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世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国家对于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15年5月印发的关于中央部署全面推进和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制定了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的行动纲领,在此形势之下对职业教育中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对应的改革与新形势下的中国制造业协调发展成为了职业教学新的命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及问题进行分析,了解新形势下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特征从而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机械制造;职业教育;改革探索
当今,各行业对于机械制造的需求越来越高,机械制造业正在迅猛发展,在此趋势之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并全面部署了未来十年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相关工作。随着机械制造业关注度和重视度的提高,对于机械专业的职业教育而言同样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使学生获取到最新的专业技术技能动态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方向,以便在工作岗位的实际生产工作中将专业知识得到应用和发挥。除此之外,在新形势背景下对机械制造专业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探索还能够有助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提升,向社会输出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从而满足未来社会的生产需求。
一 新形势下的机械制造业特点
当今的机械制造业不再是传统的加工生产,更多的是通过系统化、流程化、智能化的进行机械加工生产,在产业链模式下的零件生产加工可以使得产品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经济效益。
(一)注重产品个性化打造
新形势下的机械制造业更为注重满足产品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机械制造业作为企业产品的供应来源在对产品进行设计生产的技术工艺上同样具有个性化制造的特点,能够实现对个性化需求产品的单一和大批量生产。
(二)生产模式趋于现代化
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更加现代化。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工厂除了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加工仪器,对于生产环境的规范更为注重,安全的生产车间和严格的管理控制终端设备将使得现代化生产更加快捷高效。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与机械制造业的融合为未来的机械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在现代化生产车间中可以通过无线设备将加工设备之间进行互联,使得技术人员仅需一台设备就能够完成对所有加工设备的调控,大大减轻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生产方式模块化
在现阶段的机械制造行业中不再是对单一产品进行生产加工,而是构建起模块化的加工策略组,实现加工产品的流程化加工。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依赖于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设计,优化改善工艺减少多余工序,降低了产品多次加工的成本。此外,模块化的加工生产方式在应对个性化需求产品的加工时可以通过对加工模块的更换来实现对加工路线的改变,可以使个性化的产品立即投入到批量生产,提高产品的转化价值。
二、新形势下的改变对机械制造专业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面对新形势下的机械制造业变化,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将不能够满足于未来社会中生产岗位的需求。新形势下的机械制造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人才品质的要求,新形势下的机械制造业不仅要求其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要求在生产岗位之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对于不断发展的机械制造业,还需要人才在岗位之中不断学习和发展以更好的应对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此外在岗位工作中能够抗压和调节自我情绪,以积极的态度来进行加工生产。另一方面则是对人才种类的要求,随着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人才种类将不再是传统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技术员、零件测量员和质量监督员,新形势下的机械制造业要求岗位人才应具备多个专业技能,能够应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在智能化的生产加工中具有较高的能动性。新的要求无疑是对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索不仅需要根据新提出的要求进行对应的处理改善措施,还需要将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遗留问题进行完善和解决,为投入于机械制造专业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其更好地适应于未来机械行业的发展。
三 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索
对于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而言,应从新的形势下机械制造业提出的新要求和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才能够使得职业教育教学得到最佳的改善。
(一)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本科教育,职业教育下所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能够通过专业知识应对生产岗位中出现的生产技术问题,同时应用型人才还具备较强的能动性,可以应对专业领域下的多种岗位需求。然而在新形势的要求和转变下,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和提升则成为了职业教育中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的方向。一方面可以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进行改进,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实践为引导来构建起新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通过改善培养途径实现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创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的核心在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完善。新的形势要求人才应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教学内容对接产业,通过对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应用教学,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跟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面对生产问题时能够积极去应对。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前沿的生产科学技术,例如3D打印技术、激光焊接技术、多轴加工中心和智能化加工系统等,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利用计算机仿真演示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将其中的基础原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快速的学习掌握企业的生产设备。而在理论教学中,一方面应将专业课程的知识要点向学生进行传授,并结合新形势下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对理论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则应当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通过其他专业知识的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并通过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从而实现復合型人才的打造。
(三)强调对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的培养
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教育环节,机械制造业基本的职业素养通常是要求人才具备吃亏耐劳、严谨认真、刻苦钻研,但对于新生代的学生而言往往正缺乏这些优秀品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注重于方式方法,将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客观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行业的需求,从而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观不断向学生重复,使其清醒认识到时代所赋予给年轻人的责任与使命,使学生未来在岗位之中能够坚定信念坚定不移的完成任务和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机械制造业有了动力和目标,把握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找到机械制造业对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对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做出改进,培养出适应于机械行业未来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飞辉.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 时代农机. 2016(09):149+151.
[2] 朱红波.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04):30.
[3] 刘国昌.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 教育与职业. 2005(1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