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
(广东罗定罗城城中小学,广东 云浮 527200)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教学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积极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简单明了、利于理解的知识,从而推动了学生不断进步。此外,教师应用问题情境有效解决了传统数学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如:填鸭式讲解方法、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此,下文将详细阐述教师应如何应用问题情境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首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结合学生认知规律[1]。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为学生扩展学习视野,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如果教师设计难度过大的数学问题,超出学生的认识水平,将难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如果设计过于简单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决过程中也将会出现倦怠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心理低落,导致学生出现思维缓慢的问题。因此,针对此种原因,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巧妙的设计数学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参考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教师应积极采用问题情境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此种原因,教师应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从而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喜悦。
教师应结合实际的生活内容,为学生创设易于理解的数学问题情境[2]。首先,教师应密切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到生活中进行运用,只有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其次,教师应以学生的基础学习结构为标准,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学习内容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参考生活中的小数现象,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数学内容,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如:小明与妈妈一起逛超市,在超市中罗列着各种各样的商品,每一件物品下都贴着价格标签,如:毛巾5.00 元一条,铅笔1.00 元一枝,笔记本2.00 元一本等,教师结合商品的价格询问学生小数的意义,思考小数的性质。同时,通过多媒体设计问题情境内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小数内容,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价格问题最容易被学生忽视,学生无法深入其中进行思考,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指引,采用问题情境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
小学时期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3]。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为学生设计新颖的学习内容,加之应用小学数学故事方法,合理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加快学生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应在故事中融入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处理困难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教师应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实际状态,为学生讲解有关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故事,如:唐僧四人来到西天求取真经,经历千难万险,但大都化险为夷。这天,四人来到黑熊岭,孙悟空前去化缘,碰巧有人请他们免费吃饭,但是,免费吃饭的条件为:求出数学题目的答案。教师说到这里,拿出事先设计的数学题目,写到黑板中,如:30x40、12x36、50x10 等,要求学生解答数学题目,并说出正确答案,从而利用故事问题情境模式,促进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以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利用故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数学题目,并结合西游记中的数学知识:要想让师徒四人吃上这顿饭,学生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从而要求学生说出正确题解,以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可见,通过采用故事问题情境方法,将数学知识与故事进行串联,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除设计基本的教育内容以外,应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应采用恰当手段构建和谐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耐心指导学生学习,保证问题情境法在小学数学中良好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