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名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2-12 05:54余南萍王月琴
广西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母乳胜任育儿

余南萍 孙 莉 王月琴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妇儿科,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电子邮箱:nanpingyu@163.com)

出院准备度指医务人员在综合衡量患者生理、心理、自我管理、社会支持获得、医疗资源获得等方面,识别患者具备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身心准备的能力[1],是判断患者出院后健康维护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证实,高水平的出院准备度可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及院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理功能稳定性与社会资源可利用性[2-3]。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工作改革的深入,我国公立医院住院周转率有所提高,出院准备度受到广泛重视,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广泛应用[4-6]。初产妇由妊娠到分娩,经历身体各系统的显著变化,加之母亲的角色转换、育儿知识缺乏、产后康复观念冲突等,导致其出院准备度受到一定影响。出院准备度高低对产妇生理、心理及角色适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提升产妇出院后健康维护能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研究调查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产科临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6~8月江西省6所三级医院产科住院的324名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初产妇经综合评估待出院;孕妇智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史;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沟通障碍者;拒绝参加者。324名产妇年龄20~35(24.51±4.28)岁;自然分娩234(72.2%)名,剖宫产90(27.8%)名。

1.2 评价量表

1.2.1 一般资料问卷表:在查阅文献及专家咨询基础上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表,主要内容包括年龄、分娩方式、学历、职业、居住地、医保类型、孕周、胎儿数、胎儿健康状况、产后并发症、参加孕妇学校情况、医护健康指导满意度、母乳量、家庭人均收入、主要照顾者、家庭关系、婚姻状态等。

1.2.2 出院准备度:采用Weiss等[3]研制、Zhao等[7]汉化调试的出院准备度量表评价出院准备度,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1,内容效度为0.96[7]。量表由自身状况、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可获得的社会支持4个维度共23个条目组成。采用0~10分计分法,0分表示完全不知道,10分表示完全知道,其中第一个条目为是非题,不计入总分,量表总分0~220分,总分越高表示出院准备度越高。Weiss教授[8]以条目总均分7分为界线,将条目总均分得分<7分视为出院准备度该条目低水平。

1.2.3 育儿胜任感量表:采用Gibaud等[9]研制、杨晓等[10]引进汉化的育儿胜任感量表评价育儿胜任能力,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2,内容效度为0.98[10]。量表由17个条目组成,采用6级评分法,1分表示绝对不同意,6分表示完全同意,量表总分17~102分,总分越高表示育儿胜任能力越强。

1.2.4 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Zhang等[11]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自我效能感,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7,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823。该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不正确为4分,完全正确为1分,总分为10~40分,总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

1.3 质量控制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2名妇产科医生和3名临床科研骨干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调查前对参与调查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调查目的、方法及调查内容,减少调查者主观偏倚。调查过程中向产妇及其照顾者说明调查目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调查过程中对于产妇不理解的条目,调查员采用统一规范用语说明,不做诱导性解释,保证调查结果客观真实。问卷当场填写并核查回收,回收后进行统一编码,双人录入Excel表并交叉核对。数据分析由1名未参与本课题的统计学专业研究者完成,确保数据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24名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现状 324名初产妇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为(150.92±16.73)分,条目均分为(6.56±0.70)分,处于低水平。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疾病知识、自身状况、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出院后应对能力。见表1。

表1 324名产妇出院准备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2.2 324名初产妇育儿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现状及与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 324名初产妇育儿胜任感量表总分为(70.07±9.27)分,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为(23.72±4.15)分。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育儿胜任感、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均P<0.05)。见表2。

表2 324名初产妇育儿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现状与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

2.3 324名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单因素分析 年龄、学历、孕周、胎儿数、胎儿健康状况、产后并发症、参加孕妇学校、医护健康指导满意度、母乳量和家庭人均收入是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324名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单因素分析

续表3

2.4 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多因素分析 以出院准备度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学历、孕周、胎儿数、胎儿健康状况、产后并发症、参加孕妇学校、医护健康指导满意度、母乳量和家庭人均收入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变量赋值见表4。结果显示,育儿胜任感、自我效能感、母乳量、胎儿健康状况、学历、参加孕妇学校、家庭人均收入是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5。

表4 变量赋值表

表5 324名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多因素分析

注:R2=0.620,F=25.372,P<0.001。

3 讨 论

3.1 324名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处于低水平 出院准备度由Fenwick教授在1979年提出,指患者具备回归社会后的健康挑战能力,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稳定、足够的疾病知识和信息、可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充足的应对能力[12]。研究证实,出院准备度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病死率及急诊就诊率密切相关,对患者过渡期康复、疾病转归、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服务满意度等至关重要[13-14]。妊娠、分娩及产后恢复虽然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由于初产妇第一次经历,加之产妇与母亲的角色转变、育儿知识和产后康复知识匮乏,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因此,提高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对初产妇出院后康复、育儿信心、心理调适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产妇出院准备度条目均分为(6.56±0.70)分,处于低水平(标准化得分<7分),低于Weiss等[15]对产妇出院准备度预测值(7.50±1.05)分,也低于周丹丹等[16]对产妇的调查结果值(7.09±1.28)分,考虑与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初产妇,均缺乏孕产经验有关。各维度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可获得社会支持、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自身状况,提示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升,产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疾病相关知识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能初步满足产妇健康相关需求。但由于第一次经历分娩,初产妇受育儿能力和产后康复信心的不确定感影响,对出院后应对能力和自身状况准备度较低,提示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点关注初产妇的应对能力和生理状况变化的监测与识别能力,并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临床医护工作者在初产妇出院前应全面、准确评估产妇出院准备度,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因人制宜,提升产妇育儿信心及产后康复相关知识水平,同时提供产妇出院后多形式社会支持途径,通过提高出院准备度提升初产妇综合应对能力和医疗满意度。

3.2 324名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3.2.1 育儿胜任感:育儿胜任感指产妇在育儿角色中的感知效能或能力和来源于育儿行为的满足感,是评价母亲角色胜任与否的重要指标[17]。Froman等[18]的研究显示,产妇育儿胜任感受育儿经验、育儿知识等影响。相关研究证实,育儿胜任感与产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相关[19]。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产妇育儿胜任感总分为(70.07±9.27)分,与李真等[20]研究结果相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育儿胜任感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是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育儿胜任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产妇由于缺乏育儿专业知识与经验,面对幼小生命时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而产生不良情绪。另外,初产妇母亲角色转换、照顾负荷增加,担心出院后没有医护人员专业指导而无法胜任育儿工作,从而影响出院准备度,尤其表现在出院后应对能力。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在院期间育儿知识的健康指导,尤其是对婴幼儿生理变化的观察与处理,提升初产妇育儿能力。

3.2.2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实现某种特定成就能力的自信心,是完成某种行为的主观感受[21]。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产妇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3.72±4.15)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是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说明自我效能感越高,个体越能控制自身动机、情绪、认知,对环境选择的能力越强,出院后照顾婴儿能力越高。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产妇育儿及产后康复信心,提升角色转变的挑战能力,增强出院后应对能力。因此,在院期间加强产妇自我效能感,为产妇提供个体化康复及育儿所需健康知识,可增强产妇出院后照护婴儿的信心。

3.2.3 母乳量、胎儿健康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母乳量和胎儿健康状况是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在母乳量方面,母乳量越充足,产妇出院准备度越佳。母乳是婴儿主要营养来源,能提供婴儿所需的必备营养素,母乳喂养不仅利于产妇康复,也利于增强产妇育儿自我效能感,降低生理、心理等方面不良结局带来的风险[22]。医务人员应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加强产后母乳喂养评估,鼓励产后尽早开奶,提供利于母乳分泌的营养指导,保障充足的母乳量。在胎儿健康状况方面,生育健康胎儿的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好,与周丹丹等[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汤锦燕等[23]的研究也显示,胎儿健康状况对产妇照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妇缺乏疾病专业相关知识,照顾经验不足,担心照顾不当会加重对婴儿健康的损害,从而影响产妇的院后应对能力。因此,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生育不健康婴儿的产妇及其照顾者,构建互联网等延续护理平台,提供疾病相关照护知识和信息,避免出现因疾病知识匮乏而导致的应对能力低下。

3.2.4 学历、是否参加孕妇学校:本研究结果显示,学历和是否参加孕妇学校是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在学历方面,学历水平越高,产妇出院准备度越好。主要是因为学历水平越高的产妇其多途径获取围生期健康管理知识能力越高,能够提升孕产期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储备[24]。同时,学历水平越高的产妇,对医务人员健康指导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佳,能提高产褥期健康认知度及产后康复与正确育儿配合度。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文化水平较低产妇的指导,增加产后随访次数,提高此群体初产妇孕期健康管理知识。在参加孕妇学校方面,妊娠期参加过孕妇学校的产妇,出院准备度高于未参加产妇。Bissell等[25]的研究显示,系统的孕妇学校学习,能有效提升产妇对身体、情感状态的感知,及早适应围生期生理、心理变化并建立有效调适方法。同时,孕妇学校学习也能让孕妇提前学习产后照护技能及康复技能,增强其照护和康复能力。因此,加强孕妇围生期健康指导能让孕妇提前熟悉相关婴儿照护与产后康复过程,提高其孕期知识获取能力,同时也可加强孕产妇健康信息交流平台建设,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产妇知识经验的传递。

3.2.5 家庭经济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收入是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经济水平越好的产妇,产妇出院准备度越高。一方面,经济水平越好的产妇,获得的社会支持途径和能力越高,应对能力越强。另一方面,经济水平越好的产妇,更加关注自身及婴儿健康状况,有充足的物质能力满足产后所需的健康需求[26]。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经济水平较差产妇的关注,尤其是农村或贫困地区产妇,建立必要的帮扶措施,提供促进健康必备的知识、技能。

4 结 论

出院准备度对研究初产妇应对出院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为提升产妇健康指导提供参考策略,促进优质医疗服务的实现。初产妇出院准备度处于低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育儿胜任感、自我效能感、母乳量、胎儿健康状况、学历、参加孕妇学校、家庭人均收入等是初产妇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多途径、多方面提升产妇出院准备度,提高产妇院后安全,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落实。

猜你喜欢
母乳胜任育儿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偷偷摸摸育儿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