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门诊信息系统优化的效果▲

2019-12-12 05:52李继平赵淑珍
广西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信息系统门诊

苟 悦 李继平 赵淑珍 何 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 门诊部,2 护理部,成都市 610041,电子邮箱:396812462@qq.com)

随着新医改分级诊疗的开展,三级公立医院响应中共十八大六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1],实行分级诊疗模式改革,开始逐步减少普通门诊诊疗数量,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要使疑难病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诊疗,解决优质号源与疑难病患者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亟须采取一种新的门诊模式,推动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疗策略与合理化医疗资源整合配置,优化和缩短疑难病患者就诊流程,减少非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一站式”优质医疗服务。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 是指通过多个科室专家联合会诊,一次性给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2],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疑难重症患者挂号难、优质号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其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医学最新研究成果为指南,针对特定疾病,依托多学科团队,为疑难患者确定最佳的综合诊疗方案,提升医院的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3]。MDT门诊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探索与发展的新方向[4]。本院对MDT门诊进行信息系统优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对象 分别选择2017年5~9月、2018年5~9月在我院MDT门诊诊疗的1 8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为初次到MDT门诊就诊的患者;(2)意识清楚,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能准确回答问题;(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精神病史者;(2)重度认知功能障碍者;(3)拒绝参与本研究者。将2017年5~9月就诊的787例患者作为优化前组,其中男性447例,女性340例,年龄(46.30±19.61)岁;将2018年5~9月就诊的1 053例患者作为优化后组,其中男性576例,女性477例,年龄(48.38±19.0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优化预约挂号平台:将层级预约制改为“一站式”。增加患者线上上传病例检查资料的功能,将层级预约制改为“一站式”。患者可提前通过预约挂号平台上传病例检查资料,由1~2名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资质的医生进行审核,筛选符合MDT门诊条件的患者。不符合的患者由MDT门诊中心管理人员为其安排单科就诊或完善其他检查等。为疑难患者提供优质、连续的“一站式”医疗服务,可缩短就诊前等待时间,提高会诊工作效率。

1.2.2 优化MDT门诊医生诊间工作站系统:(1)优化MDT专家库。扩大、优化MDT门诊专家库成员人数,增加胃肠外科、泌尿外科、放射科等29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辅助科室共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2)优化MDT专家添加流程。每日MDT门诊开诊前需录入参与各类MDT门诊的专家信息,将查找专家姓名的程序由无序手动翻页查找优化为首字母查询、提取和选择。(3)优化MDT门诊查询功能,创建医生电子签名准入系统。MDT门诊医生诊间工作站系统实现对每个MDT门诊相关学科的各级医生全部开放登录,可实时调阅患者在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检验系统及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中的过往资料,便于了解患者病史和增补医嘱。此外,创建MDT门诊医生电子签名准入系统,逐步摒弃过往手工签到、人工统计的烦琐程序,便于对MDT门诊医生进行管理,确保数据安全,还可为汇总统计、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评价系统提供支撑。

1.2.3 优化MDT门诊平台管理工作站:优化数据导出操作程序,添加每位患者的诊疗医生及其相应科室的具体分列数据项,增加系统查询未挂号患者的登记号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MDT门诊患者资料查询无纸化。

1.2.4 建立MDT门诊信息系统操作标准化流程:医院门诊部领导及MDT门诊管理人员共同商议,修订已有的《多学科协作诊疗门诊管理规定及流程》和《多学科协作诊疗门诊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现场调研后绘制MDT门诊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图。如图1。

图1 MDT门诊信息系统操作标准化流程图

1.3 观察指标 (1)比较MDT门诊信息系统优化前后每月MDT门诊患者就诊数量。(2)采用自制满意度自评量表,比较优化前后患者、参与MDT门诊医师及会诊中心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DT门诊信息系统优化前后每月患者就诊数量比较 优化后每月MDT门诊患者量占当月总门诊患者的比例均高于优化前,其中6月、8月、9月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MDT门诊信息系统优化前后每月MDT门诊患者量比较

2.2 MDT门诊信息系统优化前后患者、参与MDT门诊医师及会诊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比较 优化前患者的满意度为97.6%(768/787),优化后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1053/1 053),优化后的满意度高于优化前(χ2=25.687,P<0.001);优化前参与MDT门诊医师的满意度为97.1%(102/105),优化后参与MDT门诊医师的满意度为100%(202/202),优化后的满意度高于优化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0,P=0.071);优化前会诊中心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25.0%(1/4),优化后参与MDT门诊医师的满意度为100%(4/4),优化后的满意度高于优化前。

3 讨 论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医疗中心(如剑桥医院、麻省总院、梅奥诊所、安德森肿瘤中心等)已经开始对MDT门诊模式进行评价研究,主要针对MDT影响因素、质量等方面[5]。有效的MDT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主持人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文化、临床决策程序、会议的组织和实施[6]。在MDT成员对于MDT效果的研究中,Lamb等[7]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主持人的工作效率,以及决策平台中外科、肿瘤科、放射科、病理、护理等专家的贡献进行了研究,认为外科医师的贡献、主持人的效率、患者影像学信息的重要性在MDT诊疗中比较突出。研究表明,MDT门诊中66.9%的主持人是由外科医师担任,MDT门诊外科医师占41.09%,病理科医师占2.48%,放射科医师占6.93%,提示外科医生可能是MDT团队的主要核心成员之一[8],但对会诊决策及工作效率的研究还有待下一步进行。

近年来,我国医院也对MDT门诊诊疗及优化进行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发构建了MDT门诊医生登录系统、360患者资料视图及门诊随访系统、多学科联合讨论投票评价系统、MDT门诊后台管理评价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支撑MDT门诊优化运行,对完善MDT门诊的高效管理做了积极的探索[4]。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通过对MDT门诊的就诊流程进行重构,建立预约、会诊、随访、病历整合、质量监控等系统模块,并证明在患者开始入院诊疗前如果经过MDT讨论明确治疗方案的做法可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日[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通过建设信息化MDT门诊和构建效果评价体系,整合医院信息系统、医院检验系统和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平台,有效评价和监管MDT门诊,有助于医院从流程管理的角度积极改进和优化现有流程[10]。而我院于1981年在国内率先成立结直肠肿瘤MDT门诊[4],之后于2013年5月经资源整合后由门诊部牵头,联合临床医技科室、医务部、护理部、信息管理中心、运营管理部等多个部门正式挂牌成立MDT门诊;2015年9月创建MDT门诊信息系统(医生诊间工作站和平台管理工作站),2018年4月完成MDT门诊信息系统优化,由层级预约制升级为“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医生工作站、平台管理工作站的信息数据共享,各MDT门诊团队协同共进的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每月MDT门诊患者量占当月总门诊患者的比例均高于优化前,其中6月、8月、9月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优化后MDT门诊患者、参与MDT门诊医师及会诊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均高于优化前。优化MDT门诊信息系统,推动了MDT门诊的科学管理,促使其在高质量的轨道上良性运行,既能解决疑难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又能进一步体现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对大型公立医院承担疑难复杂疾病诊治的功能定位目标,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探索[11]。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和不断深入的循环过程,今后在构建MDT门诊收治指标体系方面还将展开研究,也为后续利用新技术,构建MDT门诊收治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信息系统门诊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门诊支付之变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