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丽
摘 要:桦树皮文化最早可能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类生活在茫茫森林中,在长期劳动实践中认识到桦树皮特有的功能,因此利用桦树皮制作器物,具有轻便性、防水性、防潮性和耐用性等特点,与当时我国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相适应。而且随着各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各民族的桦树皮器物在造型上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从而创造出了融民族性和地域性为一体的桦树皮器物造型和装饰艺术。
关键词:北方民族 桦树皮文化 艺术美感 工艺造型 装饰艺术
一、桦树皮艺术的特征
(一)装饰图案特色
桦树皮制品在装饰图案上具有较强的审美特征和地域特征,通过利用传统的图案和花纹进行装饰,使较为实用的器物成为工艺品。在桦树皮器物上植物纹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当时生活环境具有直接的关系。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茫茫的森林中,每天面对茂密的森林和漫山遍野的植物,因此将其作为图案创作的依据。在桦树皮制品的装饰图案中,多以植物和动物形象为主,并通过艺术处理和变形,使其形状更具别致性和多样性,并将各种图案通过变形手法变成精美的工艺品图案。几何形纹在桦树皮制品中运用的也十分广泛。
(二)制作工艺特色
北方少数民族根据桦树皮自身的特性,采取多种工艺手法来创造出种类丰富和造型复杂的工艺品。他们制作出来的每件桦树皮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现在的桦树皮工艺就是基于长期的实用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不仅反映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和情感,而且从工艺品中也能够体现出当时人们简单和朴实的愿望及活泼的生活气氛。
(三)分类特色
北方少数民族利用桦树皮制作器物时,需要在春秋两季采集桦树皮,而且春天只有两天、秋天有三天时间可以从树上剥取树皮。因此当时利用桦树皮制作的生活用具以桦树皮桶和篓为主,以这些器物存储食物来保持食品的新鲜程度。以装饰为主的工艺品和生活实用品则以化妆盒、小镜子和首饰盒为主。
二、北方民族桦树皮文化的深入分析
(一)桦树皮制品的艺术美感
北方少数民族利用桦树皮的拙朴自然美来制作桦树皮制品,以花草为花纹和画案,极具质朴自然之美,并将北方民族古朴的生活风貌和民族传说故事形象生動进行再现,体现出了较强的民族特色。桦树皮制品种类较多,制作工艺技法多样,传统桦树皮制品质感十分细密,具有天然纹理,装饰图案优美,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另外,桦树皮制品的纹饰和造型方面展现出了对美的感悟和创造,并充分地运用了形式美法则,确保了桦树皮纹饰造型的优美性。
(二)桦树皮制品的工艺造型
北方少数民族桦树皮制品在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后,就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造型特征。北方少数民族桦树皮制品更好地突出了实用价值,并以此为基础产生审美价值,将制作工艺与制品造型有效的融合为一体。由于以前北方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以渔猎经济为主,其住在以桦树皮搭建的房子中,桦树皮建筑以锥状造型为主,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牢固性,其建筑造型适宜游牧民族迁徙不定的生活环境。各民族利用桦树皮制作的桦树皮船使用轻便,速度快。北方少数民族利用桦树皮制作成各种器物,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多采用压叠缝合和锯齿咬合的方法,并通过在器物上端外沿附加一圆木条来起到加固作用。
(三)桦树皮制品的装饰艺术
北方少数民族最初利用桦树皮制作生产和生活制品时,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实用性,但随着少数民族的发展,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桦树皮制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其工艺技术水平。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桦树皮制品上的装饰艺术相对落后,多以素面为主。但从明清至近现代的北方少数民族桦树皮制品在装饰艺术上较为发达,图案上有了具有象征性和借鉴性的纹样。鄂温克族桦树皮制品的装饰上主要采用刻画纹、点刺纹和剔花纹三种装饰法形式为主,图案具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几何纹等。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装饰方法上增加了补花装饰法,通过将桦树皮剪成所需要的图案,并缝合在器身或是器盖上,具有浮雕的感觉。达斡尔族桦树皮制品中新增镂刻镶嵌和墨绘勾勒两种装饰方法,在装饰纹样上新增了文字纹、建筑纹、人物故事等。
三、结语
北方少数民族桦树皮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其以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造型及多样性的装饰手法更好地反映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北方少数民族桦树皮文化,还要基于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在做好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要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赵筱辛.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图案艺术与文化内涵[J].美与时代,2013(10).
[2]白晓霞.艺术设计学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桦树皮技艺为例[J].装饰,2015(03).
[3]武钾赢,马前进.北方狩猎民族桦树皮文化现状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