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和声分析

2019-12-04 04:07武将
北方音乐 2019年20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和声

【摘要】艺术歌曲是伴随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而产生的,是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常用的体裁形式之一。它倾向于歌颂人性和本能,反映人的感情和思想。而艺术歌曲《嘉陵江上》正是体现了当时抗日救国的时代精神,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到抗日战场。本文从曲式、钢琴伴奏特点和和声与旋律分析,更加直观地了解这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曲式结构;钢琴伴奏特点;和声;旋律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曲式结构图

二、分析报告

歌曲《嘉陵江上》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作曲的一首歌曲,它是介于歌曲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是充满戏剧性色彩的一首歌曲。

引子部分(1-8)小节:引子部分主要通过使用变化音的形式来表现,展示出旋律一种强烈的情绪对比。这一部分是在b小调上陈述,通过主和弦以及属和弦的交替来进行的和声上的变化。在第八小节开放于属和弦,为第一部分的出现做和声上的准备。

A乐段(9-32)小节:A乐段是由四个不对称的乐句构成的乐段。在b小调上陈述,通过宣叙式的语调进行描写。a乐句又可以分为5+5的两个乐节,前一个乐节通过宣叙式的旋律,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向上的六度大跳,以叙说式的情绪进行演唱,中间出现了变化音升6,表现出b和声小调的特点。第二个乐节使用了三连音的特点,展示出音乐情绪激动急促的特点。到了第二乐句则在旋律上逐渐走向高声部。到了这个乐段最后的d乐句,随着歌词的表现,音乐突然走低,音乐情绪也开始变得低沉,最后结束在D7-T,完满结束于主和弦结束A乐段。A乐段结束后是三个小节的连接,这一块的连接,主要是为了在调性上做出一个转换,从最开始的b小调通过降3音的重属导的和旋的连接,使得从b小调转入到了近关系的e小调上。A乐段在歌词和弦律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分是以叙述的方式进行歌唱,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歌词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B乐段(43-61)小节:这个乐段可以分为7+6+6的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转入到了b小调的近关系小调e小调上。乐句的不对称性正好表现出情绪上的变化。这部分在旋律上主要采用级进与跳进相结合,但是它的旋律持續走高,在高声区一直徘徊。这一部分的音乐情绪更多的是坚定,斗志昂扬。在歌词中能够表现出要与敌人做出斗争,哪怕是在刺刀中也要回去。这一段更多的是表现爱国的情感。

三、钢琴伴奏特点

《嘉陵江上》在伴奏上主要采用柱式和弦的织体进行的伴奏。这首歌曲在体裁上具有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双重性质。前半部分主要采用了宣叙调的手法,以叙述为主要的形式;而第二部分则更多的是抒情性的旋律。所以,在伴奏上更多的是采用了柱式织体的形式。但就每个乐句在最后的终止出会出现分解和弦式的织体,这样在旋律音保持的情况下有一个音乐上的填充形式。到了全曲最后的两个乐句时,出现了两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这部分伴奏的出现,打破了原有三拍子强弱弱的形式,使音乐情绪上更加不稳定。这部分的节拍、旋律都是在情绪的变化上进行的相应变化。

四、和声与旋律的特点

这首歌曲在伴奏织体上整体以柱式织体为主,但在和声上是十分的复杂。全曲主要建立在b小调上,到了第二部分转入到了e小调上陈述。在最开始的旋律中在第11小节出现了b和声小调的升七级,因此,在和声上使用了D7和弦的第二转为。随后还原在和声上则为六级的离调和弦。在歌曲的前五个小节,在低音声部作曲家有意识地做了五个小节的线性低音。在音乐情绪上有一个连贯的发展。在第15小节,由于旋律在G音上,底部的和声变成了降3音的导七和弦。到了第19小节开始在低声部又出现了一个线性低音,这样的和声安排正好与高音呈现反向的进行。音乐情绪上也逐渐拉开。到了第22小节B音上和声上又是一个降3音的重属导7和弦。A部分在和声上主要还是在正三和弦之间的转换进行的,只是在A乐段小连接处通过降3音的导7和弦从b小调上转入了e小调。由于第二部分整体在音乐情绪上呈现一种坚定的色彩。这一部分在和声上主要是在正三和弦之间的连接。和声上较为简单。第53小节又是通过导7和弦从e小调上又转回了b小调上,并在最后通过K46-D7-t完满收拢于主和弦,结束全曲。

五、总结

做为一首大众所熟悉的抗日救亡歌曲,寄托了作者对失去的家园——东北三省的怀念和收复失地的决心。自歌曲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并经常作为音乐会和比赛演唱曲目。歌曲的价值与特色不仅仅局限在它的时代特征上,因为它是与革命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革命歌曲有很多,不是所有歌曲都可以经久不衰,真正好的革命歌曲是通过音乐来表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安抚人的内心。《嘉陵江上》就是如此,其运用了朗诵调和西洋歌剧咏叹调的艺术特点,同时结合中国传统的音乐特点,使其流唱至今。虽然当时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每当听到这样的旋律,依就会唤起我们的愤怒之情,因为它是革命的余音,是历史不可磨灭的见证。我们要不忘国耻,奋力前行。

作者简介:武将(1994—),男,汉族,山西孝义人,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和声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