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其平
(瓮安六小,瓮安 550400)
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见识。如今,读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个更重要章程,在倡导大语文时代的今天,广大农村还有部分孩子,他们没有书香味的环境,课外阅读甚是遥远,我作为一名在农村小学从教30 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深感任重道远。笔者就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农村孩子打开阅读之门谈谈自己的肤浅认知。
农村小学生中相当比例属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比如我所在的瓮安六小,留守儿童占的比例是较多的。为了维持生计,家长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务农。再加上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参差不齐,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读书的教育理念可实现性不高,面临教育缺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即使有些经济较为宽裕的家庭,他们也没有为孩子的学习投资的意识,极少为孩子布置实用的书房,无法为孩子创造温馨宁静的读书环境,因此大多数学生能进行课外阅读的平台只有学校。
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应让农村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单篇文章阅读。在校期间,有各个科目的学习任务,有统一的各类活动开展,我们不能盲目的要求学生的阅读量,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系统阅读整本整套的书籍。因此,要让学生每两周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单篇文章精读,可以是古诗词、散文、现代诗歌、文言文、短篇小说。我们有一个课前三分钟,在每节课前进行展示交流活动,让学生朗诵自己选择的爱好篇目,并进行适当的介绍或者讲解,与全班同学齐分享。当然我们也可利用晨读时间进行,为了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对于高年级,我们可着重突出诗词的读记,安排每天早上在晨读中由一名学生在黑板的一角推荐一首诗词,其余学生记下来,背诵下来。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对诗词讲解,经典的优美的诗词,也可引导学生品读欣赏。一学期下来,全班的学生,每人推荐一首,每人便背诵积累了四五十首古诗词。由于学生爱好不同、角度不同,其选择的的作品也不同,但通过这种进行整合交集,就能辐射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视野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萌生更多更美妙的阅读爱好,进而带来更广更深的阅读收获。
课外阅读这么多,那么教材的教学任务怎么办呢?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灵活处理,不去拘泥于篇篇讲、篇篇学的既定模式。改变教学观念,拥有教学创新意识,其实我们语文界近几年推崇的“群文阅读”,其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单篇教学中。教材编排的每一组课文其实也就是一组有明确指向的“群文”,我们没必要再像以前那样字字句句去计较,弄得两败俱代,有人会论及考试,其实我们的课堂万变不离其中,不管什么样的课堂,都离不开双基的夯实。基础知识,基本学习技能,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广泛的阅读吸收,考试的那点事也就迎刃而解了。关键是作为语文老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因为喜爱而主动起来。而在假期,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阅读面,我们则可要求学生选择一至两本喜欢的书目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进行阅读交流,也相当于假期作业的一个检验,这个非常必要,意义非常明显。
在诸多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见识上的收获,也累积了许多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他们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展示风采,培养自信。主题诗歌朗诵会、精彩故事会、课堂中即兴而起的辩论赛、演讲赛,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大展手脚。去年元旦,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交给班干部一个迎新年的主题活动筹划任务。活动当天,首先是他们美轮美奂的教室布置,我着实哑然了好一阵子。活动中,四个主持人轮番上场,主持词很美很具煽动性,其间的表演丰富多彩,自编自导的小品和相声更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这些平日里渴盼集体活动的学生显得极度兴奋,既放得开,又放得好。我就反思,我们是否应该在学习中还给他们更多的快乐!
通过家长会,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家长如何为孩子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读书环境,让家长明白阅读的目的是促进孩子自主阅读,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向家长推荐书目,帮助家长运用正确的方法督促孩子阅读,激发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对读书有一种亲切感、快乐感。发挥家长参与督促作用,开展切实可行的成果展示活动,让班级学生分组轮流展示家中阅读成果。
首先,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注意什么是主次和重点,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阅读,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比如说,在《翠鸟》这篇课文的阅读时,老师需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要求学生针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进行描述,并且要明白作者的观察先后,然后根据作者的写作方式对其研究学习。在《大禹治水》这篇文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其文章的主旨,这样就很容易了解大禹的意志与精神。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目的再去进行阅读,才能够让阅读效果有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文章进行相对应的形式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
我们要严格筛选学生们的课外读物。并且从教学结构上来分析,奠定好小学语文基础。例如《悯农》这首诗,不单单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体现出广大耕作人民的辛苦劳作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小学生的勤俭不浪费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想正确的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课外读物,需要我们对书籍内容有很好的把控,确保对小学生有非常好的成长和正确的引领。
学习氛围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客观环境,老师在教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中,如果能够创造有助于小学生阅读氛围的话,就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比如课文中的一些寓言类文章,这些比较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兴致勃勃,并且老师能够根据课堂内的知识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就像《和氏璧》、《刻舟求剑》等,让学生实现课下自行阅读,这种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如比一比,赛一赛。让学生相互比赛读课外读物读报纸。读书,要朗读精美的语句段落。可以进行短阅读和文章朗诵这种小活动。学生能够把文章读通顺,读懂内容,读出感情,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合作者表达出的意境和人物情感,并且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又如复述文章内容比赛。让学生先读一遍文章然后再让他复述一遍,这样有助于他加深印象。可以组织种类繁多的内容形式,例如“读书有感”、“我最喜欢的诗歌”、“推荐一本书”,可以让他们仔细详细的复述和个人发挥复述。不仅可以把文章中的内容情感转换为学生自己的理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大帮助。再如角色表演赛。有些内容文章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开展,让他们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引导学生把唯美的童话故事创作成小话剧,每人分饰一角。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对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助提升;通过这样的比赛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事情内容的认知,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什么是美、如何去展现美。
提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至关重要,老师必须要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做好积极认真的指导作用,向学生教授课外阅读的方法,丰富学生课外学习和生活感受,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与兴趣,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