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舒玮
摘 要:古代存在一定限度的民主,必须要区分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的概念。就事实而言,中国古代帝王统治下的王朝,是显而易见的君主制,和现代民主有着根本的区别,但不能抹杀其专制制度下的民主成分或是民主萌芽。民主与专制的共生,有其缘由。作为有限的民主政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政治民主特征显示出了较强的特征。不可因中国政治制度具有一定意义的民主而美化其存在,也不可因其为专制君主制度就彻底否认民主成分。
关键词:民主;历史意见;时代意见;有限性
一、中国古代之民主
古代之民主,在某种意思上即为有限的民主。这是由于将君主和民主放置在一起,总有相对排斥的感觉。中国古代政治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君主专制。学术上一般都承认中国古代存在丰富的民本思想,但是对于是否存在君主专制下的民主思想,存在着争议与不同看法。目前,少数学者认为存在着民主思想,大多数学者认为民主思想来源于西方,古代不存在民主思想。钱穆先生在其书中明确表示,我们不能在不了解当时古代社会环境情况下,盲目去指责我国古代以往的政治制度。我们谈论古代政治下的民主性必须先行了解君主制度下的人文、环境,而非以现在的时代意见全盘否定历史。
“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是不同的概念。人们该如何看待和评价历史上的制度,或是事件和人物,必须要分析其两面性,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过去的事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背景,每个时代的情况是不一致的。当时的制度是在那个时代下适应时代的产物。譬如说到王位世袭,必然引起众人的反对。这个制度显而易见是腐朽、不可取的,相对于西方当时小国寡民式的民主制度而言也十分不能接受。但从古代的背景来看,那个时代实行王位世袭是很有必要的。希腊和罗马作为小国寡民民主式的代表,他们采取了直接参与的方式,用公开投票来表现公意,来发表政治意见。
但相比于西方小国寡民式,中国在秦汉时期,拥有辽阔的疆土,户口超过千万,且当时作为典型的农业国,千万个农村散布在全国,小国寡民式直接民主于古代中国来说显然是不可行的,民选制度无法实行下去。纵向来看,现代人也无法用现代较为健全的民主体制和方法来评判当时王位世袭和君主制度,这不是在否认时代意见的作用,而是相对于历史意见来说,时代意见的地位要更低,客观性是评判一件事物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人们评判历史上的制度、政策、人物及事件等,必须充分了解所处的时代背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就事实而言,中国古代帝王统治下的王朝,是显而易见的君主制,和现代民主有着根本的区别,但不能抹杀其专制制度下的民主成分或是民主萌芽。因此,在帝王统治下的专制时代,存在着专制下的有限民主。古代思想观念里一直涌动着民主的思潮,它反对君主私天下,且认为民心向背是政权转移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古代存在民主思想的要素和民主行为的成分,其内涵大概有以下几部分:一是民主之“民”人数的有限性;二是民主之“民”行施权力的有限性;三是民主之“民”在一定时期或程度上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人们不能简单的将古代的民主思想同等于儒家的民本思想。民本还是意在维护君主的统治,虽然有让君主重视民众,但仅限于维护其根本统治。而民主思想就算是有限的民主,也有表达将统治者的一部分行政权或决策的权力交给人民,所以两者主客体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因此,有限的民主不仅仅是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吸收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其中得到体现。
二、中国古代民主的产生
君主制度与民主制度放在一起是对立的制度,然而即使是君主制度主导了国家统治,为何还允许民主的参与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古代君主崇尚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中倡导“重民”。儒家虽为专制起到了服务的作用,但儒家思想中的以民为本、重用贤能等思想仍然散发着民主的光辉。用贤者能够符合以民为本,而贤者为官后能以道治天下。道者,大于君。天下从道不从君。儒家始终认为君主作为国家统治者虽符合天理,但切不可独断独行,应喜听人民的想法。儒家还有一个重要观点,一旦君主过于独断残暴,主张人民采取革命的方式,以结束其残暴的统治,而革命正是民意或民主的表现之一。可见,儒家的政治思想,有一定的民主性。
其次,法家和墨家肯定了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法家虽然主张专制,但不排除决策上民主集议制度的存在。墨家主张“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隐含着民主选举的思想萌芽。表面上看,汉朝以后的各朝代并未公开实行法家,但是普遍采用了外儒内法的方略。
还有重要的一点,有限的民主恰恰是建立新王朝和维护专制皇权合法性的需求点。新王朝的建立是艰难的,必须借助天下人民的力量和才德兼备之人的助力。因此在建立新王朝前后,实行有限的民主会得民心、聚民智民力。纵观历史,得民心者得天下。
另外,专制制度下只有给予人民一定的权力,才有利于维护统治,从而保护君主制度。举例子来看,隋朝以后实行的科举制度,加快了各阶层间的流通,使得下层民众也能流通到其他阶层,从而弱化了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在某些利益上,如保卫国家国土、社会安定等方面,人民和统治者的诉求可以达到一致。再比如,采取多方监督制度。古代监督制是古代中国实行专制制度之余拥有有限的民主极其重要的形式。除皇帝之外,百官都要受到监察官员的全面监督。尽管监察的终极目标在于防止国家官员权力的腐化,防止其依靠权力为非作歹,损害皇权。但是这样的监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民众的权利。虽然放在古代专制下这不是一种民主制度,但它毕竟是带有民主特质的。
三、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政治民主特征
作为有限的民主政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政治民主特征显示出以下特点。第一,建立王朝初期和前中期的皇帝一般多能接受有限的民主这种形式,而后期专制制度对民主的容忍度相对小很多。第二,一定时期的皇帝贤明程度影响着这种有限民主的运行效果。第三,专制制度本身对于民主的保障基本没有,统治者个人的影响过大。第四,其实说到底,这种有限的民主仍是有意义的,对于王朝的正常运行和对民众来说有一定的利益保护。历史上著名的汉唐盛世,其基础正是这种有限性民主的正面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充分展示了这种有限度的民主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但是,中国古代专制下有限性民主的局限性过于明显。首先一点,就是要想有限的民主能够正常运行,需要皇帝个人开明的政治素养,这对帝王来讲本身就不算易事。因此有限性民主的存在,总是摆脱不了人在政在和人亡政息的历史宿命。这是因为这种民主因素太过于依赖统治者而不是依靠稳固的政治制度。其次,即便是开明君主在位时能够依据有限性民主决定国家大事,但也会无法跳脱出王朝专制下的决策结果。
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有着极强的落后性,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但是同样也要看到君主专制束缚下的民本思想其中蕴含着民主因素。虽然这样的民主十分有限,但是仍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的治世与盛世,与这种有限性民主密不可分。没有完美的制度,亦没有完美的人事。中国君主对于现代社会来讲早已不适合,但它也曾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西方制度并不是良药,必须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新时代下的中国各方面正在高速发展,面对一些民生问题时,人们应该认识到,不能将眼光仅仅围绕在制度层面,比较人们常常会忽略现有制度带来的益处,或者思考现有制度的长久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三联书店,2001.
[2]李承福.钱穆“中国式的民主政治”论析[J].学术交流,2018(7):51-57.
[3]穆雪梅.先秦民本思想与古希腊民主思想比较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4]付开镜.论孔孟政治思想的全体国民性[J].理论月刊,2011(8):62-64.
[5]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近代学人梁启超、钱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探讨[J].近代史研究,2016(3):114-133,162.
[6]謝扬举.中国古代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的混合和开新[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