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松庭是创作斐然的笛艺大师,他融合南北各民族的曲乐知识,创作了大量家喻戶晓的笛曲作品,其中以《鹧鸪飞》《二凡》《幽兰逢春》等最为有名。除了为后世留下大量的佳作之外,赵松庭在笛曲教学、理论、笛子制作等方面也有莫大的贡献,是促进我国笛曲艺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在进行笛曲创作时,赵松庭大量应用了婺剧音乐元素,将人声唱腔用笛曲表达出来,使笛曲在旋律和节奏等方面都别具风格,正是婺剧音乐在其笛曲创作中的灵活应用,帮助赵松庭创立了“浙派”笛曲艺术,成就了其“江南笛王”的声誉。
【关键词】婺剧音乐;笛曲音乐;艺术创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婺剧主要流传于我国浙江金华一带,具有明显的乡野特色,表演和唱腔粗犷豪放,是南方重要的剧种之一,深受大众的热爱,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推移,婺剧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艺术理论和风格特色。赵松庭将其灵活应用于笛曲创作中,主要是在旋律和节奏中加以应用,创作除了《二凡》《三五七》等艺术佳作,使婺剧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为笛曲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本文简单陈述了赵松庭先生的笛艺生平,对婺剧音乐做了简单概述,详细分析了赵松庭如何将婺剧元素应用于笛曲创作之中,并且分析了赵松庭应用婺剧进行笛曲创作的价值。
一、赵松庭及其笛曲简介
赵松庭对笛艺发展的贡献非常大,作为浙派笛艺的创始人,赵松庭也是世人认可的“江南笛王”,在赵松庭的一生中,他致力于我国传统笛艺的发展,将南北方的笛曲文化完美融合,创造了非常多的笛曲佳作,比如《早晨》《婺江风光》等,并且在笛子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解决了横笛频率的问题,而且在笛子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发展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笛子教学理论,编写了专业化的笛子教材,其门下弟子多像赵先生一样德艺双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二、婺剧音乐介绍
婺剧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大概起源于明清时期,随着商贸的发展而兴起,主要流传于浙江金华一带,主要的唱腔包括高腔、昆腔、乱弹等。婺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就唱腔而言,因为婺剧最初是流传于民间草台,为了博得群众的喜爱,婺剧的唱腔不是非常严谨,而是非常重视现场的氛围渲染,表演动作较为夸张。常见的唱腔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三五七和二凡,在这两类唱腔中都需要笛子作为伴奏。另外,婺剧在行当、妆容、脸谱等方面也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还会展示很多的绝活绝技,比如纸人功、蜻蜓点水、蛇形步等。从整体层面而言,婺剧音乐类型较多,旋律非常优美,涌现出了很多婺剧大师,比如李朝梭、刘淑贞等,同时有大量的婺剧佳作广为流传,比如《玉麒麟》《三请梨花》《三娘教子》等。
三、婺剧对赵松庭笛曲创作的影响
赵松庭在笛曲创作中非常重视地域文化的传承,他将婺剧音乐和笛曲艺术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赵松庭的大量名作中可以窥探到婺剧音乐的因素,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二凡》和《三五七》。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赵松庭借鉴了婺剧的一些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无论在情感表达,还是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风格,而且也彰显了金华一带的地域文化。
(一)在旋律方面的影响
赵松庭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将婺剧的旋律完美地融入笛曲创作之中,比如在《二凡》的创作中,就主要应用了婺剧中非常有名的乱弹唱腔,乱弹主要流行于浙江一带,在演奏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唱的音乐,尤其是唱腔的稳定和完整,主要的伴奏为唢呐或者笛子,在乐器和唱腔的配合之下,展现出独具风格的旋律效果,而且乱弹具有非常明快的节奏感,唱词也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在《二凡》中,赵松庭将乱弹中的二凡进行创新,以笛曲的形式演绎出来,赋予了笛曲以全新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流水板中,赵松庭所创作出的节奏非常稳定,宛如流水一样自然,并且用连续的长音赋予作品丰厚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强大的笛子功底,以及优异的艺术表现力。[1]
(二)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影响
1.换气
换气是笛子演奏中非常关键的技巧,也是考察演奏者笛艺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赵松庭的《二凡》创作中,他在婺剧原有的基础上融合了“走马”,主要是利用花舌进行表现,再配合不断地重复换气以及相应的伴奏,可以将婺剧中的场面抽象化地呈现出来,让乐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且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在具体的创作中,赵松庭从婺剧中的换场引出了循环换气的表现手法,而持续的变化音则意味着丰富的场景,正是通过这样的极具表现力的演绎,才让听众在聆听《二凡》时,可以联想和感受到婺剧音乐中的相关场景。[2]
2.气息和拖腔
在赵松庭的《二凡》作品中,应用了婺剧中的拖腔形式,在婺剧中对于拖腔的要求较高,需要保证一字多音的效果,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拥有强大的气息,也要确保稳定的音准。在《二凡》中,赵松庭的演奏不仅气息非常充足,而且在高音区时也可以保持稳定的气息,不紧不慢,演奏声音非常悦耳,同时也有一些腹震音。比如在流水板中就有很多的长音,但是赵松庭在演奏《二凡》时始终保持稳定的气息状态。
3.圆滑音
从本质上而言,婺剧是戏曲剧种之一,所以在婺剧表演中可以发现大量的戏曲元素,这一点在赵松庭的创作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在《二凡》中就应用了婺剧中的圆滑音,主要是用来演绎人声,抒发相应的情感,渲染出情感氛围,通过圆滑音的应用,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活力。
4.指法
在笛曲演奏中,指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赵松庭在应用婺剧进行创作时也明确规定了作品的指法,一般而言,在婺剧演绎中,伴奏笛子所采用的指法基本都是固定的,常用的是筒音做6指法。在赵松庭的作品中也坚持了这样的原则,充分彰显了地域文化,而且为了进一步丰富作品的韵味,需要控制好演奏时手指的力度,保证节奏的稳定性。[3]
四、赵松庭应用婺剧创造笛曲的价值
第一,笛子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赵松庭的不断钻研和创作中,将笛子和婺剧完美地融合,不仅促进了婺剧的发展,也拓宽了笛子艺术的发展之路。
第二,从本质上而言,对于笛曲的研究必须上升到美学的高度,才能促进笛子艺术的持续发展,而赵松庭做到了这一点。在先生一生的创作之中,始终致力于研究笛曲的美学规律和价值,并且以此指导自己的音乐创作,让作品不仅包含丰富的演奏技巧,也可以与听众的心灵相呼应,展现出作品的美学价值。
第三,在应用婺剧的过程中,赵松庭虽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但是也将现代的、国外的一些音乐元素融入作品之中,使传统音乐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在继承文化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这对于我国笛子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传统民族器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作品极具表现力和艺术性。[4]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杰出的笛曲艺术大师,赵松庭先生为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是将婺剧的音乐元素应用于笛曲创作中,不仅丰富了笛曲的艺术内涵,也让笛曲展现出优美的旋律和稳定的节奏感,进而丰富了笛曲的表现力。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赵松庭引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这对于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至关重要,真正做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东旭.浅谈赵松庭对竹笛发展的贡献[J].北方音乐,2018(10).
[2]赵晓笛.赵松庭笛曲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1):70-73.
[3]赵丽.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D]. 吉林大学,2017.
[4]王鲁光.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D].聊城大学,2014.
作者简介:钟炜(1982—),男,湖北武汉,硕士,中级,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