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讹辨析“麈”与“塵”

2019-12-08 15:56封国华
中国篆刻 2019年6期
关键词:舞女首词古诗文

文︱封国华

“麈”与“尘”的音、形、义均有明显区别,一般不会用错。不过,书法创作多用繁体字,“尘”繁体作“塵”。“塵”与“麈”的字形极其相似,字义虽不同,但相关联,麈尾可做拂尘,省称麈也指拂尘。因此,有些书法爱好者遇到“麈”时,援笔立就,将“麈”误作“塵”。

《说文》:“麈,麋属。从鹿,主声。”《清稗类钞·动物类》:“麈,亦称驼鹿。其头类鹿,脚类牛,尾类驴,颈背类骆驼,而观其全体,皆不完全相似,故俗称四不像。”麈属大型鹿类,又称犴。麈尾也指拂尘,在细长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麈的尾毛,有的说像马尾松,有的说像羽扇,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高档的有白犀麈、白玉麈、琥珀麈等。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盖有领袖群伦之义,后来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北宋书家米芾在他的《满庭芳·咏茶》中说:“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这里的麈就是指麈尾,燕通宴。大致意思是非常高雅的宴会上,来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大家一起推杯换盏,论辩谈玄,意气飞扬。古人为了体现风度,即使不清淡,也常执在手。《世说新语》:“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和尚庾法畅去拜访庾太尉(庾亮),手中握的麈尾非常好。庾公问他说:“这柄麈尾这么好,怎么能留得住呢?”庾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要,贪婪的人我不会给,所以就会在我这里了。”麈尾本是拂秽清暑之物,由于清谈名士手执而身价倍增,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在文人笔下出现的频率也非常之高。宋代词人杨炎正的《贺新郎》结尾处:“扶醉玉,伴挥麈。”笔者看到一位书法老师的作品《贺新郎》结尾写作“扶醉玉,伴挥塵(尘)”,一看就觉得就不对,笔者读书少从没见过“挥尘”一词,“挥尘”应该是“挥麈”之讹,古诗文中“挥麈”很常见。如戚继光《韬钤深处》:“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董其昌《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十九》:“平生挥麈解围谈,名理尤从老境谙。”杨炎正的《贺新郎》是“挥麈”还是“挥尘”?我们可以看一下这首词的大致内容,这首词我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注释、赏析、翻译的资料,也许这首词不好翻译。四月二十七日,我去听了一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的讲座,莫教授说有些古诗文是无法翻译的,除非考古能找到原作者的创作心得。杨炎正的《贺新郎》不能翻译吗?“为唤取,扇歌裙舞。乞得风光还两眼,待为君,满把金杯举。扶醉玉,伴挥麈。”这应该是歌舞助兴的宴饮场景,“醉玉”或许是舞女,舞女裙摆飘扬似醉态,美女也可比作玉。“醉玉”亦或许指作者。《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醉玉颓山”亦省作“醉玉”。“伴”的本义为伴侣,引申也指陪同,依随。笔者愚见,“伴挥麈”大致意思是舞女陪同一起清谈。后来我发现有些古诗词网上竟然也作“伴挥尘”,百度也作“伴挥尘”,以致三人成虎。另外,网上还有大量同样的错误,如:“挥尘录”“挥尘堂”等,实际是“挥麈录”“挥麈堂”。

“麈”和“塵”高度形似,传抄过程中有些人不假思索,将“麈”误作“塵”或“尘”,还有一种情况原文错讹用了“尘”,抄写者不明是非将“尘”写作“塵”,殊不知以讹传讹,贻笑大方。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作为书法爱好者,我们必须“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猜你喜欢
舞女首词古诗文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兼谈民国时期上海舞女的职业身份
也谈﹃舞女大班﹄
神回复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宋高宗的眼力
繁华如梦总是空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