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湖南省吉首市北一环188 号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大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与细化,是连接学生核心素养育人理念与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与桥梁,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入大学语文学科从而实现其育人理念,也是对大学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价值定位,反映该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科贡献与作用。而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大学语文遇冷的背后,不仅仅是课程教授方法适合还是失当的问题,还有学科的不定性也是很大的影响。另外,语文教材内容不能引起学的学习兴趣和热衷,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中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以考试和死记为教学,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排斥越来越强烈。相对落后的考试评价体系也使许多学生对考试前的突击和死记硬背仍自我感觉良好。市场化和功利主义的社会氛围也导致了大学语文的不被重视。相对偏重于人文特性的大学语文,与英语相比,大学语文的功利性较低,但是人们同时还忽略了她的价值。走在大学校园里,随时可以看到晨读英语的学生,但语文的声音却很少能听到。
从核心素养发展到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到如何培养的问题。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回答了培养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而如何培养则要通过课程改革进行落实。基于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来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桥梁。学生核心素养向课程标准的转变,基本上遵循了从学生核心素养向学科核心素养再到内容标准的思路。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是将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充分落实到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中,以达到其教育目的。
考试的评估与评价应结合课程的不同特点,以项目的方式使不同特点的课程成绩具体化,使评估与评价更具可操作性,更好地发挥评价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及时推进考试改革是目前完善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
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不应该要求学生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学生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的手法向学生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突出评价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功能,突出评价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并且要多角度广泛的阅读。通过阅读增加学生的见识,扩展学生的思维。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经典文学教学,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魅力。比如,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诗歌中的恍惚迷离的情愫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习兴趣。诗意的朦胧美使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学生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让言行举止更优雅风度;使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诗意。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精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品德”的目的。教师在考试方面,可以设定个性化的考试项目和要求,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语文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知识层面的,要对民族语言做到健全的掌握和出色的使用;一个是文化层面的,关乎民族的发展和个人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关于大学语文的改革,能让语文教育变得更好,更值得尝试。首先,大学语文的考试内容应该有创造性的改变,在以课本为基本的前提下,语文考试不仅仅是分数的体现,更应该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要让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除了考试内容的多样性外,还应注重考核学生的联系实际、思想的开放性,特别是写作方面创造性的题目,这类题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主理解能力。比如,戴望舒的《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重叠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不仅是感觉文字层面的美感,更是深层次的感受“音乐”般的美感。
大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与细化,是连接学生核心素养育人理念与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与桥梁,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入大学语文学科从而实现其育人理念,也是对大学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价值定位,反映该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科贡献与作用。而有效的学习评价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能突显学生的独特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