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平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第五中学,青海 海西 817000)
数学是小学阶段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结合学生思维变化以及依据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促使学生实现逻辑性思维的扩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兴趣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并实现学生走向成功[1]。因此,教师应发挥兴趣作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将传统数学课堂中单调无聊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位置》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座位分布,利用信息技术导入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如: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班级位置分布,小红右边是小白,小白前面是小王,小王左边为小刘,请问:小白在小红哪个方向,教师预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要求学生来到讲台,画出相关示意图,促进学习理解。其次,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考情况,讲解该部分知识点,采用此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完善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法为学生展示客车、火车、地铁的位置分布,结合生活中车辆的位置,促使学生增强认知,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
教师应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设计符合学生的知识内容,不可偏难,打击学生热情;不可过于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另外,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播放情境动画视频,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一)》时,教师以生活中学生常见的长方形为例,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应用设计数学内容,播放数学长方形动画,带领学生认知生活中的长方形,如:教室中的黑板、课本、生活中的鼠标垫、人民币等,巧妙创设数学物体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新型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此过程中,学生被动画片情境所感染,能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其数学学习思维。
论语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师应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重点与难点,采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难题,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强化课本与其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创设难点与重点答疑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揭露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突破学生的学习瓶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大小不同的数学角度,并解释:锐角为小于90°的角;直角为等于90°的角;钝角在90°到180°之间;平角为180°角。教师要求学生发表有关角度的见解,采用重叠的方法将角度进行比较,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角的变化,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并促进学生形成认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延长无关,而是与两条射线的开口大小有关。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轻而易举的突破学生学习难点。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由此可见,复习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复习指导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复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同时,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数学练习,提高学生复习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针对性的练习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将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另外,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分别是学习优等生、学习中等生、学习后进生,设计符合该层次学生能力的练习题,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剖析信息技术课件中呈现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数学动画练习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如:妈妈一共买了12 个苹果,妈妈应怎样进行分配呢,教师要求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分配;后进生自由分配,主要运用除法即可;对于中等生,要求仔细观看视频,使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写答案;针对优等生,教师要求学生应至少列出两种运算方法,以扩展其数学思维。采用视频播放苹果的分配法,改善沉闷的学习氛围,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习认知,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