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摘 要 “五步教学法”着重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先让学生感知知识,后经教师引导而理解运用知识,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而又和谐,并在实践中加以合理运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关键词 创设情景;合作探究;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082-01
“五步教学法”作为渗透核心理念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引入此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理解深、会运用,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五步教学法”即: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拓展迁移。它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进行观察联想、寻求规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环节(5分钟左右)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饥渴状态下吃东西特别香。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求知欲望很强时,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必然会产生迫切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只有创设真实的鲜明生动的问题情景,才足以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才能全心地投入求知活动中。在本环节中,教师导入时一定要结合本课的内容,要做到简洁、生动、富有吸引力。可以通过以旧引新,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为学生自学新知识铺路架桥。本环节时间一定不能超过5分钟,如果时间花太多了,后面的环节就受到影响。
二、自主学习环节(5分钟左右)
本环节教师要明确目标,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是鼓励学生在教师不教的前提下自行研究并解决问题,本着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与习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初次形成对新知识的体验。此环节时间设置为五分钟左右,如果学生在长时间思考而不得法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与同桌讨论或自己看书以期获得启迪。此时教师应重点关注数学成绩不优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实时对他们给予个别指点,防止这部分学生处于学习上的“静止”状态,而影响学习效率。
三、合作探究环节。(12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不要担心学生探究不到位,不能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探究,要有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期望通过组内的学生互动,再次提供启迪修正思维错误,谋求第二次知识体验,此次体验一般是对前次体验的修正,补充和拓展。教师要求学生将各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和教师汇报,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链条,同时让学生第三次获得对新知识的体验。探究中更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心得,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看法,也是老师检查刚才自学与合作探究的成果。先给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别的小组认真的倾听,思索与自己的见解是否一致或不一致,等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后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发扬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正确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一些不足的地方要引导、要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在自学过程中,哪些方面不到位,便于及时补救,形成知识和技能。
四、课堂检测环节(8分钟左右)
课堂检测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课堂检测后,教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后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教师可以用提问题、做一做、小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质疑解难。做到测中有练,测中解惑。对重难点、易錯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举一反三,再练习再检测,达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的目的。在此环节中,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必须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五、拓展延伸环节(10分钟左右)
教材中的练习题大多是按照教学内容的设计来设计的,内容还是以知识的掌握强化为主,并没有多少知识的拓展延伸,而教学的拓展延伸则是让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将一些学生常见的习题样式进行变换、重组或者深挖引申等等,将原来比较封闭的练习题的样式进行多元化转变,使练习题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习题的解题角度、解题层次等都有所变化,这样的阶梯形式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彻底的激活,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解题也就有了更多、更灵活的思路,解题就会变得很轻松了。
总之,上述“五步教学法”的程序,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先让学生感知知识,后经教师引导而理解运用知识,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而又和谐,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只有运用一些科学、艺术等手段,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燕云.“五步教学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