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中國古籍

2019-12-13 14:05吴文津
国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活字

吴文津

哈佛大學蒐集中文圖書始於1879年(光緒五年)。初由哈佛大學大學部圖書館管理。1928年(民國十七年) 哈佛燕京學社漢和圖書館成立後(後改名為哈佛燕京圖書館),凡東亞語文圖書資料之收集、管理及服務工作,均轉由其負責,迄今已56年。其間對中國古籍之蒐集,不遺餘力,成海外收藏重點之一。

哈佛燕京圖書館古籍收藏可分為三個時期:(1) 創始時期(1928—1937)。此期收集工作多與燕京大學圖書館合作進行,同時亦積極自美國逕嚮上海、杭州、漢口、成都及廣西各地採購。(2) 中期(1937—1945)。自“盧溝橋事件”至“珍珠港事件”四年間,華北名望隱居不願與僞政府合作者,大批出讓私藏古籍。其時北平琉璃廠、隆福寺書肆善本充溢,在華日人多購之。前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裘開明先生時亦在北平監督哈佛燕京圖書館目録出版事,亦大量選購。現館藏中文善本之大部均在此時購來。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軍佔領燕大,本館與燕大之合作採購工作遂告結束,旋乃轉嚮西南各省自美國直接採購。現館藏多種西南方志,即在此時所購進者。(3) 後期(1945年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十餘年間,中國古籍在日本書肆出現者甚夥,本館遂開始在日本收購,所獲頗多。後又由齊耀琳、齊耀珊兄弟處購進鈔本500 餘種,復由齊如山哲嗣處購來齊氏收蔵明清戲曲小説,計72 種。内多當時禁書,且多有齊氏跋尾者①見吴曉鈴輯《哈佛大學所藏高陽齊氏百舍齋善本小説跋尾》,載《明清小説論叢》第一輯,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4年,第289—320 頁。。近年内地禁止古籍出口,間有出没於日本書肆者,或索價昂貴,或被日本圖書館争先搶購,本館收進者無幾,雖古籍微卷之採購有大量之增加,然已非原版之善本矣。

現館藏中國古籍善本計:(1) 宋版15 種,66 册;(2) 元版25 種,576 册;(3) 明版1328 種,19527 册;(4) 清版(至乾隆朝止) 1964 種,20904 册。此外尚有鈔本1215 種,分訂4560 册;拓片500 餘張;法帖36 種,301 册。兹就館藏古籍有代表性者,分别列舉於後,以供參考及指正。

宋 版

宋代刻書,極一時之盛。初僅許官刻,由國子監及地方官署執行之。監本刊刻謹嚴,每刻必經校印、詳校、再校。神宗熙寧書刻解禁後,私刻、坊刻大興。私刻亦大都精校慎刻,而坊刻則以牟利為目的,品質較劣。其時坊刻以福建建陽之麻沙及崇化兩地為最盛。其書不及浙蜀刻本之精確,但其快速印量多,遂有“建本遍天下”之説。北宋所刻之書較南宋者流傳較少,本館僅藏少數佛經如北宋梵夾本。今就所藏南宋本略舉數種如下。

1.《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一百零七卷,32 册4 函,宋杜大珪編,南宋紹熙五年(1194)刊本,15 行25 字。是書字體恭端,紙色蒼橙。白口,單邊,順魚尾。書中有元明遞修之滲入。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有收此書但非全本,臺北有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藏鈔本之影印本。

2.《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存卷甲之二十一。宋真德秀撰,南宋開慶元年(1259)湯漢等福州刊本。大字9 行16 字,小雙行24 字。是書書法端正,大字如錢。且刀法秀勁,紙墨亦精良。為蝴蝶裝。

3.《纂圖互注揚子法言》十卷,2 册1 函。漢揚雄撰,南宋末建安刊本。11 行20 字。是書為黑口,左右雙邊,順魚尾。有景祐三年(1036) 序文,序後有題記稱:“本宅今將監本四子纂圖互注附入重言重意,精加校正,並無訛謬,謄作大字刊行,務令學者得以參考,互相發明,誠為益之大也,建安謹啓。”有“雙劍樓收藏宋本”“鐵琴銅劍樓”“傅沅叔藏書記”等印記,並傅增湘1930年手跋。

4.《漢書》存卷五十三。漢班固撰,唐顔師古注,南宋嘉定間建安蔡琪一経堂刊本。8行16 字,小字雙行21 字。此書原一百二十卷。仿官刻大字,行格疏朗,墨如點漆。卷未題刻:“右將監本、杭本、越本及三劉宋祁諸本參校其有同異並附於古注之下。”繼有大字“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末行刻“正文伍仟捌佰三拾玖字注文三仟肆佰柒拾陸字”,有“寒雲秘笈珍藏之印”,“與身共存亡”“後北宋一廛”“克文”等印記。寒雲手題稱此卷係乙卯年(1915) 以宋黄善夫刻《史記河渠書》殘册與傅沅叔换得者。

5.《廣韻》五卷,5 册1 函。不著編者姓名,南宋建陽坊刻,明修巾箱本12 行,字數不等,小字雙行約30 字。是書或為宋陳彭年等編。有陳州司法孫愐唐韻序,每卷首有子目,分刻三排,細黑口,雙邊,順魚尾。

元 版

元初設興文署於京師,繼中書省主掌刊刻事宣,地方刻書則多由書院主其成,私刻、坊刻亦盛。元代書院群立,刻書標準甚高。顧亭林曾謂書院刻書有三善:“山長無所事,而勤於校讎,一也;不惜費,而工精,二也;板不儲官,而易印行,三也。”元刻多黑口,字亦多仿趙體,紙墨遠不如宋刻,然亦有不在此例者。宋刻多用諱字,元刻則無諱字,元刻牌記有助於版本之鑑定,而因此後世翻刻偽裝者,亦復不少。今檢出館藏元版較佳者數種如後。

1.《通志》二百卷,320 册40 函。宋鄭樵撰,元至治二年(1322) 福州三山郡庠刊本。9行21 字,此書紙張寬大,字大而秀美,墨迹清朗,為元刊中之上乘,白口,單邊,雙魚尾。書口頂端有字數,下端有刻工姓名。有“楊氏家藏書畫印”“王印士禎”等印章。

2.《末史》存卷一百七十至一百七十二,一百八十七至一百八十八,共3 册2 函。元托克托等修,元至正間刊本。10 行20 字。是書為《宋史志》職官卷一百二十三至一百二十五,兵卷一百四十至一百四十一。卷一百七十缺頁16 至17;卷一百七十一18 係抄補,黑口,四周雙邊,順魚尾。下魚尾下有刻工姓名。紙質粗黄,但刻工極佳。

3.《圖繪寶鑑》五卷,補遺一卷,4 册1 函。元夏文彦輯,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 刊本。12 行20 字。此書為黑口巾箱本。左右雙欄,對魚尾。“補遺”末有“至正丙午新刊”牌記,紙質粗糙,然版刻頗精,字體及刀法亦極嚴整,卷四第17、第25 頁,及卷五第1 至第2、第6 至第7 頁抄補。

4.《增廣事聯詩學大成》三十卷,10 册2 函。宋毛直方編,元至正十四年(1354) 浙江鄞江書院刊本,14 行字數不等,小字雙行32 字。是本黑口,四周雙邊,牌記云:“至正甲午中秋鄞江書院重刊。”

5.《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一百三十四卷,60 册8 函。宋劉應李編,元大德十一年(1307) 序,刊本。12 行26 字,小字14 行28 字。此書黑口,四周雙邊,順魚尾。總目後14頁為“混一諸道之圖”。趙體字迹秀潤,板刻刀法極靈活。

明 版

明内府刻書由司禮監領其事。監中設漢經廠、番經廠及道經廠,所刻世稱經廠本。多黑口,白紙,趙字,然多校讎不精。南北國子監亦有刊刻,但遠不及司禮監之夥。其時宋元版多藏南監,有補刻印行者,皆善本也。藩府及地方官刻亦盛。藩府多精刻,地方官刻書帕本則不如之。私刻、坊刻亦至多。初多精校,尤以吴中刻本為著。明中葉後,書坊蔚起,但刻本妄作臆改,割補屢見。然亦有佼佼者如毛晉汲古閣刻書,至今為世人所推崇。以下列舉本館所藏明本,以供參考指正。

1.《十三經注疏》173 册21 函。明嘉靖間李元陽,福建刊本。行21 字。是書為明代私刻之上乘。白口,右雙邊。無魚尾。書口有刻工姓名“余伯環、余清、陸榮、陸文、張元隆等”。有“鵝湖亭藏書”印記。

2.《十三經注疏》160 册20 函。明崇禎元年(1628) 至十二年(1639) 海虞毛氏汲古閣刊本。9 行21 字。此書為汲古閣之精刻本。白口,四周單邊,無魚尾。書口下端刻“汲古閣”。

3.《書傳大全》十卷,卷首一卷,10 册20 函。明胡廣等撰,明永樂間經廠刊本。10 行22 字。此書大字本,黑口,四周雙邊,對魚尾。紙質瑩潔,書法雕刻精美,為經廠本中之上乘。

4.《詩傳大全》二十卷,綱領一卷,圖一卷,詩序辯説一卷。明胡廣等撰,明永樂十三年(1415) 内府刻本。10 行22 字。是書板式如《書傳大全》。書法、紙質及刀法精美,為内府刻本之典型。

5.《六子全書》38 册3 函。明顧春輯,明嘉靖十二年(1533) 吴郡顧氏世德堂刊本。8行17 字。此書大字本。字體端方,紙墨優良。白口,四周雙欄,白魚尾。缺扉頁及序跋。書口上端題“世德堂刊”。有“御書樓印”“橄欖軒”印記。

6.《重修宜和博古圖録》三十卷,7 册1 函。宋王輔等撰,明萬曆間于承祖刊本。8 行17字。是書有崇禎九年(1636) 于道南跋。白口,單欄,無魚尾。紙色淡黄,字用顔體。圖繪雕刻亦甚工。本館藏本每册書沿均有一仿明名畫家之山水彩色圖,秀麗奪人,當係後人所作。本館尚有此書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 吴公弘刊本,三十卷,30 册4 函,8 行17 字。首卷卷端題東書堂重修,餘卷均題泊如齋重修。疑為吴氏據萬曆十六年(1588) 泊如齋本重刻。

7.《史記鈔》九十一卷,22 册3 函。明茅坤選閔振業輯評,明泰昌元年(1620) 吴興閔振業校刊朱墨套印本。9 行19 字。此書為明閔氏朱墨套印本,且刊於泰昌元年,頗具文物價值。蓋神宗崩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 七月,光宗八月即位,改元泰昌,然九月即崩,故僅在位一月。是本刻於此年,或為稀書也,缺卷四十四至四十七及卷六十一至六十六,有“白石樵”“麋公”“鹿門山中人”“司訊小勛之章”等印記。

8.《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二十卷,10 册2 函,明仁孝皇后撰,明永樂五年(1407) 内府刻本。14 行28 字。是書紙韌墨精,字體雋秀。黑口,四周雙欄,對魚尾,有“出經堂印”“厚載之記”等印記,缺第一、二卷。

9.《大明仁孝皇后内訓》二十卷,2 册,與《明章聖慈仁皇太后女訓》同函。明仁孝皇后撰,明嘉靖九年(1530) 内府刊本。8 行17 字。此書精刻大字,格式與前書同。同函《章聖慈仁皇太后女訓》,為嘉靖九年原刊,日本昭和六年(1931) 復刻本,十二卷,3 册,1 函,8 行16 字。有“中宫之寶”“欽文之璽”等印記。

10.《歷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320 册40 函。明楊士奇等編,明永樂十四年(1416)内府刊本。12 行26 字。是書黑口,左右變欄,對魚尾。紙白墨黑,字體秀勁。有“夢翔珍秘”“五橋珍藏”“慈谿馮氏醉經閣圖籍”等印記。本館尚有另一刻,乃崇禎八年(1635) 太倉張溥删正本,三百二十卷,80 册8 函。9 行18 字。

11.《元史》二百十卷,36 册4 函。明宋濂等撰,明洪武三年(1370) 原刊,嘉靖萬曆天啓南監修補刊本。10 行20 字。明洪武二年開局修元史,次年七月書成,十月刻工完竣,為元史之祖本。館藏本為嘉靖九年(1530) 至十年(1531),萬暦二十八年(1600)、三十七年(1609)、四十四年(1616) 及天啓三年(1623) 南監修補刊本。黑口,對魚尾,有上下雙欄,亦有四周變欄者。綿紙精字。卷六十至六十五為鈔配。有“島原秘藏”“對藏靚樓”印記。

12.《大明一統志》九十卷,64 册8 函。明李賢等撰,明天順五年(1461) 内府刊本。10行22 字,此書為内府精刻,有“廣運之寶”御印。大字,黑口,四周雙邊,對魚尾。紙質綿韌,墨色均匀,字體亦雋秀。缺第1 册。館藏尚有明弘治十八年(1505) 建陽慎獨齋刻本,48 册8 函,10 行22 字,及明萬暦十六年(1588) 建陽書林楊氏歸仁齋原刻本,16 册2 函,10 行22 字。扉頁題劉雙松重梓。

13.《廣西通志》六十卷,30 册3 函。明黄佐、林富撰,明嘉靖十年(1531) 至十五年(1536) 劉士奇刻藍色印本。10 行20 字。小字雙行。是書為現存廣西全省最早之通志。白口,四周雙邊。白紙藍印。行格頗為疏朗。

14.《汾州府志》十六卷,10 册2 函。明王景符等撰,王道一等修,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 修刊本。9 行18 字。

15.《武功縣志》三卷,3 册1 函。明康海撰,明正德十四年(1519) 刊本。10 行24 字。

16.《百川學海》100 種,20 册3 函。南宋左圭輯,明弘治十四年(1501) 無錫華成埕刊本。12 行20 字。

17.《寶顔堂秘笈》正集20 種,續集50 種,廣集51 種,普集49 種,彙集42 種,秘集(眉公雜著) 15 種,100 册20 函,明陳繼儒輯,明萬曆泰昌間繡水沈氏尚白齋亦政堂刊本。8行18 字。是書正集、續集及秘集為萬曆三十四年(1606) 刊;廣集萬曆四十三年(1615)刊;普集泰昌元年(1620) 刊。

18.《津逮秘書》存70 種,69 册10 函。明毛晉輯,明末葉虞山毛氏汲古閣刊本。9 行19字。是書有崇禎三年(1630) 毛晋序。原140 種,館藏僅70 種。内有刊於胡震亨《秘册彙函》者。有“毛氏正本”“汲古閣”“秋廚齋藏書記”等印記。館藏《秘册彙函》存17 種(原22 種),明海監胡氏原刊,海虞毛氏補刊本。9 行18 字。32 册4 函。

19.《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二十卷,年譜一卷,10 册2 函。唐杜甫撰,宋劉辰翁評點,明嘉靖八年(1529) 靖江懋德堂刊本。8 行18 字。此書為靖江藩刊本。黑口大字。注小字。四周雙欄,對魚口。有“靖江王章”印。首尾缺頁。

20.《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二十五卷,年譜一卷。唐李白撰,宋楊齊賢注,元蕭士贇補注,明萬曆間刻本。9 行20 字。本書扉頁有“合刻李杜詩集序”,並太史劍華道人吴廣霈光緒三十四年及民國二年校讀朱墨批注。並有“字余白軾澄”“振軻”“軾澂”“劍華藏書印章”“吴印廣霈”等印記。館藏另部有“佐藤文庫”章。

21.《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集傳一卷,遣詩文一卷,12 册2 函。唐韓愈撰,宋朱熹校異,王伯大音釋,明嘉靖十三年(1534) 建陽縣校刊本。10 行24 字。是書為建陽坊刻。白口,四周變欄,順魚尾。有“葉德輝焕彬甫藏閲書”印記。

22.《歐陽文忠公全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録六卷,24 册4 函。宋歐陽修撰,附録宋何柯編,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 吉州郡學何遷刊本。10 行20 字。是書為歐集舊刻,後刻均無一百五十三卷者。白口,四周雙欄,白魚尾。字體仿趙。有“永清朱檉之字淹頌號玖聃滂喜堂經籍金石書畫記”“華陽高氏蒼茫齋收藏金石書籍記”等印記。

23.《苑洛集》二十一卷,16 册2 函。明韓邦奇撰,明嘉靖間刊本。10 行20 字。是本有嘉靖三十一年(1552) 序。為四庫《苑洛集》之底本。卷首有翰林院關防。卷中有四庫編修注。

24.《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七十五卷七十回,24 册3 函。元施耐庵撰,明金人瑞改定,明崇禎十四年(1641) 貫華堂刊本。8 行19 字。此書為金氏貫華堂刻本。傳世極少,或為海外孤本,聞中國内地亦僅私藏一部。白口,白魚尾。板心上端刻“第五才子書”,下端刻“貫華堂”,牌記有“本府藏板翻刻必究”字樣。

25.《重廣補注黄帝内經素問》二十四卷,10 册2 函。唐王冰注,間翻刻宋本。10 行20字,小30 字。是書有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 顧從德序。有“抱經樓”印記。

26.《古今醫統一正脈全書》44 種,62 册8 函。明王肯堂輯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 新安吴勉學刊本。10 行20 字。

27.《方氏墨譜》十六卷,8 册1 函。明方于魯撰,明萬暦十一年(1583) 汪道昆序,十七年(1589) 王樨登序。又李維禎序,不著年月。方氏美蔭堂刊本。白口,四周單欄,白魚尾。有“李氏藏書印”。

28.《樂律全書》14 種,19 册4 函。明朱載堉撰,明萬曆間藩刊本。12 行25 字。黑口,四周雙欄,對魚尾。

29.《玄玄碁經集》前卷,2 册1 函。宋晏天章一嚴德甫編,明嘉靖七年(1528) 歙縣汪氏堂重刊本。13 行24 字。敦煌石室出現北周寫本《棋經》,宋有《忌憂清樂集》,元有《玄玄碁經》,但均傳世不多,今通行者多萬曆間翻刻本,似此嘉靖刻本,極不多見。原前後卷,館藏缺後卷。

活字本

中國自北宋畢升製膠泥活字印書,較西方發明印刷先400年。其後又有錫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瓷活字,雖不及板刻之盛,然其對印刷術之貢獻,自不待言。朝鮮日本後均仿中國活字印書,朝鮮尤有過之而無不及處。本館藏朝鮮活字本中最早者為朝鮮太宗四年(1403) 之《十七史纂古今通要》銅活字殘葉,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三十四至三十七,朝鮮正統三年(1438) 銅活字本。館藏日本古籍中有杜預注《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日本慶長間(1596—1615) 木活字本。以下再列館藏中國活字本數種,以供佐正。

1.《宋李忠定公奏議選》十五卷,6 册1 函。宋李剛撰,明崇禎十二年(1639) 序,朝宗書局木活字本,9 行24 字。此書白口,四周單欄,無魚尾。紙色淡黄,似顔體字,有“好古堂圖書記”章。

2.《會通館校正宋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120 册16 函。趙次愚輯,明弘治三年(1490)錫山華氏會通館銅活字本。9 行17 字。是書黑口,四周變邊,單魚尾。字體仿宋,唯墨汁不均,小字有顯晦處,開卷有大字印史記温,孫希瀞淳祐十年(1250),淳熙十三年(1186)“乞進皇朝名臣奏議札”及趙汝愚進“皇朝名臣奏議序”,有“當湖邃江珍藏”“毗陵陳康審定”“董康暨侍姬亞奴珍藏書籍記”等印記。

3.(孫可之文集) 二卷,4 册1 函,唐孫樵撰,明末木活字本。7 行15 字。是書白口,單魚尾。紙白,字似顔體。活字雕刻頗工。

本館藏清代活字本計117 種。今僅列二巨帙如後。

1.《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目録四十卷,5020 册503 函。清陳夢雷修,蔣廷錫等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 武英殿銅活字本。9 行20 字。此帙為中國類書巨著,亦為銅活字之最佳代表品。白口,四周雙欄,單魚尾。紙淡黄而堅韌,用墨均匀,活字尤工。夢雷稿成後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 繕寫成清本,名《古今圖書彙編》,帝命改稱《古今圖書集成》,但未印行。雍正即位後,夢雷發遣邊外,帝命蔣廷錫等重修,彙為暦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六編,分三十二典,6109 部。每部首彙考,次總論,有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録、外編等項。雍正四年(1726) 始印,一共出64 部,館藏即其中之一。光緒十年(1884) 上海有鉛印本,印1500 部;光緒二十一年(1895) 上海同文書局復有石印本,印100部。本館藏本每册扉頁有“重華宫寶”及“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御印。每册末頁有“重華宫寶”及“八徴耄念之寶”御印。

2.《武英殿聚珍版書》138 種,602 册74 函。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 至四十八年(1783) 武英殿木活字本。10 行21 字,清乾隆三十八年,帝詔儒臣輯《永樂大典》散見之書及世所罕見秘帙刻印通行。時朝鮮人金簡管武英殿刻書事(後升工部侍郎),奏以木活字排印,帝賜名聚珍版。十年書成,並頒發於東南各省,准於重刊通行。但除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添印為148 種外,餘所重刊者均非全本。

套印本

今日所見套印本,以明萬曆及崇禎間吴興閔凌二氏所印者為多,且為世人所最推崇者。杜信孚輯《明代版刻綜録》(揚州江蘇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5月出版) 據舊存及現存藏書目録(後者屬北京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北大、北師大及南京大學等圖書館) 列閔凌二氏套印書籍共107 種。其中本館藏55 種。今檢出閔凌印行及其他套印本,列舉如後:

(一) 朱墨套印

1.《四書參》十九卷,6 册1 函。明李贊評,楊起元批點,張明憲參訂,明末吴興閔氏朱墨套印本。8 行16 字。是書朱色眉批圈點,刻工精研。

2.《文選》六十卷,16 册2 函。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清何卓評,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羊城翰墨園重刊,朱墨套印本。12 行25 字。此書朱色眉批,極為鮮明。

3.《楚辭集注》八卷,卷首一卷,8 册1 函。宋朱熹撰,清初曹氏聽雨齋朱墨套印活字本。8 行22 字。書名頁題“朱文公楚辭集注八十四家評點聽雨齋開雕”。有聽雨齋主人曹溶刊朱熹序,84 家姓名,名人評語,司馬遷撰《屈原列傳》,唐沈亞之撰《屈原外傅》。白口,無魚尾。字體恭端,墨色均匀。套印而兼活字,是其出色處。

(二) 三色套印

1.《文選尤》八卷,8 册1 函。梁蕭統編,明周思明評,周德延校,明天啓二年(1622)吴興閔氏刊朱墨緑三色套印本。8 行18 字。是書韓敬序,未署年月。有“韓敬之印”“求仲氏”及“庚戌會狀兩元”等印記。

2.《孟子》二卷,2 册1 函。宋蘇洵評點,明萬暦三十三年(1605) 吴興閔齊汲刊朱墨藍三色套印本。8 行18 字。是書眉批圈點為朱藍色。朱得之嘉靖元年(1522) 序。本館藏另部為嘉慶元年(1796) 慎詒堂重刊康熙朱墨套印本。9 行20 字,4 册1 函。

3.《廣金石韻府》五卷,字略一卷,10 册1 函。明朱雲輯,林尚葵補,李根校,明崇禎九年(1636) 序。閩侯蓮庵藏板朱墨藍三色套印本。6 行12 字。館藏本缺卷五第24 葉後各葉。另部為康熙九年(1670) 大業堂刊周氏頼古堂重訂朱墨藍套印本,6 行12 字,10 册1 函。

(三) 四色套印

1.《世説新語》八卷,4 册1 函。南朝劉義慶撰,齊劉孝標注,明萬曆間吴興凌氏刊朱墨藍黄四色套印本。8 行18 字。是書有劉應登“耘廬”劉會孟(須溪) 王世懋(敬美) 批。凌瀛初跋云:“……余復合三先生手澤,耘廬綴於黄,須溪綴以藍,敬美綴以朱,分次井然,庶覽者便於識别云。”“館藏書沿有仿明四名家彩繪山水:第一册明仇英秋江待渡圖;第二册明王紱秋江泛艇;第三册明唐寅山路松聲;第四册明文徵明雪景。館藏另二部,同本,無書沿彩繪。一部16 册2 函,一部8 册1 函。

2.《南華經》存十四卷,8 册1 函。明萬暦三十三年(1605) 吴興凌以棟刊朱墨藍紫四色套印本。8 行18 字。是書原十六卷,館藏缺十五、十六兩卷。扉頁書名下題:“晉子玄郭象注,輯諸名家評釋,宋林虞齋口義,劉須溪點校,明王鳳洲評點,附陳明卿批注。”用四色以為分别。諸名家用深墨,王鳳洲用朱紅,林虞齋用紫色,劉須溪用藍色。

(四) 五色套印

1.《劉子文心雕龍》上下卷,注上下卷,6 册1 函。梁劉勰撰,明梅慶生注,楊慎、曹學佺評,明萬曆四十年(1612) 吴與凌雲校刊。朱墨紫藍黄五色套印本。9 行19 字。是本首有曹學佺序及朱印。眉端刻楊慎及梅氏等評語,多用墨色。餘四色以評文之意而别,不以人分。有“慎宣軒”及“舒桐鄉民”等印記。

2.《古文淵鑑》六十四卷,24 册2 函。清徐乾學編,康熙二十四年(1685) 五香齋朱墨紫藍黄五色套印本。9 行20 字。本書為清聖祖御選。所録上起春秋下迄於宋。眉批評注以意分,用朱藍紫黄四色,墨色用為正文。有“合肥親多堂郭氏珍藏印”章。

3.《勸善金科》二十卷,卷首一卷,二百四十齣,21 册4 函,清張照等撰,清乾隆間内府刻朱墨緑藍黄五色套印本。8 行2 字。此書與衆套印本不同,無圈點眉批,然正文全用五色套印,色彩較閔凌二氏套印本更為鮮明。墨色為説唱文,藍色為押韻或重唱(疊) 處,緑色為合曲,朱色示動作,黄色為曲調名稱。字體極為端莊,紙色淺橙,易脆。是本為世所罕見,或為海外孤本。

(五) 套印畫譜

明清套印畫譜,用“銅版”及“拱花”方式印刷。其中以《十竹齋書畫譜》及《芥子園畫傳》為代表作。以下列本館藏此二書之各種版本。

1.《十竹齋書畫譜》8 種,8 册1 函。明胡正言摹,明崇禎十六年(1643) 刊包背裝彩色套印本。是譜凡畫傅、墨華、果、翎毛、蘭、竹、梅、石八種。館藏另五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包背裝本;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 張學畊重校李氏芥子園重刊套印摺裝本,有“芥子園珍藏”“李氏圖章”等印記;日本明治十一年(1878) 文榮堂翻刻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 原刊包背裝套印本;清光緒五年(1879) 重刊包背裝套印本;日本明治十五年(1882) 覆明崇禎六年(1633) 原刊包背裝套印本。

2.《芥子園畫傅》初集五卷,二集八卷,三集四卷。清王桑等輯,清康熙十八年(1679)至四十年(1701) 芥子園刊彩色套印本。此書初集王槩輯,清康熙十八年芥子園初印。二集三集與二弟王蓍王臬合輯,康熙四十年芥子園甥館藏套印。館藏初集共三部。全書另七種: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金閶書業堂重刊套印本;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 金陵芥子園焕記重刊套印本(共四集,第四集清丁臬輯);另部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 本,亦為金陵芥子園重刊套印;清光緒十三年(1887) 至二十三年(1897) 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四集;民國十年(1921) 上海十頃堂書局放大鴻文書局本;日本寬延元年(1748) 平安書肆河南櫻翻刻彩色套印本;另部為日本寶暦三年(1753) 同刊印者彩色套印。

法 帖

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版法帖12 種,105 册,清初版7 種,150 册,民國複製精印8 種,74册。今僅列三種,以供參考。

1.《絳帖》十二帖4 函。據《古今碑傳考》云:“潘師旦以淳化帖增入别帖,重摹刻於山西絳州。”然《集古求真》有云:“按十二絳帖,雖為僞作,然刊刻頗精。紙墨亦有佳者。且發現甚早,大約明初人或元人所為。有以為金人者,亦末可知。”

2.《戲鴻堂帖》十六帖4 函。明董其昌審定。《集古求真》云:“原刻於諸帖中字,有以為未善者,另改單字於卷末。亦有改至一二行者,原以備裱裝時割换,用心亦可謂勤且密矣。翻刻本無之。欲求原刻,以此為驗。”

3.《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三十二卷,11 函。清高宗敕編,梁詩正校刊。此帖始刻於乾隆十二年(1747),三十年(1765) 刻峻。《集古求真》謂:“自鍾、王以至明人,俱以内府所藏真迹上石。自淳化閣帖以下,官私法帖,無此巨麗,摹刻榻三手,俱天下之良工。紙墨亦極精良,固非民間寒儉所可比擬。”

鈔 本

館藏鈔本計1215 種,分訂4560 册。其中除《永樂大典》3 册外(卷之2610—2611;7756—7757;8841—8842),餘大都為清鈔本,亦有民國者。清鈔本中以文瀾閣《四庫全書》之《駱丞集注》四卷及《熬波圖》上下卷為最珍貴。兹在其他鈔本中檢出下列三種,略為介紹。

1.《詩經世本古義》不分卷,35 册3 函。明何楷學撰,清鈔本。10 行20 字。是書傳鈔清禮部原版。本館尚藏此書另部,為嘉慶二十四年(1819) 閩謝漳氏文林堂活字本,二十八卷,首末各一卷。

2.《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一百二十六卷,40 册8 函。明魏齊賢、葉芬等編,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 東武劉氏據宋本校鈔。14 行25 字。書間有“燕庭士傑珍藏”“東武劉喜海燕庭所藏”等印章。

3.《鑲黄旗滿洲鈕古禄氏弘毅公家譜》15 册1 函。清嘉慶三年(1798) 修。10 行字數不等。是本為朱絲欄精鈔本。大號紙裝訂,書口題:“鈕古禄氏家譜。”

4.《八旗叢書》35 種,28 册3 函。清恩豐輯鈔。此書為清光緒間鈔本。為恩豐本人私藏。中有愛新覺羅敦敏撰《懋齋詩鈔》。敦敏為曹雪芹摯友,此卷多收其與雪芹唱和詩,為研究雪芹生平少見之資料。恩豐字希臣,光緒十八年(1892) 進士。書内有“富察恩豐希臣藏書印”。

注釋

本文為1984年11月於臺北圖書館學會主辦的“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發表的報告,載《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専集》,臺北:圖書館學會,1985年,第341—151 頁。

猜你喜欢
活字
小小“活字”里的大世界
可以泡着喝的汉字
聚珍堂版《红楼梦》活字印刷特点解析
可以泡着喝的汉字
可以泡着喝的汉字
可以泡着喝的汉字
北宋铸钱工艺与活字技术研究
字在用玩的方式传播汉字文化的精神力量
活字蹦跳
把玩活字 续写光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