讲。三是完善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使其贡献于丰富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载体资源。有意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中,把拓展性体育训练、军事体育训练、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增加进体育教学项目中,教学中注意挖掘这些项目在传承民族文化、提升道德水准、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以全面发展理念健全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对体育课程自身的评定,健全的一项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作为“课程育人”的有效元素而存在,而且在课程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有着突出的作用。长时间以来,体育“课程育人”的困境之一在于课程评价体系没能支持和配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育人”的实现和达成。目前,我国大学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育人维度评价标准的缺失或不足,表现在强调数字考核,弱化了学生与老师作为人而存在的沟通需要及其彼此的道德修炼,这种片面重实实在在的结果而看不到过程中的价值存在,只能使学生在课程带给他主观体验的收获上没有收获,客观成绩大于主观改变,终结性评价比重远远大于生成性评价等。因此,为了促成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育人”目标任务的实现,必须优化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首先,逐渐增加定性评价在评价中的比重。可以在评价中增加过程性评价内容,增加体育品德评价内容,由学生进行互相打分。其次,建构多元评价主体结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等都可以一定比例参与评价,由于每个评价主体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可以针对体育课程的不同元素,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地评价。再次,凝练出学生内在成长的评价要素指标体系,优化课程评价要素,特别是课程是否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体育意识方面的评价指标亟需建立和完善。最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互为补充。

结 语

推动体育课程育人过程需要强调思想政治理念,要充分做到以合理定位归正大学体育“课程育人”同时,以文化渗透课程实践创新,加强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过程优化,并且还完善“课程育人”的评价体系,只这样才有可能将大学体育“课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另一个层次。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教师·中(2018年3期)2018-05-25 06:07:44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上(2016年3期)2016-04-14 06:05:02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