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2019-12-05 02:44徐珂璠张曦堃张晓林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实施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

徐珂璠 张曦堃 张晓林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及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雄厚的师资力量,运用多元化教育方法,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探究改革考核方式。

【关键词】 通识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施路径

在我国当前高职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人才培养工作十分关键的一项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锤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工具,是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利器,所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研究至为关键。在新时代,探索研究和改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领域讲话为遵循。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革新化和创新化工作,学习通识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融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于一体,使二者能够在内容、功用及教育模式等层次上实现统一与相互借鉴,强化面向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能。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及作用

通识教育是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在古希腊语中,general education一词原指自由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的关注重点是让学生受到人文思想的陶冶与引导,以帮助学生实现人文素养的强化与人格修养的提升,推动学生德与智的共同成长。十九世纪初,美国教授帕卡德首次把通识教育引入大学教育体系中,在帕卡德教授看来,通识教育是一种以传统文学、现代科学和专业基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教育模式。我国学者李曼丽所著的《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中对通识教育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她指出:从教育特性来说,通识教育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剥离的一项内容,通识教育内容为基础性知识,通识教育应面向每一位高校学生;从教育目标来说,塑造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德智全面提升,引导学生热情投身社会与国家建设,这是通识教育的根本目标;从教育内容来说,通识教育具备基础性、广博性与公益性特征,以帮助学生获得普及性知识和技能为教育内容,重在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以教育理念的层面而言,为什么要开办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教育对象是谁、高等教育的先进模式、高等教育的教学宗旨为何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通识教育中找到。实践告诉我们,通识教育的浪潮已席卷各大高等院校,这股教育新风推动着高校教育革新与完善,是如今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每一位在校大学生来说,通识教育和专业学科教育是大学阶段的两项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通识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辅相成、和谐融洽。当前,我国教育界已深入认识到通识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很多高校已经尝试和开展通识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的困境

在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属于通识教育中的价值塑造部分,是学生沿着正确道路健康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困境是“配方不新”、“工艺粗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内容相对单一

思政课教育教学部分内容偏离学生实际生活。由于考核体系的偏差,一些高职院校偏好于书本教育和理论教学,较少关注学生的精神层面需求,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所学的知识无法指导个人的生活实践,两者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不能从心底对思政课产生认同感,思政课沦为“左耳进,右耳出”的僧侣念经。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高职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思政课应立足于高职学生的阶段特征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思政课的重点应放在高职学生心理引导与三观塑造上,只有能够解决高职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的思政课才是高职学生所需要的教育。

2、教育形式不够丰富

在通识教育理念的驱动下,我国各大高职院校都将学生作为思政课的主体,摒弃过去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高职教育内容应超越理论知识层面,将高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为教育重点,将知识转化至运用能力并不是老师讲讲学生听听就能做到的事,知识的融会贯通需要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引导、养成与提升,当学生面临实际生活问题时,有的放矢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育才是通识教育希望达成的目标。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不够重视,填鸭式课堂往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当然也就无法转化为运用能力。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學以教师灌输为主,枯燥的教学模式当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要想真正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意义,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求学热情,引导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我国高职院校中,面向高职学生的思政课多为道德层面的引导,对学生人文、心理等层面的引导存在缺位现象,所以,为了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需从人文、道德引导与情感关注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人文素养的提升。

3、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科技的进步让今天的世界变得更“小”,全球正逐步走向一体化格局,“地球村”时代已经来临,人际交流愈加紧密,借助于互联网,哪怕是分别位于地球两端的两个人也能够快捷便利地交流。在这种趋势下,全球文化呈现出不断交集的状态。面对世界文化的不断交互,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走进我国,我国传统文化与价值理念同外来文化产生撞击,在这种态势下,我们必须学会扬长避短,去粗留精,择取对我们有益的先进文化和价值理念,补充完善我国文化,将糟粕文化弃之门外。“外国文化的不断冲击,并不能让我们忘记了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上进行抉择,对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侵入和渗透做出正确的认识。”我们应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大力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路径是由此达彼的桥梁,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在新时代,改革和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在“配方”、“工艺”上创新,不断用新的方法、思路和方式,提升和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价值取向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言行举止的驱动力,决定着一个人当前生活状态与未来前景的方向。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价值观。通识教育旨在培养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通识能力,而高职学生將来能顺利适应社会最重要的是具备健康完善的人格,这恰恰是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诉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要一手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一手也要抓人文知识修养和素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高职教育更好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共产党执政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2、建设雄厚的师资力量

当前,我国面向高职学生的通识教育大多是依托于思政课、公共课而展开,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要求,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学技巧,由于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和教育者,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需具备全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第一,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思政课教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加之教学工作量大的压力,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面向学生开展有的放矢的沟通、人文素养的培育、心理引导和教学活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所必须完成的工作。第二,思政课教师必须知识渊博能力全面。如果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单薄,则无法支撑庞大而系统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难以实现教学效果。第三,思政课教师需身正而德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道德修养是学生的楷模,言传不如身教,只有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来熏陶学生,引导学生践行教育成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元化教育方法

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时,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势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育教学需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识教育的出发点正在于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需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情况,有的放矢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多元的教学手法开展教学活动,广泛运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启迪式教学或参与式教学等手法,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与理解。以实践教学为例,思政课教师可结合教学现状给出多个实践议题,由学生主导各个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自信心和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力。综上,思政课教育教学需遵循通识教育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宗旨,采取多元而灵活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成效。

4、有效丰富教学内容

思政课课堂是高职通识教育价值塑造的主战场,思政课课堂上,书本和理论知识并不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关注点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追求、为什么要追求此种人生以及如何开展追求有价值人生的行动,思政课教育教学要教会学生分辨感性与理性、正确与错误、真假与美丑,让学生明白怎样以正确的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来解决问题。因此,思政课教育教学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应充分融入人文、社科、心理等知识的教育,丰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内容。为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加积累,搜集尽可能多的范例,以补充书本知识,让思政课课堂变得更加多元而丰富。

5、探究改革考核方式

学生的价值观、人格品德与心理健康程度是思政课考试分数无法显现的,只有在其日常言行举止、思维行动方式中才能一窥真相。所以,思政课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政课考核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除此之外,思政课课程的测评模式也不应是固定的试卷考查,教师应在开展多元教学方式的同时引入形式不一的考核模式,如要求学生提交社会实践总结或项目分析小结等。通过多元的测评模式,学生们才能将思政课的关注点由分数向日常实践转变。在多元的测评模式中,放开对学生的思维禁锢,让学生从关注思政课考试分数转变为关注自我能力提升,此种模式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才是与通识教育相匹配的,才能发挥思政课教育教学价值塑造、思想引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昱彤.基于通识教育目标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新西部(理论版), 2016(3)135+177.

[2] 高庆云.通识教育参照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中北大学.2014.11.03.

[3] 高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途径探索[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12)37-39.

[4] 兰虹.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8)80-82.

[5] 左玲.通识教育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革新[J].教育与教学,2013(8)98-102.

[6] 刘萍,商姚.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合对策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3)52-54.

【作者简介】

徐珂璠(1990—)女,陕西杨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思政课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实施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