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晨程
214145无锡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无锡
丙戊酸钠(VPA)是治疗各类癫痫发作的一线药物,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剂量与血药浓度无线性关系,而浓度过低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浓度过高则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因此在使用VPA治疗时,应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本文将在癫痫患者VPA治疗期间应用TDM并分析其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癫痫患者190例,男87例,女103例;年龄3~81岁,0~17岁32例,18~60 岁102 例,>60岁56例。
方法:根据患者年龄、病情选择VPA 治疗,0.4~1.2 g/d,分2~3 次给药。用药时间最少10 d,当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后进行血样采集及检测,采取HPLC柱前衍生法进行血药浓度检测。
评价标准[2]:分析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及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发作频率减少情况判断疗效。①显效:>75%;②有效:50%~75%;③无效:<50%。有效组总例数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组为治疗无效例数。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50 μg/mL 38例(20%),50~100 μg/mL 133 例(70%),>100μg/mL 19 例(10%)。50~100 μg/mL 为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不在有效范围比例为30%。患者血药浓度越高,有效率越高,同时不良反应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n(%)]
对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内的57 例患者,调整用药方案复测后,54 例(94.74%)患者血药浓度均在有效范围内,另 外3 例(5.26%)患 者,<50 μg/mL 1 例,>100 μg/mL 2 例,均治疗有效,2例患者出现轻微乏力、嗜睡症状。
VPA属于一线广谱抗癫痫药,一般认为其有效血药浓度应在50~100 μg/mL。VPA 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其具有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特点,导致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必须对患者进行TDM[3]。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的比例为30%,表明尽管大部分患者用药后能够达到理想血药浓度,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存在血药浓度偏低、偏高情况,需要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
研究发现,血药浓度越高,有效率越高,同时不良反应率也越高。表明虽然高剂量给药可获得更高疗效,但其不良反应率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将血药浓度控制在治疗窗范围内是极为重要的。对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的患者调整用药方案复测后,94.74%的患者血药浓度均在有效范围内,表明根据TDM结果调整用药可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同时可控制不良反应率。研究显示[4],个体血药浓度差异可能与患者自身生理状况及代谢有关。在儿童患者用药时,起始剂量应尽量选择较低剂量,随后根据TDM 结果逐步增加剂量,确保用药安全。对存在肝肾功能损伤的老年患者,药物代谢受到较大影响,也应根据TDM 结果调整剂量。应注意的是,TDM 目的在于个体化用药,不必强行将剂量增加到治疗窗范围,若患者疗效较好,则可维持低剂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