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燕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要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用人岗位的人才需求,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在校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因此,高校想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以便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打下基础。针对上述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以期能为我国高校的未来定位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就业
从近年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深化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本遵循。在此背景下,有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高校发展的重要內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我国高校有效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笔者认为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平台。由于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各高校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各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使其在创业过程中明白是非,对相关事物进行正确判断正确思考,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由此可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打下基础[1]。
(二)有助实现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而言,其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并且涵括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和创新精神等教育理念。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打下基础。简言之,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就业率和高校人才的素质。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促使大学生在未来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掌握创新创业的规律与特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三)有助于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创新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创新融合,以使教学资源达到优化升级合理配置,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社会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领导认知偏差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存在偏差,得不到他们的高度重视。加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关教务、学工、团委、科技、产业等多部门,目前基本是齐抓共管、多龙治水的局面,所以工作的布置、落实、督导等往往不到位。
(二)理论成果寥寥无几
近年来,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呼声很高,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处于相互游离的状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已经基本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也随着近年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快速发展而卓有成效,但是系统研究两者融合的成果几乎少之又少,所以能有效指导二者融合的理论依据很少。
(三)两者的融合途径极为单一
目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教师并没有注重对意识、观念的深化,从根本上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涵养和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往往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极少与学生进行互动,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综合素质的培养又从何谈起?
(四)考核方式过于简单
笔者通过了解发现,一些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学校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而存在,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中的认知度并不是太高。加之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关注度较低。同时,由于实践环节匮乏,学生将创新创业理解为一门理论课程,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另一种形式。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在教育理念上的统一
想要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相互协同发展,需要统一两者的教育理念,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正确的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进行探讨,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实现全面发展,这也是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其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打下基础[3]。结合当前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高校没有加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导致此教育活动最终沦为形式。基于此,各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该加强重视,积极响应我国创新理念,为高校生未来的就业、择业打下基础。
(二)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的协同
要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高校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主要途径与手段。由于创业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与挑战性,因此要求开展创业活动的相关人员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具备独立决策的能力。因此,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创业者在开展创业活动时,自身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创业者的朋友和家人也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高校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回馈社会关心的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4]。
在培养学生个人品质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个人品质,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非一帆风顺,因此,创业者自身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至关重要,各高校只有加强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才能为其创新创业活动打下基础。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各高校还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增加学生的相关创业教育案例,以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讨,总结创业活动的相关经验与教训。此外,为了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与法律知识,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熏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商业道德[5]。
(三)在实践活动中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终贯穿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手段。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充分领悟思想政治理念,最终将思政课堂中的相关理念转换为自身的感悟,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同时,通过让学生参加劳动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时,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发挥优秀校友和杰出企业家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学术讲座、心与心对话的形式,为有意向参与创业创新项目的学生提供较高层次、科学合理的专业辅导。例如,对独特风格的计划书的设计、对设计计划细节问题的处理与完善、对创新方案的实施困惑、创新计划的资金难题等进行专业的指导。高校要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特别是有重点、有目的跟进、追踪创新创业大学生的现状与动态,必要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此外,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的积极经验和典型做法,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并積极引导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及时申请国家专利,或在专业网站等进行成果的宣传与推广。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创新创业教学活动,都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助于学校完善自身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该统一两者的教育理念,其次统一两者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最后,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融合创新创业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基础,为其未来的就业、择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兆宇.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1):6-8.
[2]李永桥,谌丹阳,古松.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8(1):17-20.
[3]黄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2):87-89.
[4]汪文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8):112-114.
[5]杨兆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点突破[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