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求修并作法》疑难字考释

2019-12-18 04:38邓章应
西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上海古籍出版社图版作法

刘 贺 邓章应

1907年至1908年间,俄国考古学家克兹洛夫在西夏黑水城发现了大批西夏文、汉文、藏文等文书8000多件,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经济及宗教等各个领域,其中有关藏传佛教文献中,大黑天及金刚亥母仪轨最具代表性。1993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合作编辑、出版了《俄藏黑水城文献》。本文以《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中编号为B59的元代写本《大黑求修并作法》为研究对象,文献共三十六个图版,每个图版分左右两页,部分文献文字有所缺失,其中有两页残缺近半,每半页11行,每行17字。《大黑求修并作法》内容冗长繁杂,图版1-4先述大修习缘起、次第传授及亲念仪等,首页正文有所残缺;图版4-33主要叙述一系列大黑天求修作法,主要由修习仪轨导引、求修作法等组成,起句皆以“敬礼妙微上师”“敬礼吉祥形鲁葛”“敬礼吉祥形噜割”,其后详释求修作法,如《大黑天施食偈》《亲念仪》《求修法行》《大求修习法行仪》《烧施仪》《埋伏仪》《令生癞魔仪》《绝语仪》《紧行施食仪》《紧夺咒仪》《亲念广大施食仪》《施食咒仪》《作法仪》等;图版34-35叙述写本传承,并随附《根本咒》《大黑八足赞叹》。

《大黑求修并作法》是为教徒修习所编写的法本,文献中不免存在讹文俗字,存在不易识别的疑难字,为我们解读文献、了解西夏大黑天相关文化造成困难,本文针对写本中出现的一些疑难字进行了考释。

1.女云:“我在室内,若值阴雨生寒大时,须得我母怀抱,方令寒息彼。”法师具大悲心,故将女依抱。①“阴”字原文残缺,根据残缺字形及下文“意乐寂静处,□□隂母林。”(44.36—5·左7)中“隂”字形进行补缺。(42:36-2·右4)②“42:36—2·右4”:“42”表示俄藏第六册42页,“36—2”表示《大黑求并作法》36图版中的第2个,“右4”右页从右至左的第4行,以下亦同。

此字应当做“缻”字,“缻”同“缶”,《集韵·有韵》:“缶,《说文》:‘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或从瓦。”⑧[宋]丁度等:《集韵·有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32页。《六书正讹·黝韵》:“缶,瓦器,所以盛酒浆者。象形,俗作。”《宋元资治通鉴·宋纪》:“翌日,命攻西北楼,姚仲登楼酣战,楼倾,以帛为绳,挽之复正。金人用火攻楼,仲以酒扑灭之。”⑨[明]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宋纪》卷三一,《四库未收辑刊》第297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8页。

“耳”与“瓦”为在古文字中形体相近,易造成混讹,《俗书刊误·马韵》卷二:“,俗作。”《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中“瓶”字条下引唐石经五经“”字形。“瓦”与“耳”形近混用,《金石文字辨异·耳部》:“,汉《韩勑后碑》:‘闻名倾’案:瓦即耳。”①[清]邢澍:《金石文字辨异》,甘肃人民出版社,第500—503页。《隶辨》:“,耳与《说文》同,象形……或作。”②[清]顾蔼吉《隶辨》卷六,《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第23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32页。可见“耳”易作俗字形“瓦”。《天发神谶断碑》:“深甄历数,永归大吴。”③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线装书局,2008年,第246—251页。“甄”作“”,“瓦”与《隶辨》所引“耳”作“”相同。清谢启昆《西魏书》卷二十三:“后贺拔岳北征,顺兴与魏收书,上为毛鸿宾等九人姓名者悉得放还。顺兴从后提一河东酒缻,以绳系之,于城巷牵行。”④[清]谢启昆:《西魏书》卷二三,《续修四库全书》第30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3页。“酒缻”同“酒缶”,即盛酒瓦器。

5.鸦头大黑作法行,其觜尖利手红赤。喫破记句上半身,及噉服心腰子。(48:36-14·右1)

6.文血与毒药等涂者,释于前宫内扫洒,洁己坛……黑青稞、豌豆、黑蒥麻、荞麦面等作,献食于上;涂更前面中,造吉祥施食上,严黪、羊、黑马、黑羊等肉,排设依文也。(49.36-16·右7)

根据前文“洁己坛”,下文“黑马、黑羊等肉”,可以排除“作献食于上”这一句式的可能,可知“”亦非“祭盘”意,所以“”当指由黑青稞、豌豆等所造祭品。《佛教难字字典》中“陵”字条下引《讽诵集》,“”释“陵”③李琳华:《佛教难字字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54页。,但并无祭品含义。

此字当作“隋”,《说文·肉部》:“隋,裂肉也。”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第83页。《集韵·脂韵》:“隋,祭食也。或作挼。”⑤[宋]丁度等:《集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2页。当指祭品,“隋祭”又作“挼祭”,《礼经·释例》云:“凡尸未食前之祭,谓之隋祭,又谓之挼祭。《特牲》:‘祝命挼祭’下注云:下祭曰隋。”⑥[清]胡培翬:《仪礼正义》卷三二,《续修四库全书》第9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81页。宋李如圭《仪礼集释》:“‘上佐食兼与黍以授尸。尸受,同祭于豆祭。’郑注:牢羊豕也,同合也,合祭于俎豆之祭也。黍稷之祭为隋祭。”⑦[宋]李如圭:《仪礼集释》卷二八,《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第10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0页。“黍稷之祭”与文中“黑青稞、豌豆、黑蒥麻、荞麦面等”相合,所以“”当是“隋”“挼”二字的影响所产生的字形。

8.用泥向南畔尖上,作一高四指量,阔八指量,空心方黑塔,用麺作四个蔺葛,置在塔□□,彼塔顶上,插狐翎一枝。(57:32·右1)

以上两字当作“寫”字,《广韵》:“臼,其九切,上声有韵。”“舊,巨教切,去声宥韵。”⑨[宋]陈彭年:《宋本广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93页。两字仅有声调的差异。“舊”字后来简化为“旧”,“臼”与“旧”字形相近,便以简代繁,产生了俗字。⑩刘贺:《〈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四至六册俗字研究》,宁夏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第42页。如《密教仪轨》“增长箭上火焰。”(俄藏第四册TK321:19:41-10),《妙法莲花经第五》:“诸佛师子奋迅之力。”(俄藏第六册B56:31:25-7)“熖”作“”,“奋”作“”。又如“生地贰拾亩,其地东至徐答失帖木儿地为界。”(中藏第四册 M1·0604[F17:W1]748页)“儿”作“”。

但第一例中,“旧”形近“伯”形,发生变异,如《伤寒论·辨脉》:“荣卫内陷,其数先微。”⑪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49页。“陷”作“”。又如《庐山远公话》:“相公是日只于福光寺内,具将此事,写表奏上晋文皇帝。”⑫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56页。“写”作“”。

12.鸦头大黑作法行,其觜尖利手红赤,觜上恒带于赤血……口中火盛大悔干,雷声电光而辽乱。恶龙王大哮吼,发出电光至极盛。(48:36-14·右7)

14.夫修习人,先已作大黑亲念福足讫,欲作法行时,用冤人圡,或大水合流处圡,古城圡,绝门人圡,尸林等诸不祥圡与之热相和,作一量蔺葛,然尸林布上,用毒药盐菜子作末,并人血等相和为。(45:36-7·左7)

“樊”通“鞶”,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干部》:“樊,假借为鞶。”④[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武汉市古藉书店,1983年,第991页。樊,中古音並声元韵,鞶,中古音帮声元韵,並、帮皆属唇音,古音相近。《说文》:“鞶,大带也。《易》曰:‘或锡之鞶带’男子带鞶,妇人带丝。从革般声。”⑤[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第55页。《仪礼·士婚礼》:“夙夜无愆,视诸衿鞶。”郑玄注:“鞶,鞶囊也。男鞶革,女鞶丝,所以盛帨巾之属。”⑥[汉]郑玄:《仪礼汗疏》卷六,《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第10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页。陈寿《三国志·曹瞒传》:“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⑦[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卷一,《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第25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6页。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似今之荷包。”⑧徐中舒:《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第4634页。

“一鞶量”,指一包的量。文中另有相同句式:“令掘深一肘量坈(坑),以毒药等于片石上画十字杵。”(46:36-9·左)“夫修习者,欲作紧行时,面前作各面见十二指量一三角炉。”(57:36-31·右)“一肘量”、“十二指量”当指衡量器物的长度宽度。

15(.1)咒用毒药、菜子、热水将画相洒泼,已然,从足紧卷,以黑色线十字系定蔺葛心头,又依先出神等,已盐菜子毒药水内,棘针于五根及枝节上,竖札安息香上令熏。(45:36-8·左6)

16.(1)夫修习者,若欲先作至黑色炉者,释面前各具一肘深、半肘量一二角炉,火及炉唇,各高阔四指也。(51:36-19·左3)

(2)文涂抹毒药等者,释用羊、马血与石炭末相和,涂末为黑,内日轮上画一利釼,火上画火唇、画剑,周(围)上画剑,周围画铁钩也。(51:36-19·左6)

(2)验生其验者,见鹚乌拍打翎羽,啄嘴燖地,发不神之声,及所住宅内、鹚乌整巢,衔带禽兽血肉入来,则其法毕(48:36-13·右4)

(3)文依则者,释曰内外验生也,其外验者,彼冤人身生病疾,内验者,自鹚乌冤人衔啄至宅内来是也。(51:36-19·右8)

以上字形当是“夢”字俗写。这一俗字形在文中多字形相近,只有第(3)例中上部从“”,从字形与上下文中很难理解、辨识。但有一例:“诵咒一百八遍,其咒想入顶中,令寝,则所求一切法行,中惊觉矣,此者求吉凶竟(境)。”(56:36-29·右8)与“令寝”相关,当是“梦中惊觉矣”,这种求修方式即是“求吉凶梦境。”又如《亲仪诵》:“次多闻天王处奉施食,察仪者,持咒人欲令天王为拥护神,则预先奉施食,求梦境。”(俄藏Ф214:70:5-2)察梦仪者求结果于梦境,当判定此字形当为“夢”字。

“夢”字作这一俗字形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上部“艹”部,简写作“刀”部或“”形,在此基础上简化作“丷”,如《太子成道经》:“大王莫怪,此太子证无上之时,我不逢遇,所以泣悲。”①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76页。“莫”作“”形,《王梵志诗》:“生者歌满路,死者哭盈街。循环何太急,搥凿相崔驱。”②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280页。“急”作“”形。下部“夕”常俗写作“攵”,如《六十四卦图歌》:“平生多計策,爭那鬼相隨。”(俄藏第五册TK322.1:78:47-42)“多”作“”形。

猜你喜欢
上海古籍出版社图版作法
房屋建筑深基坑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邻父伐树
分析高层建筑外墙抹灰逆作法施工技术
登楼
济公传
丰乐亭游春(其三)
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的收藏与刊布
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