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德育功能探析

2019-12-05 02:44杜哲杨晓倩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体现高校

杜哲 杨晓倩

【摘 要】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四个方面。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要始终坚持以德育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通过培养高素质资助师资队伍、推进资助工作与其他学生教育工作的相互融合、拓宽高校资助工作途径等方式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德育功能;体现;策略

一、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内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是指当前高校已存在且在实施的各项资助政策、类别及其认定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包括“奖、助、贷、勤、免、补”,即国家勵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政策、特殊困难补助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先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可通过不同措施得到资助。其中,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解决学费和住宿费问题,通过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解决生活费问题。

二、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德育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是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准确评定,并将资助金额发放到资助对象的过程。此外,做好高校资助工作必须挖掘其育人的四项功能,坚持扶困与扶志,扶困与扶智相结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1、引导学生积极进取的导向功能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导向功能,是指在公平公正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扶志”、“扶智”,引导受助学生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乐观向上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生活。通过评定流程的严格规范,以及校园丰富的诚信、感恩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资助,同时按时还款,营造风清气正、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励志成才的良好氛围。

2、提升德育效果的调控功能

高校资助体系的调控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资助体系结合日常的学生德育工作,选择更具针对性的德育内容和德育形式,摈弃“纯粹”的资助理念,如在评定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学生代表尽可能的参与、对学生家庭情况和生活状况的详细了解、摒弃传统的家庭情况自述、改变填鸭式资助教育等方式,真正提升资助育人的实际效果,使得受资助学生能够养成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3、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评价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的评价功能是指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充分考虑贫困学生的物质帮助需要,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援助,一方面在物质方面帮助与支持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给予激励和鼓舞,形成物质帮助、道德浸润和精神鼓励相结合,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相结合,善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正能量和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乐观期待未来。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励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的激励功能是指坚持扶志原则,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克服眼前困难,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育人。

三、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德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包括部分高校,都已经启用了国家学生自助管理中心的“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这一系统基本能满足当前资助工作的实施,但不能否认仍有可完善的空间,特别是在德育功能的挖掘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发挥空间。

当前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困难生的认定方面存在模糊区域。助学金评定首先由困难学生自愿提出申请,并提交困难情况和证明,由学院及学校分别进行审核和等级认定。然而对于像建档立卡的情况,省内省外落款单位并不一致,存在建档立卡真实,学校不予认定的情况。二是困难等级有三档,困难生等级认定多是在班级内有限名额从高到底进行评定,存在有的班级特别困难学生多、有的班级没有特别贫困的情况,不少学生认为贫困程度与评定档次并不相适应,产生抱怨心理,认为老师没有完全做到公平、公正。三是受助学生评定后,对于评定金额的支配存在消费不合理、同学之间产生隔阂等问题。四是很多困难学生存在自卑、焦虑、攀比等不良心理问题,对于同学相处,个人身心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问题。

这些问题就凸显出发挥德育功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高校资助工作不仅是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困难生的评定、发放,更要注重全体学生特别是受助学生的精神帮扶、引导、教育,心理的引导、鼓励。德育功能的发挥,能够注重大学生的物质、精神、心理的协同发展,增强学生的认知,从侧面解决问题,日益推进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完善发展。

四、坚持德育为中心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必须坚持以德育为中心,物质资助的同时,更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更好的发挥德育功能,就要通过培养高素质资助工作队伍、推进资助工作与其他学生教育工作的相互融合、拓宽高校资助工作途径、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评机制的方式,推进资助工作良性循环,健康科学发展。

1、坚持以德育为中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资助工作队伍

在高校资助中,如何将学生德育工作做好,实现资助、育人目标,培养一支具备高素质的资助工作队伍是十分关键的。

近年来,资助制度和政策的日益完善,学校、院系、班级“三位一体”资助工作队伍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本满足了日常资助工作的需求。但部分资助工作人员受传统资助思维习惯的影响,对资助工作蕴含的强大德育功能没有充分重视,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资助工作德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应从三方面入手:一要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切实做好困难学生的评定工作,真正把资助给予需要帮助的同学;二要强化奉献意识,资助工作教师应有爱心和关切之心,注意受助学生的思想行为情况,及时跟进,既要做好全体学生正确看待资助的思想工作,也要做好受助学生的引导工作,引导他们知恩感恩、积极进取、励志成才;三要强化务实之风,在资助工作实际中要坚决杜绝一切形式的弄虚作假、形式之风,成立评定小组,学生尽可能参与其中,严格落实评定细则,不得有损害学生正当权益的行为。

2、坚持以德育为中心,推进资助工作与其他学生教育工作的相互融合

资助工作是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的事务之一,将资助工作与其他学生教育工作的相融合,更加充分地发挥育人功能。一是要重视对资助政策的宣讲和解读,让大学生明确的意义,端正申请动机。二是在评议中资助工作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建立评定小组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三是要将资助工作与学生德育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受助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既解决当前困难,引导其正确使用资助金额改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立自强。四是要将资助工作与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或“诚信教育月”“雷锋活动月”等主题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将诚信、感恩内化于心,在日后外化于行,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育人目标。

3、坚持以德育为中心,拓宽高校资助工作途径

高校资助工作的途径多是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勤工助学是除资助奖学金外重要的资助方式,一方面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给予学生一定的补贴,如结合与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学校管理部门的兼职工作等,通过丰富的高校资助途径,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实现学生学习和助学的良性循环发展;另一方面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拓宽资助工作渠道,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与就业部门联系,在校外充分挖掘体现大学生智力优势的助学岗位,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解决生活压力。

4、坚持以德育为中心,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评机制

高校对于资助经费的发放采取集中发放和分期发放的形式,对于大学生合理支配是很有帮助的。但在受助大学生中仍存在对助学金利用不合理,消费观念不正确的行為,需要我们积极引导,也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评机制。一是要建立对受助学生的跟踪机制,真正发挥资助的作用。对于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不能合理、正确支配资助经费的学生,要及时批评、纠正、指导甚至取消其资助资格,确保资助金额能准确到达真正需要的困难学生手中。二是要建立从学校到学院到班级的监督和考评机制,将资助工作纳入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资助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在班级中建立学生评定、监督小组,在学院中建立落实督促及监督小组,在学校中积极在评定中和评定后积极提交材料、汇报情况,确保公平公正,实现资助育人工作良性发展。

总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正日渐完善,德育功能的挖掘和加强同样任重道远,应坚持以德育为中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资助工作队伍、推进资助工作与其他学生教育工作的相互融合、拓宽高校资助工作途径、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评机制,以满足多元化的高校资助工作,将“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更好实现“扶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帮助受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受助学生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立志成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Z].2016.

[2] 陆冰.从不良网络借贷事件思考高校资助育人工作[J].论坛·交流,2017(4).

[3] 凌月莲 . 高校助困育人体系建设的反思与完善 [D]. 华东师范学 ,2015.

[4] 刘晓杰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J].教育教学论坛 ,2017(03)3.

[5] 邵珉.德育视角下高校资助系统的优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6).

【作者简介】

杜 哲(1990—)女,山东临沂人,法学硕士,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辅导员.

杨晓倩(1998—)女,山东德州人,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2017级保险学专业本科学生.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体现高校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