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2-11 10:07田鹏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培养途径思维能力

田鹏飞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何保证对学生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教学能够有序开展,并完成对学生数学素养与思维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打破陈旧教学理念的束缚,通过教学手段的变革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在提升其思维能力的同时,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科素养 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必备能力,同时也是学好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促进教学成效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始终保持参与数学课堂知识的热情,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迫在眉睫。[1]

一、在学习兴趣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不仅想象力十分丰富,同时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探究欲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知识的方式,使学生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中,极大抑制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对于思维意识尚在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久而久之在自信心的丧失下,逐渐产生厌恶学习数学知识的情绪。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可以有趣的课堂学习内容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身的课堂主体性,才能在满足其学习需求的同时,保证学生思维能力的高效提升。[2]

例如在进行“千克和克”的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根据自身平时的生活经验对有关质量方面的内容已经有所掌握,但对于具体克与千克质量单位的认知还稍有偏差。相较于更加直观的长度单位而言,质量单位稍的知识内容稍微抽象,所以使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在学习起来感到吃力。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课堂重点内容进行掌握,教师可以用实验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质量单位有直观的感受与认知,从而在不断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微型电子秤以及两枚五角钱币、一袋糖(500g)、五支铅笔以及若干橡皮,鼓励学生可以用手感受不同的重量,引导学生可以对质量有直观的感受。通过不同物体的称量,学生可以对“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谁可以告诉老师两袋糖的重量是多少?”,学生依据问题进行思索,并在教師指导下在了解“克”与“千克”关系,从而在掌握课堂重点内容的同时,可以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知识的学习思考过程中,使学习积极性与思维能力得到双重提升的目的。[3]

二、在提问内容设计中发散学生思维能力

提问作为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方式,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提问内容,使学生可以在不断地思考与探究中,完成对自身思维能力的发散。

例如教师在进行“比例”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在设计提问内容时,需要与学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例子相结合,才能在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同时,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形状相同且大小不同的卡片,提问学生“有哪位同学告诉老师这些卡片有哪些不同?”“那它们有相似的地方吗?”“这些形状一样但是大小不同的卡片,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性呢?”使学生可以在对教师提问的思索中,能够对比例的知识概念有直观的感受,然后再以地图作为教学实例,指导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平面图中的比例尺,按比例计算出真实距离。因此课堂提问内容的有效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通过不断的思索发散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在完善思维意识的同时,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在课堂主体地位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面对初次参与校园学习生活的小学生,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其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意识进行有效培养,才能为其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打破陈旧教学理念的桎梏,将自身教学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保证学习质量的高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和其他同学互动中,产生有效的思维碰撞,并在自我把控学习节奏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4]

例如在开展“统计”的教学活动时,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整理的同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分类与整合,并可以完成对统计图表的绘制。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师以“统计组内成员喜爱的运动”为内容,鼓励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合作中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在交流中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寻找其中的共同点。通过数据的整合,学生可以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并在不断的探究中使统计思想初步树立,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准确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掌握,并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中完成统计图的绘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鼓励不同小组进行数据整合,使学生在丰富数据资源的同时,可以更有挑战性的完成难度稍高的统计图绘制,既激发其探究兴趣又同时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进而在保证学生扎实掌握好授课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教学质量。[5]

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所以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已经成为保证教学成效的重要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知识学习的参与,在不断的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并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其在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推动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健.放飞思维,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谈小学数学教育[J].才智,2019(18):141.

[2]杨红兵.论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9(21):102.

[3]褚晓莉.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方式的训练[J].学周刊,2019(19):84.

[4]王书梅.创新教学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9(20):117.

[5]李果.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98.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培养途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