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议

2019-12-19 20:42:32董秀霞
活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县区法律援助办案

董秀霞

(黑龙江中蓝律师事务所,大庆 163311)

引 言

法律援助是国家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为特殊人群或者困难人群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这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援助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够

一是还有很多人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对法律援助概念模糊,还存在“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现象;二是在政府工作中,法律援助工作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三是各法律援助机构的作业发挥得不够。

(二)法律援助人员数量不足

1.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不足

法律援助覆盖范围不断增加、法律援助案件显著增多,但是相应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还远远不够,尤其是专业水平过硬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尤其是县区法律援助机构人员严重不足,很多县区的法律援助机构除主管领导外法援中心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且没有法律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出现人员断层的现象。

2.律师资源短缺

有的县区只有一个律师事务所,甚至只有法律服务所,律师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法律援助工作开展需要,全国都在积极推行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法律援助案件显著增多,这与律师资源短缺问题形成极大矛盾,刑事案件法律援助难以实现全覆盖,由市区律师到县区提供法律援助存在路途较远,往返不便,住宿问题,沟通效率等实际问题,费用大大增加。

(三)法律援助经费不足

虽然法律援助有专项资金支持,且法律援助经费也已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正在逐年增加,但仍然存在经费严重不足、当年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法律援助机构由于缺乏资金,社会律师不愿接收案件,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案件质量,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二、解决的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宣传覆盖面

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增强宣传效果。加强与社区及机关各部门联系,同时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的作用,通过张贴法律援助宣传海报、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和开展专项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进一步利用报纸、杂志、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和通过法律下乡、法律咨询等途径,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法律援助家喻户晓,让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知道怎么寻求法律保护。同时要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意识到法律援助工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保障,从而把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重视、有关部门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

(二)强化法律援助人才队伍建设

1.强化培训工作,注重培训效果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教材、师资、经费等投入,完善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认真实施好法律援助基层业务骨干年度培训计划,提高法律援助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使法律援助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模式,加强人才库、专家库建设,培养一批擅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专业人员。

2.调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完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相关权益保障、政策扶持措施,建立服务补偿机制,吸纳社会工作者参与法律援助,鼓励和支持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多渠道解决律师资源短缺法律援助工作力量不足问题,充实县区法律援助人员,注重发挥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作用。建立法律援助激励机制。在目前法律援助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法律援助队伍,更应该注重给予法律援助人才精神上的激励。法律援助机构应该根据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表现定期评选出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组织,给予其荣誉称号,并在社会上大力宣扬他们的事迹,形成一种以履行法律援助为荣的社会风气。

3.鼓励社会人员加入法律援助工作队伍

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公民、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政法机关退休人员、法律专业的高校学生成为法律援助志愿人员,充分发挥他们拥有的专业法律知识的资源优势为受援者提供诉讼与非诉讼法律服务,补充法律援助队伍的不足。还可以考虑将法律援助工作作为法律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项必要内容,这样既可以丰富他们的法律实践活动,积累办案经验,又可以培养他们从业后自觉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意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4.以公益岗补充法律援助力量

加大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力度,配齐配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把法律援助公益岗位纳入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项目。为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建议在县区设立公办律师事务所,增加公职法律援助律师,根据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情况核定编制,纳入财政供养,设定职责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为政府提供法律顾问,办理政府交办的法律事务,协助政府化解信访矛盾,开展普法宣传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与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之间突出的供需矛盾。

(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建立和完善政府法律援助最低资金保障制度

保障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的配套拨付,建立法律援助专款专户,财政部门与司法部门要加强对法律援助经费管理的监督。

2.探索法律援助社会捐助的多渠道

可以探索法院判决由非受援的败诉方支付法律援助人员的办案成本;经工、青、妇、老、残等社会团体接待联动到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援助案件,由各部门在其相应的经费中给予一定的支持;接受社会慈善性捐助。

(四)完善援助案件质量监控机制

为保证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应对有关人员的行为进行有力监督。

1.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运作规范、管理严格的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自律机制,加强对承办者办案过程、办案态度、办案责任心的监督和管理。

2.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服务考评机制

质量检查公布制度、质量跟踪检查制度、质量投诉监督制度,定期对案件质量进行集中评查,保证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3.整合社会力量,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可组成法律援助监督员队伍,采用旁听案件审理,跟同办案、审查案件归档材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办案进行全方位监督。

猜你喜欢
县区法律援助办案
江西在全国首推法律援助“全省通办”服务
农村百事通(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3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41
论有效辩护在法律援助中的实现
抢钱的破绽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声屏世界(2015年2期)2015-03-11 18:31:30
县区基层干部职业焦虑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