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化策略提升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初探

2019-12-04 04:06蔡玉彬
考试周刊 2019年83期
关键词:生活化策略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由此可见,在孩子们的初中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他可以培养学生德育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生活观、和社会观形成的主要途径。那么要真正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要以实际出发,创设真实情境,把更多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运用生活化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策略;核心素养

2016年9月,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则指的是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能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虽说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经过一轮课改推进素质教育,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仍然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内容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2019年省统考命题的变化来看,基于知识记忆的题目比重大幅减少,而“评价鉴赏”“问题解决”等基于学科能力的题目则在不断增加。如果教师的教学还只是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而且也会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开始统一使用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2018年版福建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①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由此可见,在孩子们的初中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他可以培养学生德育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生活观、和社会观形成的主要途径。

那么如何才能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呢?我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实际出发,创设真实情境,把更多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运用生活化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看法。

一、 巧用时事,丰富学生视野,增强使命感,激发爱国情怀

现代社会发展太快,如果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引导他们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大事,新闻播报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搜集到的新闻素材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都应该提前给学生设定一个主题去搜集相关的新闻,再运用这些新闻材料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当然,学生的新闻播报到底是应该放在导入的环节进行还是应该放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进行,这个我个人觉得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灵活采用。同时对于学生搜集新闻的来源也可以是多种渠道,既可以从电视新闻获得,也可以从报纸,网络,收音机,书籍,杂志等各种途径获得,播报时可以采用口头播报,当然如果有下载相关的小视频做辅助就更好了。对于学生所收集到的新闻,老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点评,讲解,分析,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如果能这样坚持下来,时间一长,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辩证、客观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精神。比如:我在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时我让学生搜集的新闻材料必须是有关科技创新的内容。学生搜集到很多很有价值的新闻材料,比如:

2018年我国自主研制了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AG600与大型运输机运20、大型客机C919,并称“大飞机三兄弟”。它的首飞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8年12月27日開始,北斗正式提供全球服务。北斗建设历时约20年,已经在导航定位、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减灾救灾、农业渔业、精准机控、气象探测等领域实现应用。

2018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超过58.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位列世界第17位……

借助时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兴趣,还能让学生看到背后的国家发展,增强对祖国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实在在地升华自己对于祖国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形成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对学生的政治素养会有所提升。

二、 讲好故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讲好故事是德育课程实现德育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手段。故事大的可以是感动中国的故事,小的可以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也可以是老师自己经历的故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同时讲故事也要讲究技巧,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评讲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比如:我在复习八年级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的时候,我给学生讲有关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比如:

2018年10月19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卓嘎、央宗姐妹的先进事迹,授予她们“时代楷模”称号。她们姐妹俩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谱写了爱国守边的动人故事。

2019年1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其美多吉“时代楷模”称号。他三十年如一日,累计行程140多万公里,被誉为“雪线邮路的幸福使者”。

还有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

所有这些故事看似离学生遥远,其实它们都是很好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担当意识,落实社会责任感培育,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三、 运用鲜活实例,加强法治教育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2016年7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法治教育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我们学校地处闹市,交通拥挤,尤其是每到上下课的时间更是异常拥挤,虽然学校也加强了安保力量,但孩子们的安全仍然令人担忧,只有让孩子们都有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才能最好地保证他们的安全。

在复习八年级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则小视频《中国式过马路》,学生一看都说这种现象很熟悉,学校门口天天上演,然后我给学生提出问题:“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话说,他们有的说:“我知道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过去了”;有的说“反正也没人看到,没有人管,就闯了”;还有的说:“如果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学生回答得理直气壮,等学生安静下来后我又接着再抛出问题:“如果行人闯红灯出了事故该由谁负责呢?”这一下学生有的沉默了,但还有少数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应该是开车人负主要的责任,他们认为,本来机动车就是要礼让行人的,同时还提出佐证:石狮的很多路段如果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会被电子眼拍到,司机会被罚款,驾驶证还要被扣分!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这时我不急于与学生争辩,而是给学生看了一个真实案例:浙江宁波一位50多岁的谢大姐,因为闯红灯发生车祸,负全责,被判有期徒刑3年!并赔偿117万!看完案例学生纷纷表示“必须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两个案例的讨论,我们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规则需要时刻严格遵守,而且其他规则也是一样。这样的教学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出发,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更容易体会自己“该如何做”,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遵守和维护规则”对于自我和社会的重要价值。

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既可以让学生接触生活又可以提升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意识目标的培育,让他们意识到法律的存在不仅规范了我们的行为,同时对于保护我们的美好生活也可以起到实际作用。

四、 加强生活化体验,助力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要“立足学生生活,注重道德实践”。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极富生活性的内容,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这些内容融合到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升华品格,提升道德。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我跟学生讨论:如何合理运用网络?通过讨论学生明白要更好地使用网络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规范。

在复习《孝亲敬长》时我跟学生一起观看泰国的一则走心广告《我的母亲很平凡》,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巴乍是一名小学教师,为了照顾失忆的母亲,带着妈妈去上课,后来妈妈走丢了,孩子们帮忙老师找回失忆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个短短的走心广告,但它取材于生活,比任何的说教都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更能体会为人子女要孝敬父母。

复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课时跟学生聊在公交车上看到小偷偷窃怎么办?看到有人溺水自己又不会游泳时怎么办?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见义勇为是美德,但未成年人不仅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

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关爱他人》时引入话题:碰到老人跌倒你扶不扶?因為看过太多的负面新闻,有的学生表示“扶不起”,万一碰上碰瓷的,被讹诈了就糟了,面对学生的顾虑,我再提出:“如果这个跌倒的老人是你家亲人,你希望路人怎么做?扶?还是不扶?”学生有所触动,纷纷表示当然希望路人帮扶一把,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心比心”的道理,深刻理解了关爱他人能够让生活更和谐。……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内容,将日常生活和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总之,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更好地贯彻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而且可以更好地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2018年版福建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2]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2016年7月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李晓东德育课程如何给中学生讲好故事.2017.

作者简介:蔡玉彬,福建省石狮市,石狮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策略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