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梅
【摘要】本文论述在语文课堂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提出要精心设计课前准备环节,优化教学情境;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趣味课堂练习,让学生练有所获,以此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学习动力 激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92-02
英国文学家、教育家切斯特菲尔德说:“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语文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结合学生实际,课前精心预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用心去做准备,如课前多花心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效率。
(一)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与需求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不了解自己的学生,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好他。”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以便在教学中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反应提前预知,做好应对措施。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人类的学校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从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关系来看,可以把人类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从学习进行方式来看,可以分为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可以有选择地找好学习材料,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从原有的知识中提取、内化、重新组织,与新知识进行相互联系,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在一年级拼音课教学准备环节,笔者就设计了“备学生”,由于一年级孩子大多没接触过拼音,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不能快速跟上教师的思路,很容易忘记学过的知识。为此,笔者在备课环节采用与孩子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课前设计练习,采用一讲一练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学习拼音的恐惧感。这一案例就是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层层递进,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教师在课前应该了解、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有个性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环境当中,才能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堂好课往往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环境中完成,每一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希望自己学有所得,获得探究的欲望,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多组织小组讨论、玩小游戏、讲故事、辩论会等活动,合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提升自我情感价值,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就要安排教学细节,制订教学目标,科学地安排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首先,教师要深入研读熟悉课标要求,明确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还要熟悉、研读教材,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注重内容的界定,真正提高学生理解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一定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差异,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使教学目标的确定更加合理、科学,更具有实效性。
(三)教师调整好情绪,积极投入课堂
教师如果能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就会让学生感到与教师的距离拉得很近,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促进教学的开展,融洽师生关系。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笔者刚进入教室发现有一个孩子一直在玩橡皮,就连笔者进入教室他也未曾抬头。对此,笔者非常生气,把他骂了一顿,其他孩子都被吓坏了,都愣愣地盯著笔者看。笔者突然意识到,这样大发雷霆不但影响孩子的听课情绪,也同样给其他孩子带来影响,影响课堂教学。后来,笔者调整好情绪,带着笑容上课,给孩子讲了很多笑话,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次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意识到,教师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用亲和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批评要有方法,不要大喊大叫或者大发雷霆,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事情不应该过于挑剔,凡事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这样才会看淡一切,心情自然就会愉悦。二是要学会调节情绪,上课前可以给孩子们讲笑话,跟孩子们做游戏、聊天,或是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样才能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孩子喜欢老师,上课就会很认真地听课,课堂教学活跃,自然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效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教学技巧。
(一)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催人思考,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时,笔者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堂。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猜一猜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请问这是什么动物呀?”学生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一边叽叽喳喳地聊起来,这样很快就进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又如,在讲解标点符号“,“、”“。”时,笔者设置了两个悬念,让学生猜一猜标点符号,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标点符号。学生都说“,”像我们吃的豆芽,“。”像个数字的“0”,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由于学生的兴奋点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些知识点就牢牢地被孩子记在脑海里,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设计好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教学环节的提升奠定基础。借助扣人心弦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进行悬念式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获得自信心,增加求知的欲望。
(三)设计游戏教学,唤起学生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思想家杜威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游戏即生活,生活即游戏。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游戏活动,将游戏应用于教学,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设计游戏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将集体游戏、个体游戏及一些创造性的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时,为了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造句游戏,笔者让每个人用一个字进行组词游戏,接着小组学生一起用新组的词语进行造句,最后把所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这些词语。
这样的游戏教学中,学生把单个游戏进行整合,再进行集体游戏,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不知不觉由被动思考到主动参与,从而提高自身争强好胜的心理,还能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生活化,实现课内知识课外化,回顾和总结学过的内容,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课堂练习,练有所获
课堂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既能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又能活跃课堂。实践证明,盲目设计、布置太多的练习,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反而因为过多的练习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依大纲要求,围绕目标设练习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它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首先应研读好教学大纲,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好练习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设计不同的练习,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设计复习题,检验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接着导入新课,达到承前启后的效果。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正在学的内容,给学生思考、巩固,让孩子全身心参与课堂。在课堂即将结束前,教师可以适当以练代讲,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趣味练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要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师就要设计有趣味的练习,吸引学生进入课堂。课堂练习是学生能否巩固所学知识的直接体现和形成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设计趣味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差异的练习
教师设计课堂练习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練习,引导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另外,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层次递进关系,要注意观察、巡视,帮助潜力生克服困难,尖子生可以放手,或是给他们设计高难度的练习,使所有的孩子都能练有所获。教师在做设计时,注意不能一味迁就学生,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设计不同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能让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又提升课堂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三位一体、共生互动,教师只有做足充分的课前预设、课中运用好教学方法、设计好课堂练习,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仁贤.让课堂效率大幅度提升的45个技巧[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2]严永金.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美】Jerry Evanski.抓住学生注意力的176个课堂小活动[M].张耐柬,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4]【美】布莱恩·哈里斯.快速调动学生参与的99个方法[M].刘白玉,刘璐丝,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