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五年制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研究

2019-12-13 07:23施佳烨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0期
关键词:五年制等级证书产教

摘要:“1+X”证书制度是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要部署,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创新。分析目前五年制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结合“1+X”证书制度内容和具体职業技能等级证书,从校企关系、师资情况、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四个方面探讨深入推进五年制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1+X”证书制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C-0049-03

一、五年制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不紧密

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企业更大程度上追求利益而不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推进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旨在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但实际落实困难,可实施性较差;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对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有效合作形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人才培养能力有限。校企双方合作比较松散,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学校与企业未能成为利益共同体,产教融合也多限于宏观理念,在微观层面难以实质性开展。[1]

(二)师资队伍不完善,能力有待提高

一方面,目前已有的大部分教师资历较老,即使是双师型教师,也与企业行业最新的实践情况和技能标准有差距。校企合作给学校带来企业兼课教师,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分享最前沿的行业知识,但他们忙于企业事务,授课时间有限,而且学校和企业给予的支持有限,激励机制、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企业兼课教师并不重视学校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学校招聘的新老师大部分刚从高校毕业,学历达到要求但没有工作经验,技能实力欠缺。有些学校会让优秀毕业生留校辅助教学,他们技能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强,但由于学历、待遇等原因,最终只有少数留下,该政策难以长期实施。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结构失衡

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建立与职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包括合理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由于学校和企业合作不深入,共同制定的课程体系难以符合要求,无法高质量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此外,五年制高职学生初中毕业入学,文化知识水平不及普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自律性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而五年内要学的课程多、涵盖范围较广,既有文化基础课程,又有专业理论和实训课程,高年级还有实习。所以出现了课程衔接不畅、关联课程脱节、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课程开发不适应企业需求、职业能力需求与课程培养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学生实际就业竞争力不强。

二、“1+X” 证书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1+X”证书制度是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20条职教举措中提出的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既获得学历证书又争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技能水平的双重要求。首批启动试点的有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物流管理、老年照护、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等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将“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意味着办学方式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积极利用企业等外部力量“双元”协同育人,促进职业院校评价向社会开放,也增强职业院校评价的社会影响力,将教育性与社会性的结合提升至新高度。[2]“1+X”证书制度的实施,预示着职业教育未来发展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也促使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产业发展、就业需求等有机结合,重新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动力。同时激发学生潜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切实提高他们应对工作、融入社会的能力,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输送优秀人才。

三、“1+X”证书制度下五年制高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分析

“1+X”证书制度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新的指导意义,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形成,促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精准育人,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质量技能人才。[3]与此同时,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五年制高职应该积极贯彻1+X证书制度,抓住新机遇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机制。

(一)做好行业企业调研,升级校企关系

五年制高职为适应社会发展开设新兴专业,但部分专业建设赶不上相应行业发展速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往往需要行业倒推专业发展。而1+X证书制度需要政府、培训评价组织、职业院校、企业等多方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执行标准也是参照学校育人标准和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以此为出发点,学校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必须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了解职业岗位与用人需求情况,切实改革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企业也借此了解在校学生的培养模式,从源头上把握员工招聘的实际情况,为员工培训和企业长期发展确定方向,同时更好地体现企业诉求,帮助学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机制。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例,目前市场对建筑企业的BIM人才储备情况、BIM实施业绩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而我国BIM技术人才供给不足[4],因此,通过“1+X”证书制度全面推广BIM类课程,学校对接企业建设实训室,引入真实BIM建模项目,培养合格的企业员工。“1+X”证书制度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加强互相了解,充分调动行业、企业有效参与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提供新路径。

(二)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

学生在校学习需要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教师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学校师资水平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建设一支有能力培训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队伍,这也为教师培养和培训指出新途径。教师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行业知识、企业工作经验,用更高更新的技术技能充实自己,企业兼课教师提升授课能力,讲述行业最新动向和企业实际需求,共同承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学培训工作。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纪小,心理发展没有完全成熟,职业认知和社会认识也不全面。《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就对职业认知提出要求,包括照护岗位要求、伦理与法律、职业素质要求等,这方面知识的讲授不同于专业技能的训练,需要教師正确的知识指导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并用心做好这一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需要一线教师的努力,“1+X”证书制度能切实提升师资队伍执教能力,增强学校专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水平,提高企业兼职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5]

(三)完善课证融合机制,拓展技术培训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行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学校负责具体实施。例如,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负责发放,联合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型物流企业、学校等共同制定标准。学校应积极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接,组织专业的、针对性的培训,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课程教学,征订相关教材并参与学习资源开发,彼此协同合作,共同开展试点工作。

学校在开展1+X证书制度的同时,应升级改造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通过课证融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配合。证书有初级、中级、高级的等级之分,需要深入了解考核内容及标准,明确不同等级的能力要求差异,制定相应课程安排和考核标准,确保课程的关联性和延续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技术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的体现,相关课程的建立和完善丰富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助力五年制高职高质量高水平人才培养。学校、企业、行业等共同监测证书实施情况,评估证书标准与行业对人才知识、技能与能力真实需求的匹配度,并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共生共长。

(四)提高学生综合实力,夯实发展基础

除了以上学校和企业层面的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应该把握机会,充分提升自己。高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但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要尝试在实践操作中找到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一技之长。例如,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属于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领域,已出台的标准十分详细,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包括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等10个模块,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包括新能源汽车多种能源高新系统技术等5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技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完备的理论知识才能通过考核。学生在获得证书的同时也应拥有扎实的技能实力,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兼职、实习等逐步接触社会后对自己未来职业产生想法,认识到技能证书在求职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加实训、实习等校企合作项目,切实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妥善处理“1”和“X”的关系。工作后结合自身实力和实际情况提升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注重技能延续和终身学习。学生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在“1+X”证书制度的支持下被赋予了更加贴合企业需求的能力,毕业后直接成为企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未来也拥有更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查吉德.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与政策分析——基于安徽、浙江的调查[J].职教通讯,2017(10).

[2]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3]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4]柴美娟.职业教育“1+X”制度下建筑信息模型(BIM)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9(10).

[5]彭后生.“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责任编辑:谢传兵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Deepening the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SHI Jia-ye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Suzhou Tourism & Finance Branch, Suzhou 215104,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deploy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t probes into the path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four aspects: the school-enterprise relationship, teachers' situ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he students' abil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and specific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

Key words: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1+X" certificate system;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本文系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苏州市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YB123)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8-25

作者简介:施佳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苏州,215104)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猜你喜欢
五年制等级证书产教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浅谈五年制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五年制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